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被抓!中国会陷入长期失落?

杨风说华夏 2024-03-25 08:49:28

2023年全球经济的几个大疑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美国股市为什么还是保持在高档?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走入通缩,或是即将走入通缩?

有关这两个问题,我们在之前都有分析、谈论过。但由于议题实在是太大了,各家说法不一样,网络上更是众说纷纭。

有一些观点必须要澄清一下,尤其是有关中国经济在未来的走势。

1 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4.5%,比前一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2.2%。第二季度GDP 同比增长6.3%,第二季度GDP 的增长率比较高,是因为去年同期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活动降低,因而基数比较低的缘故。也因为如此,许多人对第二季度6.3%的增长率不满意,认为不如预期。

第三季度的GDP还没有出来。不过,8月份的一些经济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原因是前几个月,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持续下降。我们看图上右边红色箭头的部分,大部分的时间趋势是下降的,一直到8月,CPI数据才“翘”了起来。

于是,有不少人说,中国经济进入了通缩。我们有网友特别关心这议题,因而留言询问。

看看8月的数据:8月份PPI同比下降3.0%,但环比上涨0.2%。8月份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3%。也就是说,中国8月份的CPI和PPI数据,扭转了前面几个月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就打破了之前唱衰中国经济,或是觉得中国经济危机重重,陷入通缩的看法。

当然,一个月的数据不足以代表整个趋势,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跟大家说句实话,这几个月我们也受到不少压力。有些网友留言责问:为什么我们不说中国的不好,并且认为,我这是别有用心,别有企图。对于这样的批评可不少。

我想请问一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说一些大家期望的话,喜欢听的话,还是说实话,说我们心里真实的想法,说真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什么就说什么。虽然不一定都对,但起码是自己心中经过思考后的判定。最重要的是,说实话,尤其是对“事”说实话,认为事情的发展会怎样,就是怎样。

2 实话实说,不知道的部分不说

2021年恒大地产爆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说了两个重点。

一,恒大暴雷和美国2008年的李曼兄弟暴雷不同,不会像美国一样,酿成2008年的金融危机。

二,中国政府不会去救恒大,也不应该救。如果真要救的话,应该是由政府接管恒大,把恒大的资产和漏洞摸清楚之后,再看看应不应该救,可不可以救。

看看恒大和碧桂园这些房地产公司,把资产转移到国外。这种公司能救吗,应该要救吗?

最新消息,许家印被警方带走,可已经被监视居住。这有可能是中国政府对恒大最终收官的时候。

为什么恒大从爆出问题到现在搞了两年?其中一个原因是让恒大完成或清算烂尾楼工程,总不能让恒大轻易绕过,然后脱产吧?

现在对恒大的处理,可能就是针对许家印家族的个人资产,要把这部分看紧了,不让他轻易脱产。

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实话实说,不知道的部分不说。

回到中国经济的部分。我们参考一下美国8月份的经济数据。CPI同比上涨3.7%,环比增长0.6%,仍然处于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再度抬头。

有人说,这是因为7、8两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缘故。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6月份美国CPI降低到3.0%,也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的缘故。不管是从哪一个说法来看。美国的CPI仍然处于相对高档,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

而美国8月份的PPI同比增长1.6%,高于预期的1.3%,连续第二个月超预期上涨。环比是上升0.7%。这也表示了美国通货膨胀压力还在,而且会反映到之后的 CPI 数据。

美国8月份制造业PMI是47.9,前一个月是49。数值50是荣枯线,低于50表示经济活动下滑。而服务业PMI也从前一个月的52.3降到50.5。

欧元区8月的综合PMI为47,降到33个月的低点。欧元区制造业PMI更低,只有43.7。

而中国8月的制造业 PMI 是49.7。中美欧三大经济区块,中国制造业 PMI表现最好。

问题来了,如果美国和欧元区的数据是发生在中国身上,那岂不是要被判定死刑了,岂不是要经济大萧条了?

其实,双重标准到处都有。这种情况当然不能够用各打50大板来处理。

3 是否通缩,数据还不够多

按照过去的历史,一个国家发生通货紧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很频繁的事,尤其是长期的通货紧缩。倒是长期通货膨胀比较容易看到,例如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

要判定是通货紧缩,需要有长期的数据,证实是通货紧缩。坦白说,如果没有充分,而且足够长期的经济数据,我个人实在不敢说哪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走入了通缩。

几个月前,我们的说法是,中国有通缩的压力,但现在不是在通缩之下,数据还不够。

但是,一些人就可以很容易把中国最近的经济表现认定为,是如同日本般的通货紧缩。

那么,刚刚说的中国8月份的经济数据,不就打了这些人的脸吗?事实上,是不是通缩,还是说中国已经走出了通缩的压力,都还言之过早,因为数据还不够多。

4 金融战的时机

2021年恒大地产爆出风波,其后又有蚂蚁金服上市被喊停。中国政府在那时候对一些金融行业和地产行业进行整顿。

不要忘了,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在实行低利率、零利率,甚至于是负利率政策,大搞量化宽松。日本到现在还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然而,中国并没有跟着美欧一起搞大放水,搞量化宽松。而是谨慎行之,把宽松的子弹留在日后使用,留在有需要的时候用。

