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如何“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始末

佳霖谈历史 2023-11-07 11:43:02

1965年8月,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五个月后,在联合国调停以及苏联的斡旋下,印、巴领导人签署《塔什干宣言》。

根据协议,印度和巴基斯坦停火,并规定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和“不使用武力,而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随着和平协议签署,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

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塔什干宣言》根本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当下的和平,只不过是中场休息罢了。

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双方都开始厉兵秣马,准备下半场的比赛。

在整军备战这方面,印度占了先机。

通过与苏联深度绑定,印度获得了大批军事援助,如苏-7轰炸机、米格-21战斗机、萨姆-6防空导弹、T-55主战坦克等武器装备。

而巴基斯坦虽然当时与美国的关系还凑合。

印度与苏联眉来眼去,就差拜把子了,美国看在眼里,自然不乐意。

但由于美军深陷越战泥潭,加之美国舆论支持印度,反对政府援助巴基斯坦。

这就使得60年代后期,巴军的武器装备几乎没有长进,远远落后于印度。

并且,巴基斯坦内部在这一时期也出了大问题。

与印度一样,巴基斯坦其实也是不干人事的英国给强行捏合的国家。

根据“蒙巴顿方案”,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其国土隔着印度,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两部分。西巴与东巴之间,相距两千多公里,交流十分困难。

虽然两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仿佛如同两个国家。

不仅如此,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族,占巴基斯坦全国总人口的56%,西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旁遮普人,连40%都不到。

按道理讲,哪边人多,哪边就应该更有话语权。

而事实却是,巴基斯坦的中央政权,基本掌握在西巴基斯坦人手中,东巴基斯坦在国家机构中,长期受到排挤和歧视。

东巴的所有官员,都是西巴基斯坦派来的“钦差”,本地人在政府内说不上话,大部分都只能做基层小吏。

甚至于,西巴还要求东巴以乌尔都语为官方语言,不让他们说孟加拉语。

2017年孟加拉国世界小姐

另外,东巴基斯坦的农产品为巴基斯坦创造了大量外汇收入。但巴基斯坦政府却将其中80%的收入用于建设西巴,东巴仅能得到20%。

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矛盾,令东巴人民十分不满,自治的意愿愈发强烈。

眼看东巴闹自治,已经快控制不住了,巴基斯坦政府只得同意举行公投。

结果不出意料,在东巴基斯坦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联盟”赢得大选,拿下了巴基斯坦议会291个席位中的151个,以绝对多数成为巴基斯坦执政党。

在这种背景下,孟加拉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要求在东巴基斯坦成立自治省。

谢赫·穆吉布·拉赫曼

但很显然,掌握着军权的西巴基斯坦不会同意。

不久后,巴国时任总统叶海亚·汗拒绝承认大选结果,以武力取缔“人民联盟”,强行解散了议会。

如此愿赌不服输的无赖行为,立即引发东巴人民的激烈抗议。

1971年初,东巴人民掀起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打出“孟加拉国”旗号。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通俗地说,就是你打我,我站着不动,你随便打。你杀我,我还是站着不动。直到你打累了、杀累了,我仍然微笑着看着你。到那时,你就会愧疚。最后你会醒悟,被我的思想所折服。

当年甘地就是靠着这种以苦行感化殖民者的奇葩操作,被印度人民奉为“圣雄”。

不得不承认,甘地的命是真好。

甘地

他遇到的是英国人,如果遇到的是日本鬼子,印度可能就被杀得种都没了。

而东巴基斯坦人民就这么好命,他们真的遇到了活阎罗。

面对东巴的不合作运动,叶海亚·汗下令镇压。

于是一时间,东巴大乱,死者不计其数,一千多万人沦为难民。

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早就想肢解巴基斯坦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佳机遇。

印巴分治后,东、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构成夹击之势,这使得印度顾忌东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与西巴作战。

所以多年以来,“东巴之忧”一直都是印度领导人的一块心病。

现在,肢解巴基斯坦的机会来了。

不过,面对机遇,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却表现得异常的冷静。

她很清楚,自己父亲当年就是因为沉不住气,挑衅中国,最终晚节不保。

所以这一次,这位“铁娘子”并没有马上采取军事行动,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做到一战必胜,不使印度再丢颜面。

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

其实早在巴基斯坦内乱之初,印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就敏锐意识到,印巴之间将有一场大仗要打。

为此,马内克肖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加强城市民防措施等。

马内克肖未雨绸缪、雷厉风行的做法,使印军占得先机,并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士气和战斗力。

马内克肖

1971年8月9日,印度又与苏联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与此同时,英迪拉·甘地还亲自前往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

通过拜码头,英迪拉·甘地摸清了西方国家的底牌。

她断定大部分国家不会蹚浑水,只有美国可能会出兵。

但陷于越南战场而无法自拔的美国,也不可能派出过多军力进行干涉。

10月,积极进行大国外交的印度,为发动战争做好了充分准备。

随即,印军就以演习为名,调兵遣将,集结完毕。就差一声令下,便可杀入东巴。

但是,印军仍然没出手。他们在等什么呢?

