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登基后,害死两个亲侄,逼死亲弟,对皇嫂不敬,他为何如此

雁芙说历史 2023-05-22 00:04:09

976年,宋太宗赵匡胤离奇地暴毙于宫中,可他生前并未立太子,但是按照自古以来的规矩,他的两个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力。

宋皇后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在得知赵匡胤暴毙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派宦官王继恩去请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好抢占先机,灵前继位。

谁知,宋皇后左等右等之后也没见着赵德芳,正在焦急时,王继恩带着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突然出现在眼前,很明显是来抢班夺权的。

宋皇后见状,顿时明白了一切,王继恩这个该死的奴才,根本没去请皇子赵德芳,而是直接找来了赵光义,皇位只怕要落入赵光义之手了。

明白这一点的宋皇后大惊失色,十分担心赵光义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当场便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她称呼赵光义为“官家”,这在宋朝是对皇帝才有的称呼,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赵光义有接班登基为帝的资格。

此话一出,赵光义显然是听懂了,于是当即回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不久之后,赵光义宣布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

然而,宋皇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妥协,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安宁。

赵光义登基后,将哥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视作眼中钉,连三弟赵廷美也被当成肉中刺。

这三个人,两个是赵光义的亲侄子,一个是他亲弟弟,他却一个都没有放过!

赵光义为什么要杀侄灭弟?

赵匡胤原本有四个儿子,但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都先后早夭,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活了下来。

而宋皇后嫁给赵匡胤以后,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她就想在赵匡胤现有的儿子中选一个过继到自己膝下作为子嗣培养。

由于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妻子,年纪也才20多岁,当时赵德昭比宋皇后还大一岁,赵德芳倒是比宋皇后小7岁,选赵德昭这样一个比自己还大的人做继子显然是很尴尬的。

所以,宋皇后选择了赵德芳作为自己的继子,把他当成亲儿子一般对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匡胤最终会在这两个儿子当中选一个作为太子,继承宋帝国的皇位。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没过几年,赵匡胤就暴毙于皇宫,只留下一段“斧声烛影”的离奇传闻。

事实上,赵匡胤很可能是被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毒杀的!

他和宦官王继恩勾结在一起,密令自己的心腹用毒高手程德玄暗中给赵匡胤下了药。

所以赵匡胤中毒身亡后,王继恩作为皇帝身边的宦官,在确认赵匡胤死亡后,根本没有理会宋皇后要他传召赵德芳的命令,而是直接找来了赵光义,抢班夺权。

此事不多赘述,可以看我下一篇文章,会专门分析赵匡胤的死亡之谜。

由于赵光义的皇位是抢班夺权得来的,所以他得位不正。

换句话说,如果连赵光义都有皇位继承权,那么赵德昭、赵德芳作为赵匡胤的儿子,就更有资格继承了,他赵光义是以弟弟的身份继承皇位,那么三弟赵光美也有资格继承。

因此,赵光义登基后,将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三弟赵廷美视作威胁,欲除之而后快。

在登基之初,由于地位不稳固,皇位合法性受到质疑,赵光义一开始不仅无法对他们下手,反而要给予他们极高待遇。

赵德昭在赵匡胤时代一直没有封王,他就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赵德芳由于年纪太小没有封王,但也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尹、同平章事。

赵廷美则被晋封为齐王,还任命他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并且下令,廷美、德昭上朝时,班位在宰相之上。

同时,赵光义还下令,太祖赵匡胤的儿子以及齐王赵廷美的儿子并称皇子,女儿并称公主。

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会让自己哥哥弟弟的儿子也称皇子的?如此一来,岂不是这些人都有资格在将来继承皇位了吗?

其实这是不得已的举动,赵光义由于皇位合法性受到质疑,他在试图通过尊崇宋太祖的儿女以及自己的弟弟赵廷美,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来向外界表明,自己是继承了哥哥遗志的。

相反,如果这个时候去打压德昭、德芳、廷美,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会坐实了自己得位不正的事实。

但这三人显然是潜在的威胁,早晚是要被干掉的,他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三年后,赵光义基本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后,终于等到了那个除掉隐患的机会!

