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水稻上山”,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

雨哥港历史 2023-02-26 18:52:38

“水稻上山”事件指的是云南省通过于山体开辟梯田种植水稻,2022年推广种植50万亩,每亩获单产最低1268斤,最高1576斤,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部分地区口粮生产的难题,该种植技术也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而近日农大教授却指出:水稻上山既违背农业规律,又破坏了山区的生态条件。该言论也直接引燃了网络上对于“水稻上山”的可行性甚至是阴谋论的大讨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型的生产方式,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并服务于生产,比如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选育出了耐旱性较强的旱稻品种,创新出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这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成果、创新科技化的种植生产技术等都为水稻能成功“上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则保持中立态度:认为云南地处亚热带地区,尤其是水稻种植季节雨水充沛,充足的水分条件为云南等地区的“水稻上山”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在这些地区“水稻上山”是行得通的。但是这种种植技术在我国中北部地区就没有推广和借鉴价值了,因为我国大部分中北部地区雨水条件并没有云南、广西那样充沛,盲目借鉴,不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到头来很可能出现新技术“水土不服”的情况,到头来既没有实现丰产增收,又毁了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如果再造成水土流失,那可真成了民族的罪人了。

再者,开山造田,由于地形限制,这些机械化又上不了山,因此这种种植模式与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和生产的要求相悖,因此根本不是一个可以借鉴和发扬的农业发展方向。

另外还有人提出疑问:开山造田的成本与种植水稻的成本,划得来吗?为什么还这样去搞?因此又有人给出了“阴谋论”的论断: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划定有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这些耕地的质量等级、位置信息和面积大小等等具体数据信息都已基本登记录入国家网库。对于耕地国家又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对于基本农田的要求是严格进行管控,不允许变更的。而对于一般耕地的管控则相对宽松一些,如果需占地搞非农建设,是可以依法占用的,不过要办理耕地转用审批手续并严格进行补划,也就是非农建设占用多少耕地,需要在别的地方补足同等质量和面积的耕地,以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减少、不损失。

对于“阴谋论”的论调也就因此出现:已经有了18亿亩耕地了,为啥还要再去毁山毁林?为啥水稻要上山?这是因为山底下的新房已经“长”在田里了。在山上能多开垦出一亩地,就意味着山下增加了一亩地的建设用地转用指标。通过补划置换,山上开垦出来多少新耕地,就能将山下面同等面积的耕地置换成建设用地,再卖给开发商。试想这置换出土地卖给开发商的收入,与开山造田那点开发成本相比算是九牛一毛吧?

试想把山上的树都砍了,草皮挖了,万一来场大暴雨呢?那不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吗?阴谋论者:今年建了管今年,明年毁了咱再建,又有面又有脸,明年又是高产田。

于是地方鼓吹:水稻上山可行性有多么高,技术有多么先进,产量有多么好,都是在有目的地制造舆论和背书。

对于“水稻上山”,你认为当地是为了农业生产,还是为了乡村开发呢?会破坏生态环境吗?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雨哥港历史

简介: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