等“天时”。

从印度俯瞰喜马拉雅山脉

1971年11月,喜马拉雅山脉大雪封山。

印度方面判断,中国此时出兵援巴的可能性极小。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样一来,印度便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可以单挑深陷内乱的巴基斯坦了。

11月21日夜,印军不宣而战,对东巴发起进攻。

巴基斯坦在东巴只有4个步兵师,2个空军中队,17架作战飞机,约9万人。

而印军却在东巴方向投入了7个师,12个空军中队,200架作战飞机、26艘舰艇,约17万兵力。

如此巨大的军力差距,加之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东巴守军从一开始就丧失先机,只能被动挨打。

印军在进攻东巴的同时,也没有忘了西面。

总体而言,印军的策略是“东攻西守”,用两倍兵力进攻东巴。

另以13个师又8个旅,20个中队空军,300架作战飞机,20艘舰艇,约30万人,防御西巴基斯坦的25万人。

12月3月下午,见再不出手,东巴守军防线就将崩溃。叶海亚·汗被迫宣战。

但不料,这一宣战正中印度下怀。

英迪拉·甘地兴高采烈地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

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当天夜间,在海、空军的密切配合下,印度陆军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

与之同时,西线的战斗也打响了。

双方开打之前,巴军经侦查发现,印军在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之间的兵力空虚,如果对这一地区实施突袭,且行动顺利,巴军就能分割西线印军,继而攻入印度,甚至是威胁新德里。

既然有机可乘,那就上。

巴基斯坦空军首先首先空袭了西部印军的前沿目标。

随后,巴军第206、第51步兵旅和第38、第22骑兵团,在地面发起突击。

它们的任务是攻占朗杰瓦拉,建立桥头堡,再攻占交通枢纽贾沙梅尔,从而为巴军的大规模突进扫清障碍。

事后看来,巴军的情报很准确。

印军在朗杰瓦拉防御空虚,守军仅1个连,120名士兵。

重型装备几乎没有,只有1门M40型105mm无后坐力炮和数门81mm迫击炮。

而巴军先头部队有2000人,外加45辆59式坦克。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印军就这100多号人,竟然顶住了巴军进攻。

12月4日晚上的战斗,印军利用夜色掩护,居高临下,从侧翼摧毁了巴军12辆坦克。

而巴军自始至终都没有对防守在高处哨所的印军造成有效威胁。并且由于一名巴军步兵触雷身亡,巴军指挥官还误以为印军布设了雷区,下令停止进攻,派出工兵排雷。

结果工兵忙活了一夜,也没发现一颗地雷。所谓的“雷区”根本不存在。

12月5日拂晓,印度空军和陆军第17拉吉普特步枪团赶来增援。

飞机打坦克,那就是降维打击。

不一会的功夫,便又有22辆坦克被击毁。

面对已经绝望的形势,巴军选择撤退,朗杰瓦拉战役落下战幕。

印军缴获的巴军坦克

此役,根据印度公布的战报,印军阵亡2人,没有装备损失,巴军阵亡200人,损失坦克及各式车辆140多辆。

考虑到印度人喜欢自吹自擂,这个数据肯定是有水分的。

不过,巴军进攻受挫也是事实。

随后的战斗,印度陆军反守为攻,与巴军打成胶着状态。

陆战无法撕穿印军防线,巴军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海战和空战上了。

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海军在在体量和训练上都不占优的情况下,竟然袭击了印度的西海岸。

为了洗刷耻辱,印度在战后投入10亿卢比的军费,用于采购新式舰艇和人员训练。

至1971年,印度海军的训练和装备完好率,都达到了当时的历史最高水平。

而巴基斯坦海军由于无所长进,双方实力差距非常明显。

估计是认为巴军构不成威胁,开战之后,印军以维克兰特号航母领头的特混舰队和两栖部队远赴孟加拉湾,执行打击、封锁和登陆任务。

其他水面舰艇组成西部的舰队,负责封锁西巴基斯坦的重要港口卡拉奇,顺便打击对手的沿海重点目标。

70年代的维克兰特号航母

东线的海战,毫无悬念。

印度海军轻松掌控孟加拉湾水域,并派出舰载机轰炸吉大港。

东巴海军仅有的几艘舰艇被炸沉,残部只能在恒河入海口布设布雷,以此阻止印度海军陆战队登陆。

印度海军围困东巴期间,西巴基斯坦海军派出一艘驱逐舰和明星潜艇圣战者号,绕过了南亚次大陆,千里迢迢赶来增援。结果双双被击沉。

巴巴基斯坦圣战者号潜艇

你可能会问,印军连航母都出动了,西巴怎么只派了两艘舰艇去增援?

