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从1950年说起,那是新中国已经成立,反动势力的据点几乎已经被全部肃清,所有残余势力已经是苟延残喘,除了边境地区仍有零星战斗存在外,国家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到了百废待兴的建设阶段。
云南的国民党第八军少将团长李国辉,被解放军追得走投无路,带领着1000多残兵败将,从西盟佤山越过中缅边境,逃往缅甸,寄希望于暂避战火,继续坐着“反攻大陆”的美梦。很明显,抱有如此想法的残兵并不止他们一只,他们在缅甸的大其力市同另外两支国民党残军会师,他们在乱战中同所属部队失去了联系,流落到了缅甸。三支部队汇合后,共有1500余人,通过电台与台湾方面取得联系后,汇报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得到支援。和电台接通后,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想法落空了,当时台湾正在焦头烂额的接收从大陆溃退回来的军队,小小的台湾早已不堪重负,哪还有精力顾及他们?可是,明知在外有溃军却听之任之也不行,别说过不了自己这关,就是国际社会上也说不过去。于是给了他们5万泰铢,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这些残军意识到,他们已经被遗忘了,他们无法回到大陆,也无法去到台湾,只能在缅甸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自力更生。他们决定合并成一支部队,由李国辉担任总指挥,谭忠任副总指挥,自称为“中华民国复兴部队”。他们在缅北建立了自己的营地和根据地,准备长期驻扎,同时也不放弃“反攻”的梦想。于是他们在缅甸边境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军事基地,不断地吸收一些从大陆逃来的国民党士兵和当地的土匪,使得他们的兵力增加到了三千多人。他们与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为这些民族也曾经和他们并肩作战,对抗日本的侵略。他们还得到了缅甸华侨的支持,这些华侨是他们的同胞,对这支衣不蔽体的叫花子军队也有些同情,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物资和资金。这些残军也明白,他们不能一直依靠别人的施舍,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发展。首先,他们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人负责守卫和战备,随时准备战斗;战斗力相对低下的,编入后勤部队,进行营地的修建和物资保障,作为不对的吃穿供给,剩余的人负责经济和贸易,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包括种植和销售鸦片,这样,他们的经济水平有了提高。其次,他们与当地的居民和土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李国辉鼓励他的部下和当地的女子通婚,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有些残军甚至和当地的土司结为姻亲,从而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在李国辉的领导下,这支残军在缅甸立足了,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声势越来越大,这支部队引起了缅甸政府的忌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何况当时缅甸刚刚成立,国内局势十分动荡,有这么一支强悍的部队活动在边境地区,让缅甸当局十分没有安全感。战争就这么毫无征兆的打响,1951年5月,缅甸国防军动员了6000人,配备了炮兵和战车,向残军发出了缴械投降的通牒。李国辉比较硬气,直接拒绝了最后的和平谈判要求,对部队下达了战斗指令。这支残军虽然是在国内被击溃的败军之将,但同缅甸军队比起来却是战斗意志高昂的虎狼之师,一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甚至其中一大部分还都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同日本人掰过手腕,虽然缅甸军队占据了绝对人数优势,但仗一旦打起来却完全不够看,被残军打得节节败退,即使缅甸陆军总司令奈温亲自指挥,也无法扭转局面。缅甸军队从战略战术上就犯了极大的失误,原本可以凭借人数的优势。毕其功于一役,直接将这支残军剿灭在极小的范围内,但没想到缅甸人大都是佛教徒,战斗意志实在太过薄弱。再加上,这些残骸在第一时间俘虏了许多缅甸士兵,就让前线指挥官有点束手束脚,根本不敢放开手进攻。一看众多子侄成了对方的俘虏,缅甸老百姓也不干了,纷纷向政府请愿,要求和残军和平谈判,释放战俘。缅甸政府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和残军谈判。李国辉也不想和缅甸政府闹翻,他释放了所有的战俘,撤出了新占领的地区,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营地,重新安顿下来。李国辉之所以同意和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得到了国民党陆军中将李弥的支持。李弥是国民党的重要将领,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到了台湾之后,却成了靠边站的人,这支残军成了他东山再起的唯一机会,他立马开始上下活动,当上了残军在台湾的联络人,为了彻底笼络住这支部队,还自掏腰包支援了残军10万美元的军费。在缅甸的复兴部队,在李弥的鼎力相助下,士气高涨,战绩辉煌。他们不仅击溃了缅甸政府军,还引发了世界的震动。那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投入了大量兵力,国民党和美国都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重返大陆。