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贞观年间,洛阳周边的一个县城里住着两个青年,一个名叫陈成安,另一个叫刘大宝,两人从小一起捕鱼,一起下河游泳、一起招猫逗狗,一个馒头两人分着吃,一根糖葫芦两人轮流舔,感情比亲兄弟还要好,长大之后两人还在关老爷面前结拜为异姓兄弟。
虽说结拜为兄弟,但两家的贫富差距却如一条鸿沟无法逾越,陈成安家中富有在当地乃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而刘大宝家却较为贫寒,每天为了一日三餐而不停忙碌,尽管财富差距悬殊,但却没有影响过二人之间的感情。
长大之后的二人也相继成家立业,为了养家糊口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刘大宝听从好友陈成安的建议学习做生意,为了可以多挣钱他经常要跑到外地做生意,每次出门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就得小半年经常不在家。
最近刘大宝接到了一笔大生意需要出一趟远门,这次出去估计最快也得一年多才能回来。家中只有妻子柳氏和一儿一女,儿子刘喜今年十六岁,女儿小翠也只有十三岁,由于这次出门的路途较远时间也长他实在不放心家里,于是就拜托好兄弟陈成安帮忙照看一下,如果家里人遇到什么麻烦希望他能够伸手帮上一把!
兄弟亲自托付,陈成安自然而然是满口答应,并且承诺一定会照看好她们母子,让他放心上路,只要他在绝对不会让她们娘仨受苦的。
有了好兄弟的承诺,没有后顾之忧的刘大宝就离开了家。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柳氏看着家中的米缸已经见底,而且家里也没钱了,于是她便让儿子刘喜去找陈成安求助。
陈成安听下人禀报说是刘喜来找,他立刻命人将其带了进来,两人一见面陈成安就一口一个贤侄叫着别提多亲热,并且还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可当他询问对方来意之时,得知是来借钱的原本和善的面孔顿时就冷了下来。
陈成安阴沉着脸说道:“当初我答应你爹照顾你们,就是为了让他出门在外可以安心地做生意,你们怎么还当真了?你爹说是一年之后就能回来,可天知道中途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或者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三五年才能回来呢?你们家好几口人,要是都靠我来接济就算是金山银山只怕也会被你们吃空,今天我还有事情要忙就不送你了?”
听到对方直接下了逐客令刘喜顿时就傻了,当初父亲临行前还特意嘱咐过他,万一家里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去找陈成安,他一定会出手相助,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如今自己只是来借区区几两银子卖米陈成安竟然都拒绝了,不但拒绝甚至还说出那种不近人情的言语,真的是让他倍感失望。
可现在家里眼瞅着就要揭不开锅了,刘喜只好硬着头皮苦苦哀求,希望陈成安能够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先借他们几两银子渡过眼前的难关,可陈成安非但不念旧情,甚至言语间还夹枪带棍将刘喜好好地挖苦了一番。
离开陈家时刘喜的心里别提多委屈了,因为他好话说尽就差给对方跪下了,可就算如此陈成安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借给他,刘喜泪眼汪汪地回到家后将刚才的情况告诉了母亲。
柳氏同样也没有想到,平日里与丈夫称兄道弟,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陈成安竟然会如此的无情无义,不禁抱怨道:“枉费你爹一直将他当成亲兄弟看待,总说他和陈成安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虽说不是亲兄弟但却胜似亲兄弟,可你爹才刚走了一个多月他就翻脸不认人,你爹真的是瞎了眼居然跟这样的人结拜兄弟。”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刘家最后的一粒米已经吃完,柴房的柴火也空了,柳氏没有办法只能厚着脸皮跟街坊四邻借了点钱,可那点钱没过几天就花完了,一家人弹尽粮绝,一时间都不知道以后得日子该如何过?
就在柳氏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一位在陈成安家干活的老妈子王婶突然来她家串门,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柳氏就开始哭诉陈成安如何如何的没良心,辜负了丈夫的信任和托付,随后就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王婶。
王婶听后义愤填膺地说道:“没想到陈老爷竟然是这种人,平日里看着他和刘相公来往密切情同手足,没想到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其实刘家媳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咱们有手有脚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再说了,你的针线活做的那么好,何不做些刺绣拿出去卖,何必为了几两碎银低三下四地求人呢?真所谓求人不如求己。”
经王婶这么一说柳氏顿时恍然大悟,紧锁的眉头也终于松开,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转念一想又不禁叹息道:“你说的法子虽然不错,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我根本就没有钱去卖丝线和布料。”
王婶听后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刘家媳妇你就放心好了,只要你决定去做,所需的丝线和布料我自有办法,这些年我在陈家干活和附近的几家店铺掌柜混得非常熟悉,你需要什么,我可以先帮你赊一些,等你赚了钱再还给他们不就行了。”
柳氏听后欣喜若狂,抓住王婶的手连连感谢!