这与送死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西线的局势同样不乐观。

就在印军舰载机轰炸吉大港的同一天,印度海军出动2艘反潜护卫舰、3艘蚊子级导弹艇和1艘油船,攻击了西巴基斯坦海军主力所在的卡拉奇港。

印军的2艘反潜护卫舰,装备了苏联援助的“冥河”舰对舰导弹。

这玩意抗干扰性能差,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电子战环境。

但在当时却是海战利器。

埃及海军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曾用它多次击沉以色列军舰。

“冥河”舰对舰导弹

印度海军拿到“冥河”后,为了报六年前的一箭之仇,不仅用它攻击巴军舰艇,还大胆地用它攻击陆地目标。

结果,巴军两艘驱逐舰被炸沉,卡拉奇港内的油库也被摧毁。

印军撤退期间,又用“冥河”导弹炸沉了巴军1艘扫雷艇和1艘弹药运输船。

卡拉奇港

被敌人在家门口干沉了四艘舰艇和一座大油库,巴军岂能忍下这口恶气?

为了报仇,巴军出动战机轰炸了印度的奥哈港。

但印度人预判了巴军的计划,提前将舰艇和弹药撤走。巴军战机最终只是摧毁了港口内的防波堤与油库。

几天后,印军派出飞机侦察卡拉奇港,他们发现巴军虽然吸取教训,加强了戒备,但防御仍然比较空虚。

于是,印度海军大胆地又对卡拉奇进行一次夜间突袭。

这次袭击,印军击沉了巴军1艘巡逻船、1艘游轮以及2艘外国货轮。并将港口内,巴军仅存的一点油料也尽数摧毁。

而印军则在射出所有导弹后,借着夜幕,安然返回。

正在发射冥河导弹的印度导弹艇

没有燃料,不仅巴基斯坦海军的舰艇要歇菜,就连附近机场的空军飞机也只能趴窝。

当然,巴基斯坦海军也不是全程挨揍,他们也击沉了印军舰艇。

巴军的一艘潜艇在印度西海岸活动时,击沉了印军一艘护卫舰。

但这也是巴基斯坦海军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唯一的成果。

至此,虽然战争还没结束,但海战胜负已分。

海战都打成这样,更依赖装备性能的空战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眼看巴基斯坦损失太大,印度就要称霸南亚。

美国派出企业号航母编队,前往孟加拉湾向印度施压。

企业号航母满载排水量94000吨,搭载的是F4战机、A6攻击机和预警机。

而上一代维克兰特号航母,就是英国在二战期间建造的尊严级航母,满载19500吨。只搭载老式海鹰战机和贸易风反潜机。

这要是打起来,美军完全有能力摧毁印度海军。

见威武雄壮的美帝赶来助战,巴军士气大涨。看来这把稳了!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军就是来施压的,压根没有动武的意思。

美军为什么不敢动武呢?

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印度下决心要把东巴拿下,美军虽然可以轻松撕碎印度海军,但仅靠这一支航母编队就想威胁印度收手,还是远远不够的。美军本来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与印度真正撕破脸皮的打算。看到印度如此硬气,也就不敢作出任何危险行动。

第二种说法是说苏联当时派来核潜艇给印度撑腰,美国不愿与苏联开战,因此怂了。

美军化身拉拉队,巴军士气瞬间又跌落谷底。

1971年12月16日,印度陆军包围了东巴首府达卡,对东巴守军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在30分钟内投降。

在此之前,东巴的海、空,被印军封锁,完全与西巴失去了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坚守已无意义,于是东巴守军向印军投降,第三次印巴战争的东线攻防作战遂告结束。

12月17日,英迪拉·甘地见好就收,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

巴基斯坦无力再战,只得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线的战斗也至此结束。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军伤亡1.1万人,损失飞机41架、坦克81辆、舰艇1艘。

巴基斯坦的损失就大了,约9万人被俘,损失飞机86架、坦克226辆、舰艇22艘。

除此之外,由于东巴独立,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还损失了56%的人口,16%的土地,一半的外汇储备和20%的财政收入。可谓是元气大伤。

而印度因为肢解巴基斯坦,一举解除了困扰其多年的“东巴之忧”。牢牢坐稳了南亚次大陆的头把交椅。

1972年2月,观战许久的美军从印度洋抽身,等于认可了这一既成事实。

为了息事宁人,美国还给印度援助了8700万美元。以示无意于印度决裂。

简直是既丢了里子,又丢了面子。

事后,考虑到美国这个盟友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巴基斯坦加强了与我国的合作。

网上常说的“巴铁”,也是自此之后,随着两国政治互信体系的搭建,才渐渐成为“铁杆朋友”。

0 阅读:15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