前段时间聊过一些国军在正面战场打得较好的几场战役,然后有朋友想了解国军主动出击的战役有哪些,所以今天的文章就聊国军主动出击的战役。其实,在全面抗战的八年,国军主动出击的战役比较少,很多都是小的战役,大的会战大多是日军发动的,然后国军进行抵抗。虽然少,但并不代表没有。下面就来介绍几场国军主动出击的战役(前面的文章也说过)。
淞沪会战
对于淞沪会战,很多人所认为的是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被迫还击,其实,真实的淞沪会战是国军主动发起的。关于淞沪会战的过程,以前的文章都有,所以今天主要讲会战爆发的原因。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急忙叫何应钦往上海秘密运送三万个麻袋,让上海市长俞鸿钧带人修筑战斗工事,同时命令钟松独立第20旅的士兵换上保安队服开往上海(因为根据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上海不允许驻扎正规军)。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加强防范,防止上海发生事变,毕竟上海离南京太近了。然而,国民政府的工作做得再保密,那三万多个麻袋刚运到上海就被日本人发现了(其实是国民政府的内部有汉奸)。于是,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大山内传七派大山勇夫去虹桥机场附近侦察。接到任务后,大山勇夫就带着一个小兵斋藤要藏就走了。
1937年8月9日傍晚,斋藤要藏开摩托带着大山勇夫前往虹桥机场附近。到达目的地后,由于还是离机场比较远,于是大山勇夫叫斋藤要藏再往前开。当时,这两人一身日军打扮,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在虹桥机场附近晃悠肯定要出事,更何况在这里驻扎的保安队员可不是真的保安队员,而是化装成保安队员的钟松第20旅的士兵。两年前,他们是第一批接受德国顾问训练的中央军。当这两个鬼子朝机场大门开去时,守在门口的中国士兵一枪就打中了斋藤,斋藤当场就没了气。紧接着又是一枪,大山勇夫随之毙命。这就是淞沪会战的导火索——虹桥事件。
虹桥事件爆发两天后,上海面临战火是不可避免了。于是,蒋介石决定先发制人,叫人用沉船和水雷封锁长江江阴水面,阻止日军沿江进攻南京,同时命令张治中第9集团军(辖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全部开进上海,将上海的日军赶下黄浦江。两天后,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一开始,国军的目的就是把日军赶下黄浦江,但随着双方赶到上海的兵力增多,国军的目的已经不是仅仅要赶走日军了,而是将日军侵略重心转移到上海,让他们由北向南的俯视进攻改为由东向西的仰视进攻,然后利用中国三级阶梯的地势慢慢消耗日军,打持久战。
宜昌反攻
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日军占领了宜昌并留下第13师团守备,这让蒋介石寝食难安,因为宜昌就位于重庆下游,日军随时都有可能进攻重庆的。所以,在宜昌沦陷后,他紧急设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用来保护重庆,同时等待时机收复宜昌。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为保证攻打长沙有足够的人手,于是调走了守备宜昌的第13师团一部编成早渊支队配合攻打长沙的日军。早渊支队是以第13师团第116联队为基干,加上一些辅助部队组成,一共七千多人,相当于整个师团兵力的四分之一。一下调走了这么多人,第六战区看到了反攻宜昌的机会,于是开始调动部队反攻了。
让人遗憾的是,第六战区在知道第13师团调走一部后并没有立即反攻,而是一直在准备。这一准备时间还有点长,直到9月28日,也就是长沙陷落的第二天,第75军的一个野战补充团才最先发动进攻,打响了反攻宜昌的第一枪。这次中国军队反攻宜昌动用了十五个师,看上去兵力很庞大,但却是逐次增兵,加上反攻宜昌的时间又比较晚,当长沙那边的日军攻陷长沙后听闻中国第六战区反攻宜昌,于是又撤出长沙往宜昌增援。最后中国军队不仅没能攻下宜昌,自身却有被日军反包围的危险,无奈最后撤了下去。到后来,这场反攻宜昌的战役只成为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策应之战。
除了上面的两场战役外,国军主动出击的还有四月攻势(代表战役是南昌会战,同样打得很差劲)、冬季攻势(代表战役是包头战役,虽然没能攻下包头,但却重创日军,打得很漂亮)、滇西缅北反攻等等。由于内容太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以前的文章。
关注我,带你走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