什么是有需要的时候?不就是现在吗?所以,央行在今年实施降准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还有第二个时机,就是要等待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明朗结束后,那就是中国政府把宽松子弹释放出来的时候。现在只是稍微宽松一下,还不算是真正的宽松。

这些都是有时间性,有“时机”计算的。大家不要忘了,中美处于大国博弈中,尤其是在金融政策方面,更是需要谨慎、小心。美国是金融高手,是金融战的祖师爷等级,更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中国到时候有没有足够的手段,来应对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功能问题呢?

毕竟中国现在面临了诸多经济难题,有就业问题,外贸萎缩的问题,中低端产业出走的问题,还要持续刺激消费。还有外部美欧经济下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少,都不容易解决。那么,中国有没有足够的工具可以使用?

我们从中国8月的经济数据可以得知,宽松或放水的政策还是有用的。从2020年到2021年,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实施了两年的宽松政策,中国到现在也不过才进行了一些温和的宽松政策,许多人就觉得中国经济没希望了?

还早呢?中国还有许多工具可以使用。货币宽松政策只是刚开始,稍微施展而已。

真要救经济,中国要有其他的工具可以使用,我们列举一些项目。

一,继续搞基础建设。

许多人可能认为,中国已经搞了许多的基建,不需要再搞了,再搞下去只是浪费。

基础建设哪里会做得完呢?基础建设永不言足够,只是这个“度”的多寡而已。

例如,之前的铁公基建设,可以将一部分改为高科技的基础建设,可以从事5G、6G、7G等的通讯基础建设。而中国政府已经在这么做了。

其他诸如南水北运、电网、新能源、环境维护等,多的很。

二,科学技术的研究。

中国被美国芯片封锁、制裁,单单是半导的研究发展项目,就可以投入上千亿美元,从学校、实验室、研究机构、发放研究资金等。

中国还有许多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需要追赶美西方。就算追上来了,还要超越,不断前进。

中国在纯电动汽车电池的技术追赶上,超越了。但还有(可能的)氢动力汽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石墨烯芯片技术等,太多了。

这些都是高技术、高薪的工作,可以助力中国企业往高端技术走,也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

三,刺激消费需求。

可能有人会说,开拓高端产业并无法完全弥补中低端产业的就业机会流失。

这个说法有道理。刚刚才提到,高端产业是高技术、高资金的投入,但也是高薪工作。这也表示,虽然其中所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未必能够弥补中低端产业就业机会的流失。但其所创造的产值绝对足以盖过中低端产业的流失。

既然如此,这时候就鼓励消费,鼓励高收入、高薪者消费。当消费服务业的产值增长了,自然弥补在中低端产业的工作流失。

跟大家谈一个概念,2022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是37%,2019年是39%。2022年的消费比重之所以会降低,主要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但是,只要这个比重还是低,相对于美西方国家还是低,中国就有办法拉抬消费。

大家不用担心中国的智囊和相关单位会如何做,如何刺激消费?只要存在这样的空间,就一定可以想到办法。这就如我们在俄乌战争初期时候说的,就算是俄罗斯打得拉胯,但是俄罗斯的体量相较于乌克兰大很多,一定有办法改善作战方法和作战所需的武器。大家不需要为俄罗斯担心。

现在反而是美国和欧洲需要担心,因为他们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很高了,没有什么空间。而美国一旦强行进行发钱,刺激消费,通货膨胀会立刻飙升。所以大家也不需要为中国担心。

总结起来,未来的中国将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消费和生产力并重,不会走美国的老路,让制造业流失。

5 结论

坦白说,我不知道那些畅言中国经济将会走入通缩,走入30年经济停滞的说法,是根据什么样的底气,如此有自信?

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始了加息周期,也就是进行美元收割。但在这之前的一年,美国分析师、投行不断对外放话,说中国经济会硬着陆。

然而,这一次美国分析师和投行们,倒还没有唱衰中国经济(政客唱衰不算),欧洲的分析师和投行也还没有这样唱衰,反而是一些华人媒体和主播评论就开始放言,中国经济会走入通缩,会走入30年的经济停滞。

大家不要忘了中美博弈双方出手的时间点,时机很重要。中美两国既然采取了不一样的金融(货币)政策,就注定了这一场交锋才刚开始,最多才走到中场。就如同中美科技战,中国才开始进行反击。以后大家还会看到更多。

我们以后会针对中美金融战方面做更详细的推演,请大家保持关注。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0 阅读:0

杨风说华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