德芳、德昭之死

979年,赵光义决定亲率大军攻灭北汉,彻底完成天下一统。

不久之后,在宋军的昼夜猛攻下,终于攻破太原,平灭北汉。谁知,赵光义却做出了一个震惊众将的决定——北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众将为何震惊呢?因为此时的宋军,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属于疲惫之师,而且士气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实在不宜再与契丹人开战。

但赵光义执意要挟胜利之威一举打下燕云十六州,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就是赵光义得位不正,而且在军中以及朝野中缺乏威望导致的。

他希望通过攻灭北汉、收复燕云这种战争胜利,建立不世功业,在军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然而,赵光义在军事领域是一个非常业余的选手,在他的业余指挥下,宋军在高粱河大败。

连赵光义本人的大腿上也中了两箭,随即逃离战场,由于腿部受伤不能骑马,他又中途改乘驴车,在辽军的追击下,一路向南狂奔。

由于皇帝在战场上突然失踪,宋军群龙无首,失去指挥,瞬间陷入混乱,被辽军打得四散奔逃。

关键时刻,军中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了赵德昭的催命符!

在刀剑无眼的战场上,皇帝突然失踪,不少人认为皇帝可能已经战死,但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于是有人提议,拥立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为帝,带领大家收拾残局。

没想到,就在大家议论之际,后方传来消息,说皇帝已经脱险,目前已回到宋境,拥立德昭之事这才就此作罢。

但这件事也在宋军内部传了出来,最后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耳朵里。

虽然很愤怒,但他又不敢公开表达不满,更不能处理相关人员,毕竟是他自己在关键时刻,丢下三军不管,独自逃亡,消失在战场的。

高粱河战败,加上腿部又中了箭,赵光义回到京城后,每天就一个人躲在宫里,羞于见人,对于赏赐攻灭北汉,立下战功的将士,也只字不提。

这使得大臣们议论纷纷,虽然北伐契丹失败了,但之前攻灭了北汉,完成了天下一统,有功的将士也该赏赐啊。

军中将士因为赵光义一直拖着不给封赏,所以不满情绪日益增多,但赵光义正因为战败之事,还在气头上,也没人敢去提这事儿。

就在群臣束手无策之时,赵德昭出现了,既然群臣不敢提,那自己作为皇帝的亲侄子,理应去提醒一下亲叔叔。

谁知,当赵德昭建议宋太宗及时赏赐平灭北汉有功的将士,以安抚其情绪时,赵光义立马就联想到那些密谋拥立赵德昭的将士。

好小子,他们前脚拥立你,而你后脚就来给他们请功,真是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啊!

一想到这些,赵光义顿时像变了一个人,两眼瞬间发出寒光,杀气腾腾。

随即怒道: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赐他们也不迟!

德昭闻言,顿时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片忠心,只是看着太宗对于有功将士迟迟不肯赏赐,怕寒了将士们的心,才来进谏。

可自己这位亲叔叔,竟然怀疑自己要谋权篡位,惊慌失措的他,顿时感觉受到了羞辱,悲愤难当。

惊慌之下,他只好草草告退,回到家之后,他越想越激动,干脆径直走进茶酒阁,关上门,拿起一把水果刀往自己脖子一抹,了结了自己,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宋史》

以上,是史书中关于赵德昭之死的表述,但史书上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赵德昭这么大的人了,孩子都好几个了,就因为宋太宗对他说了一句重话,一激动就拿刀抹脖子?

他的心灵有这么脆弱吗?很显然,赵德昭的死,是有问题的。

后来,司马光在《涑水记闻》还为赵光义洗白,说赵德昭是因为喜欢吃肥猪肉,所以得病而死。

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涑水记闻》。

这简直笑死人,吃肥肉把人吃死了,司马光先生这分明是在开国际玩笑。

事实上,赵光义有弄死赵德昭的作案动机!

首先是他在战场失踪时,军中就开始谋立赵德昭为帝,说明赵德昭作为赵匡胤的儿子,在军中受到一定的拥护。

虽然自己在位时,能压着他,但自己毕竟年纪大了,是活不过这个年轻侄子的,如果留着他,将来会不会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所以,赵光义担心的不是赵德昭、赵德芳以及赵廷美会篡了他的位,而是担心将来这些人篡了他儿子的位。

因此必须除掉!

然而,当听到赵德昭自尽的消息后,赵光义赶紧跑到赵德昭家里,抱起德昭的遗体,大哭说道:你这傻孩子,何至于此啊!

好表演,好功底,我相信这句话还有后半段是憋在心里没说出来的,我就替他说了吧:孩子,你不要怪我,叔叔也是迫不得已啊......

赵德昭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年仅28岁,然而,赵光义的屠刀并未就此止步。

一年半之后(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关于赵德芳的死亡原因和过程,史书完全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只说了三个字儿:寝疾薨。

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宋史》

意思就是,睡着了之后,突发疾病,然后就睡死了。

这个说法,简直笑到岔气.........

