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和松柏、柿子树一样,是古老长寿的树种,也被称为树中“活化石”。苏州的千年银杏不少,七子山顶乾元寺里的银杏恐怕是谜题最多的一棵了。
这棵银杏树被科学鉴定树龄为1650年,论年龄,在苏州虽数不上第一,但居三甲也是妥妥的。它还占另一个第一:因为长在七子山顶上,起码海拔是最高的。
按历史推算,它应于公元373年落地发芽。也就是说,长这棵树是东晋时期的事,而那时距离五代钱文奉建荐福寺(今乾元寺)的公元940年还有五百多年。要知道,七子山上也并没有其它的古代银杏树,只此一棵。
那么这棵树是怎么来的呢?
笔者查遍史料,并没有寻得直接线索,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相关记载,这棵银杏树的身世就有了不少猜想的空间。
历史记载,在公元370年前后,苏州属于东晋朝廷设置的附属“吴国”。不过,这个吴国却只有一代国王名字叫“司马岳”,此君后来还被封到山东去当琅琊王了。也就是说,这地方和东晋王朝治下的其它地区区别不大。
东晋时代还是玄学盛行的时代,奇人异士们会结合周易数术和儒家、佛教文化,搞一些玄而又玄的理论或者实践。代表人物有:王弼、郭象、陶渊明等,他们的思想围绕着“玄”、“道”、“理”等概念展开,旨在探索宇宙间的本源和万物间的联系,以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
另一方面,苏州地区的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发展。有记载显示,“苏州的茶文化发端于西汉,发展于东晋南朝,盛极于唐宋”。特别是东晋时期,社会流行奢靡之风,历史上有名的“石崇王恺斗富”就是典型案例。这风气令很多清高的知识分子所不耻,所以简单的饮茶论道倒成了文学家、玄学家们的喜好。
苏州从春秋时期就有种茶的记载,不过多用于药用。自从茶成了人们饮食和社交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后,种茶这件事也就难免会受玄学思想影响了。
开篇我们说到,银杏树是一种长寿的树种,在地球上已存在2.3亿年,凭借强悍的生命力,它甚至经过了200万年前的生物大劫难。
受到玄学启示,茶农可能就在这一时期开始尝试把银杏和茶树套种,期待收获“长寿”效应。
需要说的是,这并不是疯狂的猜想,而是有事实依据——在七子山下的旺山地区,就特产“银杏茶”。银杏茶不是用银杏做茶,而是茶树和银杏套种后所产的茶,这种茶不需要打农药,是纯有机绿色食品。
另外,尚有书面证据:唐代茶圣陆羽曾久居苏州,他写的《茶经》明确有记:“苏州有银杏茶,饮之可延年益寿”。所谓延年益寿未必经由陆先生亲自验证,但最起码证明在当时是有这种说法的。
今天的七子山上依然有大片银杏茶园,那么乾元寺的这棵千年银杏树和茶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建乾元寺的选址说起。
依历史记载,公元940年前后中吴郡节度使钱文奉在山顶月光滩为其过世的父亲钱元镣建了祀墓之所。这证明,在建荐福寺之前,这里是一块平坦的地皮,极有可能就是十几亩大小的茶园。只不过可用的地面着实有限,没法留很多银杏树,所以只留下了一棵比较大的而已。毕竟,银杏是中国的佛树。
前面我们说到,东晋时文学家和玄学家们厌恶奢侈之风而喝茶。其实有一些不堕世俗的贵族也乐于喝茶,其中就包括东晋的大司马桓温。
《晋书》的《桓温列传》有载:"温性俭,每讌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这位高官生活作风简朴,每顿饭也就喝点茶吃一些干果点心就好了。关于这位仁兄还有个领兵进京吓坏皇帝的故事,这事和东晋的另一个名臣也有关系,那就是谢安。很巧的是,这件事就发生在公元3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