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政委陈昌浩,建国后为何仅是副局长?徐向前:有错误也有功劳

凌瑶看趣事 2024-02-09 16:37:04

1952年3月,在苏联待了将近13年的陈昌浩回国。当时不少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在北京工作,而陈昌浩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四方面的政委。按理说,这次老首长回国,他们应当前往机场接机。但一些老部下却有顾虑,不愿意去。那么他们在顾虑什么呢?这和懋功会师后陈昌浩的表现有关。

1935年6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懋功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当时中央红军经过一路苦战,减员很大,仅剩下了一万余人,而且粮弹奇缺。而四方面军却有8万之众,兵精粮足。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开始向中央索要权力。在他的授意下,陈昌浩给中央去电,建议让张国焘出任军委主席,朱老总改任前敌总指挥。

作为一个方面军的政委,陈昌浩此举明显是不妥的。当时负总责的张闻天收到电报后十分气愤,称这是“逼宫”。为了搞好两军的团结,周恩来让出了自己红军总政委的位置。不料张国焘当上红军总政委后仍不满足,还妄图让一方面军和自己一道南下。毛主席认为南下是绝路,主张北上。

但张国焘十分固执,执意要南下,陈昌浩也站在了他这边。最后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北上,张国焘和陈昌浩率领四方面军主力南下。南下途中,张国焘在卓木碉做出了更为出格的事情,陈昌浩再次支持了他。不久后四方面军主力在百丈关和刘湘决战,结果以失利告终,被迫退到川康一带的不毛之地。

当时已经进入严冬,四方面军缺衣少食,伤病员也没有药物医治,因此出现了大量减员,兵力由南下之初的8万人锐减到4万余人。此时包括徐向前和陈昌浩在内的不少人都认识到南下确实是绝路,于是纷纷要求北上去陕北和中央红军会合。张国焘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北上。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西路军渡过黄河与马家军作战,由于多种原因,经过大半年的苦战后,西路军最终失利,部队仅剩下3000余人。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的石窝召开会议,决定徐向前和陈昌浩离开部队,回延安向上级汇报。余下的部队分成多路,由李先念和王树声等人指挥进行突围。

会议结束后,徐向前找到陈昌浩,对他说:“我们的队伍都打完了,孤家寡人回去干什么,留下来还可以稳定军心。”陈昌浩说:“不行,我们要服从组织安排。”两天后,徐向前和陈昌浩带着30多名警卫战士离开祁连山,踏上了回延安的道路。途中数次和马家军的小股部队遭遇,最后徐向前和陈昌浩与警卫战士们走散了,二人结伴继续赶路。

过了黄河之后,陈昌浩遇到了一个湖北老乡。这位老乡把他和徐向前接到自己家中,让他们洗了澡,换了衣服,还让他们吃了一顿饱饭。体力有所恢复后徐向前提议继续赶路,但陈昌浩却以身体不适为由留了下来。徐向前只好独自上路,历经磨难后返回了延安,不久后出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

陈昌浩在老乡家中休养了一个多后才动身离去,但他并没有直接回延安,而是选择南下武汉,回到了老家。之后他打算在英山拉起一支队伍,打出名堂后再和延安联系。但努力了数个月,队伍也没能拉起来。无奈之下,只好动身北上,来到了陕北,被安排到中宣部工作,还兼任抗大的教员。

1939年夏季,陈昌浩患了胃溃疡,病情比较严重。当时延安的条件很苦,只好把他送往苏联医治。到苏联后不久,苏德战争爆发,陈昌浩被转移到后方,靠在采石场做工谋生。1943年6月,他来到莫斯科,进入一家出版社做翻译工作。抗战胜利后,陈昌浩写信,请求回国参加工作,但一直没有收到回音。

1952年3月,在苏联待了将近13年的陈昌浩回国,他在京的一些老部下心里有顾虑,认为他在红军时期“犯过错误”,担心受到牵连,因此不愿去接机。徐向前得知后很生气,怒道:你们不去我去。在他看来,陈昌浩虽然“犯过错误”,但也为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过贡献。

而且当初红一方面军连夜北上的时候,四方面军有人请示打不打,徐向前当即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陈昌浩支持了徐向前。后来徐向前回忆说当时政委有最后的决定权,如果陈昌浩坚决要打,自己也没有办法。但陈昌浩支持了徐向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从这一点来说,他也是有功劳的。

因此当得知有些老部下为了避嫌不愿意去接机后,徐向前才会很生气,称自己要亲自去接陈昌浩。陈昌浩回来后,徐向前又在自己的家里设便宴招待他,许多昔日的老部下也纷纷赶来作陪。之后陈昌浩长期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1967年去世,享年61岁。

0 阅读:261

凌瑶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