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房和租房是有明显区别的,租房是你要按月付房租,那么典房就相当你买房了,需要一次性把钱付清,典房最大的好处便是,当你时间到期,房主便把你典房的钱款,如数奉还,一分不少。看到这,各位看官不禁要问,那房主把房典出去不赚钱,还不如租,起码月月有钱进。
网图 明代建筑
话说潘金兰,武大郎被赶出张家宅在,没有地方可去,武大郎便寻了一处宅在,打算租下来,潘金莲却是看不上,要他去典房。武大郎不禁打了个哆嗦,这算是要了他老命了。俺就是一个卖炊饼的,每天早出晚归,勉强为此生计,要一下拿出这么多钱来典房,把自己卖了也筹不到这么多钱啊,不由得愁眉苦脸。
潘金莲看他那如此样子,啐了他一口。道;“呸,浊材料,你是个男子汉,倒摆布布不开,常教老娘受气。没银子,把我钗梳拿去卖了,有何难处!”
武大郎为人忠厚,见金莲执意要典房,便拿了她的首饰去卖,卖了十几两,在县府对面前典了一幢上下两层四间的房子,前后各一小院。典房起码不用看人脸色,还能把钱退回来,何乐不为呢。要说房主把房典了出去,不就喝西北西北风了吗?各位看官且放心,完全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典房一下就进账一大笔,房主可以拿这钱,去做别的生意,有的房主有个几套宅子,或者十套,那就更不得了了,钱生钱,利滚利。
这就是明朝年间比较有名的典房,现在社会已经没有了,不知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那要买房是在什么价位呢?
上文说道典房数据不清楚,笔者从《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得到一些资料如下:
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徽州祁门县李添兴卖房,厨房一间,猪圈一个,要银四点三两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徽州休宁县吴长富卖房,占地半分的小宅院,需银二两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徽州休宁县王元浚老板卖房,正房3间,厢房3间,门面3间,得纹银五十两。
这是买房所花费的银两。那芸芸众生,买房子需要奋斗多久,才能买得起房呢?这肯定就要跟百姓的收入挂钩。
来跟随笔者透过重重迷雾,去看当时百姓一年收入有多少。
作为一个农耕国家,农民能有地种吃上饭是重中之重包括现在也是,那么明朝有多少耕地呢。根据《神宗实录》的统计,万历三十年,明朝全国的耕地总面积达到1161万余顷,这是已知历代王朝的最高值,取得桂冠!清朝亦不如。百姓人给地五亩,另外菜两亩,粮食南方一年两季,北方一年一季,考虑到当时的生产水平低下,一亩地收粮300斤不算出格吧,按一人五亩,五口之家有地二十五亩,两季能收粮一万五千斤左右,当时的税收是一亩一斗,大概在二十斤左右,扣除税收还有一万四,一年五口之家收入一万多斤粮食不在话下,北方可能就会少一些了,但是北方的税收比南方少这是铁打不动的。
按市场购买力,万历年间记载一两银子可购得普通大米两石。明朝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换算成银子五口之家应该可得银子三五两到四十两之间,这是最保守的计算了。
那么小商小贩一年能挣多少钱呢,万历年间冯梦龙写有一本《三言》其中一篇写《卖油郎独占花魁》说的是一个卖油郎看上一花魁,相约一次要文银二十两,他省吃俭用了一年的时间存得二十两,一夜之间又回到解放前了。
水浒传明朝人写的,里面有一集说杨志卖刀。牛二就曾说道:“甚么鸟到,要卖许多钱!我三十纹买一把,切的肉,也切的豆腐!”各位看官怕是不知这三十纹值几何,明朝一千纹能兑一两,刀也就相当现在的二三十块钱。
《儒林外史》中有一秀才跟自己的老丈人屠夫借钱的对话,胡屠夫道:“每年寻得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跟几个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得一头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于你丢进水里,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啊。”
一天一钱,十天一两一个月得三两,一年得三十六两,刨去吃穿用度,一年存个十两不成问题。
这些都是小民的收入,看看官差一月又能得几两。柴薪皂隶也就是衙门打杂的工作人员,烧水做饭、打扫卫生这些,这算是服役,轮到谁谁去,不过这不是免费干的,衙门要支付费用,年收入大概在二十两之间。
马夫在古代是属于技术工种,所以工资要高些,大概一年收入在四十两左右。
县令,正七品一个月领俸米,七点五石换算成白银差不多四两了,按四两一月算下来,一年能有四十八两左右。当然这只是县老爷的实际工资,还有额外收入,比如给别人提个店名,或写副对联,都是正当收入。
海瑞这种大清官都能在南海买一百多两的房子,钱从哪来,他给不少人写过墓志铭,可是有钱拿的,凭劳动挣钱有何不可。
他在南直隶当巡抚时,就曾规定,公文用纸不能让费,必须写满。明代公文大多写半张宣纸。规定官员巡视期除在府衙用餐不能上黄酒,烧鹅外,其他鸡鸭鱼肉每天都可以供给,这么节俭的一个人,都允许这些菜,可见这是平常人的基本消费水平。
我们来看看万历年间的物价。
上等猪肉一钱六分一斤、上等羊肉一钱二分一斤、牛肉七分五厘一钱不到,五斤。鲤鱼十三纹一斤、肥鸡四白银四分,二十多块钱一只、黄捐伞两把六分、三块钱一把,很便宜了。以上物价均出自《宛暑杂记》男子在外奔波养家活口,妇女也不会闲着,明朝的丝织行业十分繁荣,远销海外,隆庆开关做外贸生意,白银流水一样从各国流进来,需求激增,凡是妇女,人人在家做丝织,一月下来几钱银还是有的,技术稍微好的一月一两银子不在话下。有些妇女去织坊上工,如同现在的工人一样。妇女在当时已经可以顶半边天了。
话至结尾,笔者随谈几句明朝百姓的生活,还望各位看客不要嫌烦。
万历年间明朝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生活非常奢靡,他们争相斗艳,有人为了鞋子更能吸引眼球,在鞋上绑彩带,红、黄、绿、一只鞋绑上三条不同的颜色。有人在鞋底上装上铁板,走起路来啪啪作响。
有男子在大红袍上,画大大的荷菊图,招摇过市。
明朝初年崇尚节俭,毕竟洪武大帝是正儿八经的小民出生,他知道百姓疾苦,生活不易,对官员管理极为严格,百姓也不得大操大办。到了明代中期国家富强,风气便上来了,对基础建设也大力发展,已经建成具有规模的交通网,在各地设置有水马站、递运站、急递铺等机构,又花巨资疏通了古运河,在各地广开道路,为旅游行业兴起提供了基础。泰山在古时就是旅游圣地,在泰安州的客店好比五星级酒店有记载:“未至店里许,有驴马槽房二三十间;再近有戏子寓所达二十多处;再近则有曲房密户,皆妓女妖冶其中。......计其店中,演戏者二十余处,弹唱者不胜计。”当时的店就跟现在一样,需要到前台领牙牌,方能入住。店里洗漱一应俱全,小厮几十人,迎客招呼,为客主办事来往络绎不绝。
从明朝百姓收入不难看出,一家平常百姓,只需稍微努力几年,买普通的房子不在话下。旅游行业的兴起,加上在那个时代生活节奏慢,百姓幸福指数不会低,刨除现在的科技产品,我认为明代百姓不比我们差。
嗯嗯嗯
来了来了[捂嘴巴][捂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