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站桩,学会了你就是真正的传武高手了

书蕾看体育 2024-06-19 17:18:38

大成拳,这门武术可不是浅显易懂的那种,它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代武术宗师王芗斋大师创立。提到这位大师,他可是真正的功夫高手,学艺不凡,继承了形意拳的真传。你可能听说过形意拳,那种看似简单动作却隐藏着深厚内力的武术,王芗斋大师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番革新,把一些实战中并不那么实用的动作砍掉,使得大成拳更加精炼,更接近实战的需求。

形意拳之所以能在那个武术思想相对保守的年代里突出重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开放的态度。特别是它的基础功法“三体式桩”,在当时各种武术门派中可以说是最贴近实战的站桩训练方法。如果你对武术有所了解,那你一定知道站桩训练在整个功夫学习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即便是李小龙这样的武术标志人物,他的武术实力也与形意拳的站桩功法息息相关。

但说到大成拳,你得知道,它的核心训练就是站桩。不过,别以为站桩就是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桩子,那样你只会累得半死也学不来真正的功夫。王芗斋大师在创立大成拳的初期,就强调站桩是为了培养“劲”——这里的“劲”是指通过站桩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传统武术中非常珍贵的技击本领。

话说回来,尽管大成拳扎根于传统武术,但我们都知道,传统武术带有一些封建的属性,比如保守、愚昧、封闭和虚假。王芗斋大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这些问题,但他的站桩功法仍然不是完全的科学化、现代化。其实,他留下的很多作品都写得相当玄妙,看上去就像天书一般,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雾里看花。

这也直接导致现在的大成拳传人把原本简单的站桩搞得复杂化,发展得完全变了样。要真正弄懂大成拳的站桩,必须独立思考,突破层层虚假和误导,才能掌握到一套真实有效的站桩方法。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要科学分析大成拳站桩的几个关键点,帮助喜欢大成拳的朋友们能科学地理解这门功夫,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假动作迷惑。

接下来咱们深入看看大成拳的站桩训练究竟怎么回事。别小看了站桩,这可不是什么“站如松”(静如松树一般站立),而是有很多学问的。站桩的科学原理其实和现代体育理论有得一拼,都是讲究怎样通过特定的姿势让肌肉在自然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发力。

首先,站桩的目的之一就是训练“劲”。这里的“劲”,不是你平时理解的那种粗暴力量,而是一种更为细腻、内敛的力量,它关乎的是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协调性以及爆发力。想想看,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力”吗?但这种发力,可比简单的用力多了。它需要的是精确控制和精准的肌肉调动,这点在现代体育中也非常重要。

而大成拳的站桩训练,就是通过站成特定的姿势,利用肌紧张反射这一生理机制来训练。人体的肌紧张反射是一种天生的、非条件反射,就是当肌肉被牵拉时会自动收缩,以抵抗这种牵拉。站桩时,通过特定的姿势使肌肉持续处于轻微的牵拉状态,这样一来,肌肉就能在不自觉中进行强化训练。

那么,站桩需要多少种姿势呢?有人可能觉得站得越复杂越好,各种高难度动作能锻炼得更全面。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误区。真正有效的站桩姿势不在多,而在精。王芗斋大师传授的站桩姿势其实并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精心设计的,能最大限度地牵拉和刺激关键的肌肉群。这些站桩姿势包括了站立、坐姿、卧姿,每种姿势都有其独到的训练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肌肉使用。

现在有些大成拳传人可能会教授很多花哨的站桩姿势,看起来很唬人,实际上这些都是多余的。如果你看到有人在站桩时姿势花哨复杂,那大概率是走火入魔了,与真正的大成拳站桩精髓相去甚远。王芗斋大师教授的站桩训练其实追求的是简洁而直接的效果,用最少的动作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至于那些特别的站桩姿势,如“鸟难飞”桩、“托宝贝桩”和“独立桩”,它们都是为了特定的训练需求而设计。比如“鸟难飞”桩,主要是锻炼手掌和指间的力量;“托宝贝桩”则是强化前臂的力量;“独立桩”主要针对下肢肌肉。这些姿势的共同点是都非常注重肌肉的牵拉和刺激,而不是单纯的肌肉力量展示。

总之,大成拳的站桩,看似简单,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厚的科学和技术。学习大成拳,你要抛弃那些过度复杂的假动作,回归到基础,学习那些真正能提高你内在力量的基本站桩技巧。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动作迷惑了眼,真功夫其实很朴实无华,但却能让你在不经意间,达到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咱们聊聊大成拳中那些看似神秘的概念,比如“争力”、“抱七撑三”,还有那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试力”。这些名词听起来挺玄乎的,不少人可能一头雾水,别急,让我们一点点揭开这些武术术语的神秘面纱。