李国辉率领的部队,由于控制了泰缅边境的要地,且战斗力强悍,便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在当地刚一站稳脚跟,李弥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也知道凭借自己的兵力想要反攻大陆无异于天方夜谭,必须要抱上美国的大腿。当时恰逢美国“东南亚军援团”到泰国访问,李弥秘密找到了团长厄斯金,向他透露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复兴部队准备对云南发起攻击,以分散大陆的兵力,希望美国能够支持他们。这两人一拍即合,在美国看来,只要不明目张胆的违反国际法,可以动用一切力量和手段牵制新中国,厄斯金两手一拍,直接同意了位他们免费提供武器装备,并进行经济援助。这下子,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次年2月,将一批武器装备运到曼谷,再由泰缅边境交给复兴部队,李弥也亲自到了缅甸,亲自指挥。 有了装备的更加李弥,开始大刀阔斧的对部队进行整改,此时的复兴军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人之众,势力范围也扩展到了20万平方公里,这片土地后来被称为“金三角”。李弥坐上复兴部队一把手后,曾多次发动对大陆的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他逐渐失去了战斗的信心和决心,转而专注于利用“金三角”地区的毒品贸易来牟取暴利。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武装组织勾结,从事非法的鸦片种植和走私。他的贪婪和傲慢让他不知天高地厚,一次他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被问到是否有回到昆明的打算时,他竟然说:“我做云南王太难了,做缅甸王却轻而易举!”这句话说的太没有情商,直接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个遍,不仅惹恼了蒋介石,也触怒了缅甸政府,他们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李弥并不知道自己的危险境地,他还继续扩大他的毒品生意,一次他率领了1000多名残军,押运了2万多公斤的鸦片,准备从缅甸经过老挝,将毒品销售到全球各地。这一行径引起了老挝政府的极大愤慨,他们认为李弥是在侵犯他们的主权和安全,于是派出了空军,对李弥的残军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和轰炸。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李弥的残军损失惨重,有500多人阵亡,所有的鸦片也被老挝军队没收。从1953年起,老挝、缅甸和泰国三国联合向联合国施压,要求台湾政府收回这支部队。蒋介石面临着外交的困境,他既不愿意放弃这支曾经效忠于他的军队,又不得不应对联合国的要求。他只能采取拖延的策略,每次只撤回一小部分残军,直到1962年6月,总共有2万多人返回台湾。 但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就此放弃了缅北的残军。1955年,他秘密派遣原第8军的副军长柳元麟,前往缅甸指挥剩下的部队。柳元麟非常谨慎,他在暗地里积累力量,等待着有利的时机。 可惜,他等来的却是绝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关系十分友好。两国于1960年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两国边界问题协议》,并在边境问题上达成了一致。1960年11月,中国和缅甸两国的军队在边境地区展开了联合行动,代号为“湄公河之春”。中国方面出动了第13军39师和云南边防部队,共计约2万人,缅甸方面则派出了5000名精锐的国防军,两军配合默契,打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国民党残军在两国军队的夹击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最终被彻底消灭。这场战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残军的幻想,也打击了台湾方面的士气。缅甸政府还向联合国投诉了台湾方面对国民党残军的支持,使得台湾方面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蒋介石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柳元麟率领残军撤离缅甸。然而,柳元麟的撤军并没有带走所有的国民党残军。由于这些残军在缅北生活了十多年,已经在当地有了家庭和财产,很多人不愿意回到台湾,而是选择了留在缅甸。柳元麟离开后,第5军军长段希文和第3军军长李文焕接管了剩下的残军,他们试图与台湾方面继续保持联系,希望能得到台湾方面的支持和补给。但是,台湾方面已经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也没有能力继续支持他们,反而要求他们全部撤回台湾。段希文和李文焕与台湾方面进行了多轮谈判,但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攻大陆的希望,也没有了与台湾的联系,只能另寻出路。于是,他们决定与大陆和解,与台湾决裂,改投泰国的怀抱。为了赢得泰国的信任,段希文和李文焕带领残军参与了泰国的一些内战,帮助泰国政府镇压了一些反政府武装,表现了他们的忠诚和能力。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泰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泰国政府不仅给予了他们公民权和居留权,还让他们享受了和平与安宁的生活。他们也不负所托,多次为泰国政府出力,打击毒品贩子和共产游击队,赢得了泰国政府的赞誉和尊敬。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兴部队逐步解体,武器也交还给泰国政府,他们完全融入了泰国社会,成为了泰国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