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是因为“胆小”?一些社交困扰孩子说不出,但父母要知道

大手牵萌娃啊 2024-04-10 00:33:23
01害羞有时是焦虑的一种外显方式

我们常以为只有内向的孩子才会有害羞的表现。

但有时也会发现那些平时能说会道的外向孩子,在一些场合也会突然地表现出退缩。

也会发现一些小时候见谁都自来熟的孩子,越是长大,越不愿意主动与家庭以外的大人打招呼,甚至看到别的孩子,也会有一段“慢慢预热”的试探过程。

看到孩子这种突然“颠覆式”的害羞表现,或许一些父母会感到着急和尴尬,把这定义为没礼貌、或者不够勇敢,以此责怪孩子。

但实际上,孩子表现出的退缩、沉默,正是因为他们在不断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并预估周围环境,在其间如果他们还不能确定这个环境是稳定可靠的,他们就会感到或多或少的焦虑。

这种焦虑的产生与孩子属于什么样的性格无关,它都是孩子内在冲突与外在环境做博弈时产生的感受。

只是趋于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在其中快速地进行调整,找到能缓解自己焦虑的方式,并加入到其他的事或与人的交往之中。

而相对内向的孩子,陷入这种焦虑的时长会更久些,如果环境的不确定性无法自动解除,也没有人引导他们怎么做,反而给他施压的话,长期焦虑的堆积,才会成为这些孩子社交的障碍。

02害羞也有两类状况

比起父母因孩子害羞,而自发关联出的“我在别人面前的挫败感”,更需要被关注的是那个处于焦虑中的害羞孩子。

这些孩子的害羞状态背后,藏着两种不同方向的心理困扰。

●公众害羞

这种害羞状态中,孩子对外部“风险”抱持着猜测和担心。

比如对陌生的面孔或很久不见的人,持有防御性地保持沉默或回避。

或在不熟悉的环境、事件中,表现出踌躇不前,还未有所表现,就开始顾虑是否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得不到外部的正面结果。

恰当的防御和思考,本有助于孩子保护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去扬长避短,就这点来说害羞并不是缺点。

但是,当孩子将防御变成了应对所有社交机会的习惯,却也会因此失去很多表现和交朋友的机会,即使有时很想参与其中,也会因为自己的这种过多的不确定性揣测而选择缩在墙角。

●私下害羞

如果公众害羞是对外部人或环境的担心,那私下害羞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偏差导致的。

“我做不好怎么办”、“我会不会失败”的想法会触发孩子的紧张状态,特别是一些敏感特质的孩子,在这样的想法下很难塑造起信赖自己的信念,一边委屈,一边自我怀疑。

03重新认识并接纳那个害羞的孩子

只是对孩子提要求,强调要变得大胆,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摆脱害羞的表现,反而会增加他们心理的不适感,增加焦虑的程度。

当然 ,还有与之相反的一种情况是 ,也有父母为了化解场面上的尴尬,一遍又一遍地帮孩子代言“我家孩子就是太害羞 ”,却忽视了,孩子不只是需要代言人,更重要的是引路人 。

引路人不会硬推孩子进入人群 ,也不会放任孩子一直被焦虑困扰 ,让社交状态成为孩子无法言说的压力和痛苦 。

毕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同伴是一种遗憾 ,在长大以后进入社会与人相处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能。

作为引路人我们可以在平时帮助孩子多“提取”一些与人交往的美好记忆 ,也教给孩子一些积极看待事情的态度 。

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孩子沉浸式地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 。

再根据每次与人打交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再次分角色扮演 ,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如果父母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父母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在社交中的顾虑和思考模式 。

结语:

当孩子因为社交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结果”而焦虑时,害羞正是他们在向父母发出无措的信号 ,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和掌握越多进入社交状态和应对社交情况的方法 ,就是在帮孩子减少“不确定感”,这样才能在缓解了焦虑的情况下,走出“害羞”的困境 。

0 阅读:0

大手牵萌娃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