之后王婶真的帮柳氏赊了一些丝线和布匹回来,拿到东西后柳氏就开始通宵达旦做刺绣,每做好一件她就交给王婶,让她帮忙拿出去卖。
谁承想陈成安见到那些刺绣做的精巧细腻,愿意高价收购,柳氏拿着赚来的钱不仅还清了之前店铺的欠款外还剩下了不少,她又购买了一部分生活物资,自此一家三口再也不用为了吃喝发愁。
柳氏的手艺本就不错,刺绣用的布料虽说都是一些细碎缎子,但好在布料却是十分考究,再加图案精美她做作的刺绣很快就在县城里打出了名堂,深受那些家境殷实的小姐夫人们的喜爱。这样一来柳氏对王婶更加的感恩戴德,而对于那位见死不救的陈成安就更加地鄙视。
刘大宝这次出门做生意是和别人合伙一起去的,原本计划一年多就能回来,谁承想一走就是三年,这三年他在外面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幸亏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总算是挣到钱了,由于这次出来的时间着实太久,他挂念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于是一路上日夜兼程只求能够尽快赶回家。
回到家后夫妻二人相拥而泣,他见家里人都安然无恙,而且家里还添置了不少东西,日子似乎过得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好,心想这肯定是好兄弟陈成安经常接济他们母子,要不然这三年她们母子该如何生活。
刘大宝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跟柳氏说要去好好感谢一下陈成安,毕竟这三年陈成安没少照顾她们母子三人,没想到话还没有说完柳氏就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相公你有所不知,那个陈成安根本就不配与你称兄道弟,你就是被他给骗人,这三年要是靠他,我们娘三估计早就饿死了。”
柳氏流着泪将这三年陈成安的所作所为都与丈夫一五一十地细说了一遍,并且还强调这三年多亏了王婶帮忙,要不是她一直帮衬着,自己和孩子也不可能生活的如此好,柳氏嘱咐丈夫这次回来一定要好好报答王婶。
尽管柳氏说的毋庸置疑,但他始终不相信陈成安会是这样的人,于是他立马赶到陈家,想要当面向陈成安问个清楚。
士别三年,陈成安终于见到好兄弟平安归来而且还挣到了钱,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拉着他连忙坐下就开始问东问西,并且还让管家赶紧杀鸡宰羊准备酒菜,今天晚上要与刘大宝一醉方休。
可刘大宝自从进门之后就一直阴沉着脸,冷冷地说道:“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地无法照顾家里,多亏兄弟帮衬,她们娘三这才不至于挨饿受冻,这番大恩大德兄弟我没齿难忘。”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刘大宝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陈成安哪里听不出刘大宝的这番话是暗有所指,他也不生气,笑着说道:“刘兄,我想你是误会我了,不过这也怪不得你,我这里有些东西,你看过之后就全明白了。”
随即陈成安就命人从书房里抬出两口大箱子,随后亲自打开让刘大宝看,里面竟然是两大箱子的精美刺绣,而且还都是新的,从来没有用过,各式各样刺绣装了满满两大箱子。
刘大宝当即就愣在了那里,他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陈成安指着那些精美刺绣说道:“这里面的刺绣都是你家娘子三年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当初王婶赊给她的那些丝线和布匹也都是从我的店铺拿的,那些上门求购香囊的店铺老板也是我找人假扮的。
刘兄可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我这么做也都是为了弟妹和贤侄们好,贤侄们年近还小,这些年你常年在外打拼事业,自然会疏忽两个孩子的管教,如果我直接借钱给他们,他们就会觉得钱来的太过容易不懂珍惜,说不定还会养成挥霍无度的性子或是生出其他事端。
所以我就想到了这个法子,先是狠心拒绝贤侄的恳求,又让王婶去提醒令夫人可以做刺绣养家,然后我再暗地里高价收购,这样一来他们为了多赚钱,肯定就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两个孩子见母亲如此辛苦养家自然也就不会胡作非为,难道你觉得我会缺这几个刺绣吗?”
解释清楚后陈成安拉住刘大宝的手说道:“当年咱们在关老爷的面前结拜为兄弟,一日兄弟终生兄弟!这些东西我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你就拿回去吧!小翠那丫头也到了出嫁的年纪,这些东西就当是我这个叔叔给他准备的嫁妆吧!”
直到现在刘大宝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好兄弟的良苦用心,想到自己刚才的态度刘大宝羞愧不已,对陈成安感激涕零,再三拜谢过后才离开。
回到家后他将箱子里的东西一一取出来给柳氏看过,并且将这些年陈成安在背后默默做过的事情如实告诉了妻子,并且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柳氏看着堆如小山的刺绣,里面的每一件都是自己亲手绣出来的,这一刻她也明白了陈成安的用心良苦,对他由衷感激,自此两人家亲如一家,直到很多年之后两人之间的故事还在当地流传。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