事发之后,赵光义亲自前往赵德芳府中吊唁,简直是哭得眼泪直流,痛不欲生,我相信,这种哭戏,对于赵光义来说,也算轻车熟路了,何况他表演功底深厚。

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年仅23岁,至于说他的死因,只有一个,作为赵匡胤的儿子,他在赵光义眼里,就是个威胁,不得不死,这就是原因。

几年下来,赵光义终于把两个侄子送去黄泉路和赵匡胤团聚了,可他还是感到不安,因为在他心里,还有一个人也是威胁——三弟赵廷美!

抑郁而终的赵廷美

赵德芳死后仅仅过了半年,赵光义的心腹们,就精准地揣摩到了主子的心思,随即就对赵廷美展开了行动。

981年9月,赵光义的心腹柴禹锡等人举报秦王赵廷美言行骄恣,将有阴谋窃发。赵光义于是借机罚赵光美回家闭门思过。

这其实只是一个开始,赵光义已经开始盘算如何整死自己这个亲弟弟,他精心编织的一张大网即将展开!

当时赵廷美在朝中任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威望,赵光义为了整垮他,把已经被贬官多时的前宰相赵普召了回来,希望利用赵普的威望打击赵廷美。

赵普显然是个识趣儿的人,而且十分精明,他立马就察觉出了赵光义内心的痛点:得位不正。

于是,赵普在面见宋太宗之前,炮制了“金匮之盟”这个根本不存在的诏书。

大概意思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在世时,曾经召见老赵家这几个儿子,让他们盟誓,说赵匡胤死后,皇位要传给弟弟赵光义,而赵光义死后再传给赵廷美,赵廷美之后再传给赵德昭。

如此一来,赵光义从哥哥赵匡胤手中接任皇位,就是他们老赵家早已盟誓过的规定,是合法的继承,得位不正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因此,赵光义听完赵普的话之后,顿时喜笑颜开,当即就把赵普任命为宰相。

不过,这份“金匮之盟”虽然解决了赵光义得位不正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规定了赵光义将来要把皇位传给三弟赵廷美。

这份“金匮之盟”公布之后,赵廷美就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这是赵光义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与赵普两人一番秘密商议之后,达成了必须整死赵廷美的基本共识!

半年后,他们终于找到一个绝好的机会。

982年3月,开封城外修建多年的人工湖金明池建成,按照既定的计划,宋太宗赵光义要亲临现场,参加竣工仪式,并泛舟池中,与民同乐。

谁知,活动当天,有人告发,说赵廷美密谋在金明池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如果不成功,就假装身患重病,等赵光义上门探病时,将其弑杀,再接掌皇位。

所以,赵光义收到消息后,当即取消了当日的活动安排。

紧接着,赵光义开始了一段拙劣的表演,他自称与三弟赵廷美兄弟情深,“不忍曝其事”,所以不愿以谋逆罪名杀亲弟弟,想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于是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府尹职位,改任西京(洛阳)留守,赵廷美至此被彻底边缘化,几乎等同于退出了宋帝国政坛。

金明池水心殿成,上將泛舟往游。或告秦王廷美谋\欲以此时窃发,若不果,则诈称病於府第,候车驾临省,因作乱。上不忍暴其事,癸卯,罢廷美开封尹,授西京留守。——《续资治通鉴长编》

然而,赵廷美前脚刚动身前往洛阳,赵光义后脚就在朝廷内部下重手了。

他们立即开始调查朝廷中与赵廷美关系好的大臣,统统揪出来,然后罗织各种罪名,从宰相到普通大臣,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些大臣,都不是赵光义的心腹,只是平时跟赵廷美关系好点罢了,赵光义却将他们杀掉的杀掉,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

此举相当于在朝廷内部人事安排上进行了一次大换血,自此以后,赵廷美在朝中的势力一扫而空,赵光义的心腹则完整地填充了这部分权力真空。

同时,他们在整垮那些大臣时,故意炮制出赵廷美勾结朝廷大臣,图谋不轨的罪行,所以又勒令赵廷美,不用在西京上任了,在西京就地闭门思过吧。

几天后,赵光义又宣布,取消赵廷美子女的“皇子、皇女”身份,至此,赵廷美被彻底整垮,完全退出宋帝国政治舞台。

按理说,赵光义可以心满意足了,但实际上,他并不满足于此。

因为赵廷美只要活在世上一天,就是一个威胁,赵光义依然寝食难安。

于是,在不久之后,知开封府李符在赵普的授意下,上奏称“廷美心怀怨望,不宜留在京城附近,请求将其迁至边远州郡”。

赵光义等了多少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刻,此时,他不再惺惺作态,而是“欣然”应允,随即将赵廷美贬至湖北房陵,并将赵廷美降封为涪陵县公。

