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最伟大哲学家,爱上自己的学生,最后惨遭阉割,戏剧性拉满

食铁兽和柏拉图 2024-08-21 12:12:45

中世纪虽然被后世冠以“黑暗”之名,却诞生了很多现在鼎鼎大名的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虽然现在名声不如前两个,但却是欧洲建立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另外两个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和现在的大学不同,那时候的大学开设的主要是神学课程。巴黎大学是当时西欧神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创始人是中世纪鼎鼎大名的神学家或者说是哲学家阿伯拉尔。

阿伯拉尔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尤其对当时争论不休的“共相”问题给出了新的诠释,但真正让阿伯拉尔名传后世的还是他和爱洛依丝的爱情故事。

阿伯拉尔出生在布列塔尼地区的贵族家庭,但自幼痴迷于神学,因此放弃了骑士生涯和贵族继承权,成了一名神学家。

阿伯拉尔到处游学,遍访名师,曾先后跟随中世纪经院哲学大家香波的威廉、洛色林、安瑟尔谟求学。阿伯拉尔天资聪颖,却喜好与人争辩,与他的老师们都发生过激烈的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因为在和老师的辩论中取胜,阿拉伯拉名声大噪,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的神学大家。1115年,阿伯拉尔成为巴黎主座教堂学校的神学教师。

阿伯拉尔学问深厚,思想深邃,言辞生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外形出众,因此他的授课吸引了一大批听众和拥趸,其中就包括后来和他产生热恋却又不容于社会的爱洛依丝。

根据阿伯拉尔在自传《受难史》中的记载,有一日,阿伯拉尔的同事,同时也是巴黎神职人员的福尔波特来找他帮忙,希望阿伯拉尔能够专门教导他的侄女——爱洛依丝。

巴黎大学

爱洛依丝自幼聪慧,又美貌动人,他的叔叔福尔波特认为她长大以后有机会嫁入豪门贵族,因此将其收为养女,并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养。然而中世纪的女性地位低下,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学习,所以富尔伯特找上了当时巴黎最负盛名的阿伯拉尔。

阿伯拉尔答应了富尔伯特的请求,成为了爱洛依丝的家庭教师。当时的爱洛依丝年方十七,情窦初开,早就对阿伯拉尔仰慕不已,芳心暗许。

而阿伯拉尔虽是神职人员,但也不像传统教士那样顽固不化,恪守禁欲,从他和老师的争论以及他的哲学观点就能看出,阿伯拉尔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时间久了,阿伯拉尔也爱上了这个美丽动人、天资聪颖的少女。

尽管两人年龄差距很大,阿伯拉尔还是一名神职人员,然而情至深处,往往不管不顾,就这样两人相爱了。

阿伯拉尔爱上爱洛依丝后,不满足每周几次的见面,而是希望朝朝暮暮与之相伴。于是阿尔伯特就对富尔伯特说,为了让爱洛依丝接受更好的教育,需要他和爱洛依丝搬到一起居住,并表示可以用房租抵去授课费用。

富尔伯特是个贪心之人,并未多想就答应了阿尔伯特的请求,就这样阿尔伯特搬到了富尔伯特家中,可以和爱洛依丝每天生活在一起。富尔伯特为爱洛依丝专门开辟的书房成了两人释放爱欲的伊甸园。

然而纸包不住火,很快两人的地下恋情败露了,因为爱洛依丝怀孕了。富尔伯特知晓此事后勃然大怒,然而事已至此,他也无计可施。

十二世纪正处于中世纪的盛期,社会风气十分保守,这种未婚先孕的情况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尤其阿伯拉尔还是一名神职人员,此事如果曝光,阿伯拉尔的事业和爱洛依丝的声誉全都毁了。

为了掩人耳目,阿伯拉尔将爱洛依丝带回自己的家乡布列塔尼,在自己的姐姐家中生下了一个男婴。

阿尔伯特认为这样一直躲藏下去对爱洛依丝很不公平,决定公开此事,娶爱洛依丝为妻。然而第一个反对的不是富尔伯特,却是爱洛依丝。

因为如果阿伯拉尔选择结婚,那么他就会受到天主教会的惩罚,无法再继续神学研究。爱洛依丝对阿伯拉尔爱得深沉,她不愿意他因此而自毁前程,放弃自己的事业。

尤其是阿伯拉尔才华横溢,堪称当时的天才哲学家,如果因为与她结婚,而埋没了一个天才,爱洛依丝是绝对不愿看到的——一个哲学家不可能在摇篮和尿布中找到真理。

阿伯拉尔并不接受爱洛依丝的理由,坚持要结婚。他认为自己是天才就能够同时处理感情和哲学两方面的问题。爱洛依丝拗不过阿伯拉尔,便将孩子留在布列塔尼,随阿伯拉尔回到巴黎秘密地结了婚。

为了阿伯拉尔的事业,两人减少了独处的时间,以免被人说三道四。然而富尔伯特却到处和人抱怨,以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两人的恋情和婚事。爱洛依丝担心叔叔的做法断送了阿伯拉尔的前途,于是与其大吵了一架,最终被幽禁了起来。

阿伯拉尔知道此事后大为光火,趁一次碰面的机会,他将爱洛依丝救出送到了巴黎以外的一座女修道院中。富尔伯特发现侄女失踪后更加生气。一天晚上,他雇佣了几个暴徒,买通了阿伯拉尔的仆人潜入他的卧室,将其阉割了。

遭此大祸后,阿伯拉尔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灰意冷。但他是一个神学家,一名哲学家,他的身体已经残缺,但他的精神却依然健全,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后,阿伯拉尔重新振作起来,开始了神学上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阿伯拉尔写下了四部重要的作品,包括《辩证法》、《哲学家、犹太人、基督徒间的对话》、《论神的唯一与三位一体》和《是与非》。

