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我和战友们一起并肩战斗——5.12汶川地震15周年纪念

拂晓哨位 2023-05-11 21:37:43

难忘的记忆 嘉陵江为证

文/成雪峰

有些事总想忘记,却总是萦绕心头,久久不能释怀;有些人总想忘却,却总是挥之不去,时时浮现脑际!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5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时节,我都要写点与之有关的人和事。这是连续15年形成的习惯,为的是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的是深切缅怀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为的是怀念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

曾记得,一条条绿色的生命通道,在军民联手奋战中不断地被打开;曾记得,一个个脆弱的鲜活生命,在广大军民齐心协力下获得重生;曾记得,一道道危及群众生命和财产的灾难险情,被参与救援的战友们无私无畏的排除……这一幕幕感天动地、震撼人心、冲击灵魂的抗震救灾状景,被历史镜头忠实而悲壮地记录了下来!

让时间定格在15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猝然发生的大地震,瞬间把位于陇南徽县嘉陵镇的宝成铁路109隧道震塌,满载油罐和货物的第21043次列车,来不及规避,迅即与巨石相撞!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浓烟烈火腾空而起!被埋在隧道内的13节油罐车迅即燃烧,一条连接祖国大西北与大西南的交通大动脉,猝然中断!与此同时,隧道一侧因爆炸落下的巨石,将嘉陵江拦腰截断。形成的堰塞湖,随时可能危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陇南告急!汶川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

兰州军区各支抗震救灾部队迅即集结。

我红军师第一支由工兵、通信兵、步兵组成的先遣分队,在时任副师长李春红的带领下,于当日晚深夜,火速赶到现场。只见隧道南口大火熊熊,隧道中部的通气孔浓烟滚滚,隧道上方的山体被喷出的火焰熏得一片漆黑。

先期赶到的救援官兵当机立断,一场注水降温战斗随即打响!他们查看地形,架设水泵,连接管线,手持高压水枪向喷火口和冒毒气的隧道内注水……官兵们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大火扑灭!

随后,陆续到达的救援部队,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兵分两路进行隧道排障和河道疏通。分给我营的主要任务是与一八一团工兵连一起排除堰塞湖。

我们的作业现场,被东、西两个山体夹着,宽度不足150米。东侧山体下唯一通行的道路,不时有滚石落下,西侧山体因隧道内油罐爆炸造成山体塌方,将嘉陵江拦腰截断,形成长达4公里、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且水位不断上涨!

若不断然采取措施控制水位,一场更大的灾难会随时降临!

指挥部果断决定,蛇打七寸,先爆破巨石,这是疏通河道、降低水位的关键所在,也是唯一抉择!

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爆破会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垮塌,加之余震不断。这既不利于疏通隧道,也会对救援官兵带来生命危险!

现场指挥的李春红副师长,电话请示派爆破专家指导。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爆破专家齐世福、徐全军两位教授火速赶到现场。他俩与我营地爆连连长林涛,技术骨干董正平、蔺世荣、徐利忠、田溶、于金元、杨威、马海军等组成爆破攻坚组,经过打孔试爆、反复研究,最终确定用“毫秒延时爆破法”实施爆破。

这种爆破法的好处是,布设的爆破点逐个依次爆炸,而非我们平常搞的一次性爆炸。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终于在实战中找到了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打孔、起爆、疏通。为了完成好任务,指挥部决定,“机器不停转,人员三班倒,班班见领导”。分给我营和一八一团工兵连的任务是打孔和爆破,疏通任务交由义务前来参加抗震救灾的机械手、转业军人牛金华负责。

任务明确后,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孔、起爆,争取早日疏通河道!可是,用风钻打孔,官兵们第一次接触,不会使用风钻,送别处培训又来不及,两位教授只好到现场面对面教、手把手带,从将军到士兵,一起打孔、装药、连线、起爆。特别是在5月18日至23日,这个令人难以忘却的6天攻坚战里,我们实施24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一直没日没夜地战斗在嘉陵江上。

我营筑城连有个江苏籍新战士叫陆海洋,他还不满18岁,入伍不到200天,他的主要任务是打孔。15公斤重的凿岩机,他一扛就是8个多小时,长时间弯腰握着风钻,站立时腰都直不起来,吃饭时手拿不住筷子,连上厕所解腰带都需要别人帮忙。在抢险一线连队组织的打孔比赛中,他创造了每天打孔87个的记录,我给现场的官兵说,海洋同志是我们的“打孔英雄”,同志们要向他学习,随后他被批准火线入党,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像他这样的“90后”战士在当时抗震救灾大军中还有很多,如果在家里,他们都是父母呵护的孩子,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却用稚嫩的肩膀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天!