到了这一步,赵光义都还不放心,他又任命崇义副使阎彦进为房州知州、监察御史袁廓为房州通判,各赐白金三百两,并要求他们“照顾”赵廷美。

赵普以秦王廷美謫居西洛非便,教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丙辰,降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命崇仪副使阎彦进知房州,监察御史袁廓通判州事,各赐白金三百两。——《续资治通鉴长编》

事实上,就是让他们随时监控赵廷美的一举一动。

面对这样一连串的打击下,赵廷美忧愤成疾,仅仅过了两年便抑郁而死,年仅38岁。

事发后,赵光义再次上演了他十分擅长的哭戏,一边痛哭还不忘一边说出他那卑劣的台词:

廷美这个弟弟啊,从小就刚愎凶恶,朕念在兄弟之情,一直不忍心将他依法严惩,只是对他略施惩戒,希望他能改过自新,朕在最近这段日子,都还在想找个机会恢复他的官爵,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离朕而去,朕实在是痛心不已!

好,非常好,表演十分到位,非常棒,只不过,在明眼人看来,这就是卑劣的表演而已。

德昭、德芳、廷美这三个最具有威胁的人都被干掉了,赵光义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就这样过了10年之后,赵光义又对另一个人下手了——宋皇后。

宋皇后去世后遭到无礼对待

995年,宋皇后病逝,年仅43岁,可赵光义却对她十分无礼。

自从帮德芳夺取皇位失败后,在赵光义登基后的近20年里,宋皇后日子过得十分低调,史书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她的记载。

仅仅是在宋太祖暴毙的第二年,记载说太宗命她移居西宫,此后在987年,宋太宗又命她移居东宫,只是给她更换一下住宅,除此便再无其他事迹。

可见,宋皇后在赵光义掌权的近20年里,并没有受到过什么优待。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虽然两人相差了20多岁,但夫妻二人的感情却是十分深厚,每当宋太祖退朝后,宋皇后都会穿戴整齐,出来迎接她。

赵匡胤也是一有时间就和宋皇后待在一起,两人也称得上是夫妻情深。

然而,宋皇后去世之后,礼部的大臣按照礼制和惯例,要给宋皇后上谥号,并且将拟定好“孝章皇后”这个谥号奏报给赵光义。

谁知,他却玩起了拖延战术。

兴许是因为当年宋太祖暴毙之时,宋皇后召赵德芳入宫之事,令赵光义怀恨在心。

所以,对于给宋皇后上谥号一事,他既不批准,也不说不批准,反正就一直放在那不管,事情也就这么一直拖着不解决。

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可赵光义接下来的举动更让人反感。

按照当时的礼制,宋太宗应该身着孝服,为皇嫂服丧,他却拒绝了,而且他还禁止群臣为宋皇后治丧吊唁。

甚至于有个大臣看不下去,说了几句牢骚话,立马就被赵光义给贬官了。

就这样,宋皇后的遗体被安置在了宋太祖一个早已亡故的妹妹家中,停放了整整两年后,赵光义顶不住舆论压力,才将其安葬。

然而,在安葬之时,按照礼制,皇后的灵位应该入太庙享受祭祀的,可赵光义却将其移出太庙,置于旁庙中,这相当于将宋皇后撵出赵氏宗祠了。

就这样,棺椁被整整停放两年,遗体早已腐烂的宋皇后,终于入土为安。

烟郭说

虽然说,自古以来,身在帝王家,权力场上的斗争是残酷的,只有你死我活,没有骨肉亲情。

但赵光义的种种行为,却是处处透露出一种假仁假义,人品卑劣的味道。

他弄死两个亲侄子,逼得三弟抑郁而死,所用的手段其实是一种拙劣的表演,反倒衬托此人的阴险毒辣。

宋皇后去世后,他不以礼对待皇嫂,也不将她入土为安,任由遗体停放在赵匡胤已亡故的妹妹家中长达两年。

对待一个毫无威胁,已然死去的皇嫂,竟然做出此等行径,可见此人心胸狭窄,小人一个,十足的伪君子。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涑水记闻》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56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