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小部分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被贴上不随和、不合群的标签。大部分人看来这部分孩子确实如此:他们总是一个人呆着,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沟通玩耍。当对方来找自己时,自己也不知所措,表现出拒绝的态度。
往深层次分析这部分孩子,可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遗传基因是领导型的。他们倾向于“独”,小时候表现得不太合群,甚至有些内向,到青年阶段还是不太随和,等到某一天开窍了,自己开始成长的时候,就会转换成一个特别随和的人。
因为领导型的人目标感很强,以目标为导向,随和与不随和完全看自己需要什么。
这一类孩子不需要去改变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强者。只是表面上看表现得不太随和。这就是强者其中一种表现,无需多虑。
怎样知道孩子是不是这种领导型的基因。看一下家族三代人有没有这种基因,特别是父母其中有一方是不是这种类型,就是特别能做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并不是说要当个什么领导,而是在普通人群中能力是否比较强,是否有执行力。
如果父母或者祖辈有这样的人,那么就有可能遗传给孩子。
第二种情况是短暂现象。比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半年内表现得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他们半年以后可能又有很大改变。
这些孩子只是先发展其他能力后发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不是所有的儿童发展都同步,会有一点个体差异。这种情况等上半年会有改变。只要渐渐有所改变,不需要解决这个事情,不需要做什么。
第三种情况是智慧极高的孩子。这个群体是极少极少数、很少见却存在。他们直觉非常强、智慧很高、逻辑能力非常强、直达本质。这些孩子灵性很高,他们不与“地球人”玩耍有情可原,他本身就是层次太高了,幼年时就是不合群。
第四种情况是,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所损坏。比如家教太过严格、灌输的概念太多、十分钟指挥孩子一次、孩子没有自我、没有探索的机会、自己的空间很小,抚养人可能无意识地对孩子造成精神损伤。
以前听一位奶奶说:“我养儿子的时候就这么养的,也没出问题,怎么到孙子身上就出问题呢?”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有的人对没有自由不敏感,而有的人会非常敏感,不可能说两个孩子完全一样。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停止教训孩子、停止体罚、停止打骂、停止灌输概念、停止说教、还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错了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让孩子做自己,不要总想着去教育他,教不好反而给整歪歪了,少管他就是最大的善意了。
这四种不合群的孩子,只有第四种需要父母做出改变。当然最有问题的也是最难改变的,因为第四种情况问题就出在家长身上,所以家长能去改变的更少。
这就是马太效应,好的会越来越好,差的会越来越差,真正出问题的可能他根本就不想改变。而那些领导型、智慧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反而会反省自己。
随和不代表100%的好,不随和也不代表不好,看问题要多维度全方面,而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
人们现在的观念是合群的孩子好,不合群的就是不好,这就是典型的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这种思想观念太局限了,本不应该如此。
随和与不随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体的不同而已。对绝大部分不随和的孩子来说,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没有任何问题。
只有极少数精神受损伤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需要改变,因为问题不在于不随和,也不在于不会人际交往,而在于他的精神受损伤了,需要改变他的精神状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