阿伯拉尔强调理性分析,大胆质疑《圣经》上的内容,引起了教会的不满,被斥为异端思想。阿伯拉尔迫于天主教会的压力,不得不销毁自己的手稿,并离开了圣丹尼修道院。

在一位贵族朋友的帮助下,阿伯拉尔在塞纳河畔建立了一座简陋的小教堂,继续他的研究和授课,很多学生慕名而来,他的神学观点影响也越来越大,再次引起了教会的注意。

天主教会认为阿伯拉尔在散步异端学说,对他继续打压。阿伯拉尔只得再次放弃自己的教学研究,从小教堂离开回到了老家布列塔尼,担任起了当地修道院的院长。

阿伯拉尔继续他的神学观点,并提倡进行教会改革,最终彻底惹怒了天主教会。教皇列举了他的11条罪状后,对其施以绝罚开除出教籍。

在全民信仰的中世纪,开除出教籍无疑是最严重的处罚。阿伯拉尔决定前往罗马,请求教皇的宽恕,然而由于身体状况恶化,他被迫滞留在克吕尼修道院,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在克吕尼修道院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自传《受难史》,这本书本来是想通过展示自己的悲惨经历来安慰他的一位悲伤的朋友,结果不知如何这本自传的抄本和阿伯拉尔写给朋友的《第一封信》辗转传到了爱洛依丝手中。

自从被阉割后,阿伯拉尔已经十年没有和爱洛依丝有过联系。然而爱洛依丝看到阿伯拉尔的自传后,曾经的往事再度浮上心头,她一字一句地读着书中的文字,心如刀割,那些加在阿伯拉尔肉体和精神上的苦难仿佛再一次降落到爱洛依丝的身上。

爱洛依丝给阿伯拉尔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为《第二封信》,信中她为阿伯拉尔打抱不平,提出两人通过鸿雁传书进行情感的交流。

从此时起,两人恢复了通信。由于中世纪通信比较落后,两人书信往来往往需要数月时间,所以两人之间来往书信仅有六封。这些信件,有对宗教的理解,有对上帝的敬畏,有对彼此遭受苦难的慰藉,更有对两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遗憾。这些情书后来被结集出版,才得以让后人见证两人荡气回肠的这一段虐恋。

在第六封信写完后不久的1142年,阿伯拉尔溘然长逝。教皇在阿伯拉尔死后赦免了他,克吕尼修道院院长将教皇的敕令发给了爱洛依丝。

二十年后,爱洛依丝也死去,根据她的临终遗愿和阿伯拉尔葬在了一起。阿伯拉尔去世六十年后,当时的法王腓力二世和教皇正式认可了“索邦神学院”,即巴黎大学的前身。而这个神学院的前身就是阿伯拉尔在塞纳河畔开设的学校。

讲完阿伯拉尔和爱洛依丝的旷古爱情外,最后我简单介绍下阿伯拉尔的哲学观点。

现在虽然很多人替“中世纪”洗白,但中世纪的欧洲在各方面和希腊罗马相比确实退后了不少,在哲学方面更是如此。

希腊时候,哲学家们探讨的是万物本源问题,哲学之父特勒斯认为万物本源是水,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本源是“无定”(有点类似老子的道),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本源是火,到了后来有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类似中国的五行说),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

柏拉图则更进一步不去讨论万事万物时间上在前的本源,而是研究逻辑上在先的本体,由此提出了影响此后2000年的理念论。这个学说比较复杂,但是和阿伯拉尔的哲学观点关系很密切所以简单说两军。

柏拉图认为万事万物都只是表象,在这些表象表象背后有一个更普遍真实的本体。就像中国的“白马非马”一样,名家玩的是概念,柏拉图则认为白马确实不是马,白马是具体的事物,马是一种普遍的本体,即马的“理念”,是一种真实存在,当然我们是感受不到的。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了中世纪就发展成了对共相的讨论。

柏拉图

中世纪基督教一统整个欧洲思想界,没有了古希腊那种百家争鸣的自由环境,这时候的哲学家主要研究的就是各种神学问题,基本上没啥意义,比如说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富人能不能进天堂,童贞女玛利亚怎么生的耶稣之类的无聊问题,但也有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共相问题。

所谓的共相,其实和柏拉图的理念差不多,也是具体、变动的事物背后那个普遍的、不变的本体。到了中世纪这会儿,关于共相的理解,产生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派别:一派认为普遍的共相才是真正的实在,个别的东西(也叫殊相)不过是现象;另一派则认为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共相不过一个声音和词语。前者被称为唯实论,后者被称为唯名论。在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相对温和的唯实论和温和的唯名论者。

而阿伯拉尔就属于比较温和的唯名论者。他认为个别事物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共相不是实体,但也不像唯名论说的那样只是名词和声音,而是对具体事物的普遍本质的一种抽象概念。此外,阿拉伯拉尔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当共相所命名的具体事物都消失,共相是否还有概念的意义呢?阿伯拉尔的回答是:即使个别事物都消失了,他们的抽象概念仍然存在,就比如霸王龙、三角龙、蛇颈龙都灭绝了,但是恐龙这个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还具有概括的意义。

除了对共相问题的研究外,阿伯拉尔还对欲望和理性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建议世人要用理性压制住欲望,这可能和他年少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蒙受苦难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阿伯拉尔坚持的理论,成了后来欧洲经院哲学的理论基础,也被后世认为是照进中世纪黑夜中的一缕曙光。

0 阅读:27

食铁兽和柏拉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