首先,“争力”这个词,听名字就感觉很有战斗气息对吧?实际上,这个概念在传统武术中意味着身体内部不同方向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但是,王芗斋大师在大成拳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再创新,让它更贴合实战和科学训练。在大成拳中,站桩时的“争力”不是简单的静态力量对抗,而是通过身体的微小动作来达到肌肉牵拉和训练的效果。想象一下,你的手腕前后各绑了一根弹力绳,你需要通过前后拉扯这些绳子来练习,这种动作虽然看起来静止,实则包含了内在的动与静的平衡。

再来说说“抱七撑三”,这个动作训练的原理在于不仅要训练肌肉的力量,更要训练肌肉的控制力和爆发力。具体来说,就是在肌肉活动中,使用七成的力量来进行内抱(向心收缩),然后用三成的力量进行外撑(向心舒展)。这种力度的分配,是基于肌肉生理学的深入理解——因为肌肉的伸展力通常大于收缩力,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平衡和强化肌肉的全面能力。

至于“试力”,这可能是最被误解的一部分。许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简单的来回推手动作,但实际上,它是站桩训练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不是简单的肌肉游戏,而是一种特殊的震颤训练,通过快速的肌肉牵拉和放松来增加肌肉的应变能力。王芗斋大师将这种震颤训练巧妙地融入到了静态站桩中,使得站桩不再是静止不动的。

这种震颤训练看似简单,其实技巧性极强。它要求练习者在保持整体姿势稳定的同时,进行细小的震动,这些微小的动作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和精确度。这不仅仅是肌肉的锻炼,更是神经反射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打击的力量和速度,因为这种训练使肌肉和神经系统在发力时能更快、更准确地反应。

简而言之,大成拳的站桩训练远不是表面上的静态练习,它涉及到深层次的生理和神经学原理。通过“争力”、“抱七撑三”和“试力”的训练,大成拳不仅仅

是在训练肌肉,更是在训练反应速度、力量控制和内在平衡。所以,这些训练虽然看起来神秘,其实都有很强的科学依据和实战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大成拳能够在众多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因为它的训练方法不只是传统,更是现代。

最后,我们聊聊大成拳中那个非常独特而又被广泛讨论的部分——意念活动。这部分内容,在大成拳的练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误解和被神化的部分。意念,听起来就像是些电影里才会有的东西,实际上它在大成拳中的作用,远比你想象的要实际和科学。

在大成拳的练习中,意念活动不是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焦点的集中,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控制身体和理解动作。比如,当你站桩时想象自己正抱着一个巨大的气球,这种想象帮助你在不自觉中调整了双臂的用力方式,让力量的分配更加均衡,同时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减少了单调和枯燥。

意念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提高动作的精确度和细节的掌握。例如,在执行“鸟难飞”桩的时候,想象自己的手掌正轻轻地抱着一只脆弱的小鸟,这样的想象不仅能让你的动作更加细腻,还能防止用力过猛而伤害自己。意念活动通过这种精神的引导,让每一个动作都更加精准和到位,而这对于武术的精进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大误区。很多时候,意念被过度强调,以至于一些练习者和教练把它当作是获取神秘力量的途径,这就完全偏离了它真正的意义。意念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增强心理和生理之间的连接,而不是变成一种虚无的精神迷信。大成拳的实战效果和科学性不应该被这种错误的理解所掩盖。

实际上,将意念活动用得好,可以使站桩训练和动作练习变得更有效,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把它建立在科学和实用的基础上。意念应该服务于动作的准确执行和精神的集中,而不是什么玄乎其玄的东西。

大成拳的训练,尤其是站桩和试力中的意念活动,正是通过这样的精神集中来优化训练效果的。当然,这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实践。如果你在练习中发现自己过于依赖于意念而忽视了实际的动作训练,那就是走偏了。站桩和试力的关键在于姿势和动作的正确,意念活动只是辅助工具,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在大成拳的学习和练习中,理解意念活动的真正作用至关重要。它不是一种神秘力量,而是一种通过精神集中来增强身体控制和动作理解的工具。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合一训练方式,才是大成拳深厚内力的真

正来源。所以,如果你对大成拳感兴趣,记得,掌握意念的正确用途,避免陷入无谓的神秘主义,把注意力放在实际的动作和身体的感受上。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大成拳的精髓,发现那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

0 阅读:2

书蕾看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