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令人难以忘怀的事儿还很多。记得,6月3日凌晨5点余震时,一块约一间房子大的巨石横卧在嘉陵江堰塞湖出水口,必须对其进行打孔爆破。凌晨5点半,班长张延东、申景涛,副班长许永辉,上等兵李阳系好安全带首先进入齐腰深的水中,连接风管、钻头,开始实施水中打孔。冰冷的江水冻得战士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浑身直打颤。湍急的江水击打着战士们,水流一次次把他们冲倒,他们一次次倔强地站起来,硬是手扶肩扛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孔口。

义务前来赈灾的转业军人牛金华提来两瓶白酒,对我说:“教导员,赶快让战士喝口酒,御御寒,不然会把他们冻坏的。”这时,集团军首长也来到现场,看到战士们手拉手搭成人梯在水中作业,特别感动,亲自给这些勇士敬酒,并调来了15件御寒的毛皮大衣。就这样,从5点半到10点,先后有15名战士跳入1米多深的急流,圆满完成了8个孔深2.5米的打孔任务。首长讲评时激动地说:“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师的官兵个个都是好样的!”

当天下午5点半,我们采取外部集团装药对水中的三块巨石进行爆破。结果,一处集团装药没有爆炸,炸药却不知去向。这是一个引了但没有爆炸的重达12公斤的哑炮,它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如果不及时排除,后果将不堪设想。谁去完成这项任务?这时,站在一旁的爆破手、党员突击队员徐利忠坚定地说:“让我下去找!”说着,毅然只身潜入6米深的水中。

第一次下去水流太急,水中能见度低没有找到。第二次,他又潜入水中。约摸一分钟,只见他双手将哑炮抱在胸前,用脚踩水浮出水面,将哑炮高高举起,交给站在冲锋舟上保护他的连长林涛手中。林连长小心翼翼地从哑炮中取出了未爆的电雷管。一次重大的险情被排除了。关键时刻,是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的忠诚与果敢!

在疏通河道的日日夜夜里,首长和教授处处模范带头的形象,一直感召着官兵。水中作业,我和党员突击队率先跳入水中;进入作业地域,我第一个到危险路段指挥战士安全通过;每天我也是最后一个离开作业现场。师司令部工化科科长郭永超看着我疲惫的身体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几次催我回去休息,我都没有离开阵地一步。我只有一个想法:任务完成好,一个不能少,战士在哪里,我就必须在哪里!

在冒着生命危险抗震抢险的26个日日夜夜里,我们实施大剂量爆破32次,消耗乳化炸药2100多公斤,完成4万多立方米的石块爆破任务,硬是冒着生命危险提前8天疏通了嘉陵江堰塞湖,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随后,我带领官兵转战陇南其他县区执行灾后重建任务,历时130余天,与陇南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作为抗震救灾大军的一员,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兰州军区“四项工作”总结表彰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了与战友同生死、共命运并肩战斗的情景。当年10月8日,我也很光荣地作为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抗震救灾总结大会,受到了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尽管“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5年了,我也脱下了军装回到地方工作,但每每回想起为党和人民而勇于冲锋奉献的战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在疏通嘉陵江堰塞湖时被大水冲走我的那一刻,有多少我可爱的战友跳入湍急的河水救我!

请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请让我们为“5·12”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致哀!

请让我们向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致敬!

编发:拂晓哨位

来源:作者成雪峰供稿

声明:本号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5 阅读:322

拂晓哨位

简介:用图文音视频分享拂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