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至今让我国受益

老张聊养护 2024-10-27 13:41:05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的功绩可以造福后人数百甚至上千年?

秦始皇可以算一个,在此之后另一个几乎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恐怕就是汉朝时期的汉武帝。

这是因为,汉武帝在他的统治时期,不仅让汉朝进一步发展壮大,更是帮助后来的统治者解决了很多当时的历史问题。

就比如说,汉武帝曾发起的一场针对西域的远征,至今都让我国受益。

在当时,这场战争被很多人认为并无必要,远征1.5万公里也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汉武帝敏锐的察觉到这场战争对后世的重要性,最终的事实也如他所料,至今也在让我国受益。

这场战争因何而起?又给后世带来哪些好处?

一、西汉早期的处境有多严峻?

西汉当年是怎么建立的?这还要从秦二世时期开始讲起。

自从秦始皇驾崩后,秦朝政权便被宦官赵高把控,从那时起整个中央王朝就已经开始混乱,民间各地也是起义不断。

持续了多年的起义战争与楚汉争霸,最终由刘邦取得最终胜利并建立汉朝而告终。

由此可见,在西汉建立初期,整个中原大地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与混乱。

也正是因此,无论是刚统一天下的刘邦,还是后来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文帝、景帝,采用的都是道家思想推崇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汉朝的综合实力,这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当汉武帝即位时期,汉朝的综合实力已经变得非常强大。

但同时也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此前数十年的隐忍发育,也让王朝北方崛起了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即游牧民族匈奴。

在汉武帝执政时期,北方匈奴经常南下骚扰汉朝边境,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汉朝的经济、军事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决定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来对抗北方的匈奴势力。

但在这之前,汉武帝决定派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拉拢尽可能可以倒向汉朝的西域势力,例如与匈奴人有世仇的大月氏。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张骞出使途中被匈奴俘虏。

虽说未能达到与大月氏联合的目的,但至少详细记述了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及风土人情。

而在张骞带回来的宝贵资料当中,有一个国家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它便是位于西域中部,也就是如今中亚一带的大宛国。

二、战争如何突然爆发?

大宛国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和天山山脉西段南麓一带,也就是现如今乌兹别克斯坦东侧的费尔干纳盆地。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间途径大宛国,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这里盛产宝马,也就是出汗如血的汗血宝马。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认为,汗血宝马不仅可以提升汉朝骑兵的作战能力,同时还可以被用于对抗北方的匈奴骑兵。

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汉武帝决定派人带重金去求得宝马。

没错,当时的汉武帝非常给对方面子,让大使携带黄金20万两,及一匹由黄金铸造而成的金马去大宛国求得汗血宝马。

可当时的大宛国国王,却直接拒绝了汉朝使者的这一请求。

在史料中是这样记载的,被大宛国国王拒绝后,“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

这一行为及言论被大宛国国王认为非常无理,于是便命人杀掉汉朝使团,并夺走了使团带去的所有宝物。

显而易见,大宛国杀使节夺宝物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汉武帝,横跨1.5万公里的汉攻大宛之战也就由此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却是以汉朝的惨败收场。

说到原因,甚至还和汉武帝的个人因素有一定关系。

在当时汉武帝宠爱李夫人,并打算授予李夫人家族成员贵族爵位。

但汉高祖立下祖训,没有战功的人不得封侯。

李氏外戚贵族想要获得爵位,必须得亲自带兵打一场胜仗。

所以说为了有一个名正言顺的授爵名义,在这场攻打大宛国的战争,汉武帝塞了不少李氏家族的关系户。

例如将军的人选是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军正、校尉则分别是李氏家族的赵始成、李哆。

安排好关系户以后,下一步就是正式发兵征讨。

刚才也说了,1.5万公里的远征,光是沿途的损耗就有七七八八。

再加上物资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好不容易到了大宛,汉朝军队皆饥饿疲惫,直接被大宛打的节节败退。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震怒,要求李广利在敦煌屯兵等待第二次发兵的机会。

在朝堂之上,汉武帝也坚持自己发兵攻打大宛的决定,并将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官员下狱问罪。

屯兵两年后,李广利再次率大军出敦煌,直取大宛首都贵山城。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后,这一次的出兵过程异常顺利,汉军将大宛国都城团团包围,并直接断了城中水源。

大宛国贵族深知已无力反抗,于是便在内部发动叛乱斩杀了当时的大宛国国王毋寡,带着他的首级主动前往汉军军营求和。

自此一役,汉朝在西域彻底打响了名头,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汗血宝马。

三、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为什么汉朝攻打大宛国,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延续到现在?这还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在西域地区,并不是只有大宛这一个国家,而是存在着大量的小国,其中大宛是重要国家之一。

在此次战役之前,面对汉朝、匈奴这两个强大势力,西域诸国的外交政策主打的就是一个见风使舵在夹缝中生存。

这对汉朝并没有太大的好处,甚至影响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

但在汉攻大宛之战结束以后,伴随着汉朝的胜利,西域诸国纷纷表示臣服与友好,并愿意与汉朝开展贸易、外交往来。

通过这场战役,不仅得到了汉朝急迫需要的汗血宝马,更是为后来汉朝统治治理西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标志着汉朝正式对西域进行管辖。

答案呼之欲出,当时打下的战备省自然就是我国大西北的新疆了。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西域便成为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

除了拿到一块宝贵的领土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多民族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正是凭借汉攻大宛之战的胜利,当时的汉朝控制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重要贸易通道,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丝绸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当时的汉王朝可以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大规模的出口至西域、中亚乃至欧洲。

与此同时,来自西域及更遥远欧洲的香料、宝石、马匹等物产也得以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原。

从表面上来看,丝绸之路的开通或许加快了两地物质财富的流通。

但实际上,这一路线更是促进了双方的思想、科技与文化的交流。

举个例子,佛教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同时还带来了医学、天文、地理乃至手工业等技术知识。

上述内容中提到,西域地区的大宛国位于当今的中亚一带,当时很多西域国家在历史上其实更受到来自西方的希腊文化影响。

这一在中国史书中被描述为汉与大宛的战争,在西方的部分史料中则是被直接描述为希中之战。

由此可见,在汉朝时期,西域诸国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人文思想,与中原王朝的汉文化都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汉王朝通过对西域的直接治理,让西域诸多民族与中原的互动日益频繁,人口、文化与技术相互交流与融合。

可以说,汉朝的这一西进政策,为后世中国这样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到后世无论是唐朝、明朝还是清朝,都延续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政策,这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疆域样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可以明显意识到,无论是一开始的西部大开发,还是后来的新“一带一路”倡议,从本质上来讲都可以看作对汉朝西域政策的延续。

都是通过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政治治理,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长治久安。

结语

汉攻大宛这一战役,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或许是得到了几匹宝马,获得了对西域的直接治理权。

可放到现在这个角度呢?我们会发现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

汉武帝的高瞻远瞩,的确造福了后世几千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客观叙述,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图片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汉匈西域战略成败的原因-兼论大国的对外战略导向与战略信誉--2016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0 阅读:22

老张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