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尔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二位国王,987年于格卡佩为了确保王位在家族内世袭,将罗贝尔加冕为共治国王。996年,卡佩王朝的创建者于格卡佩去世,罗贝尔继续他的统治,并掌握着法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
由于卡佩王朝初期王室权力十分有限,所以初期的几位国王基本上没什么大的作为,罗贝尔又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是开国之君,所以能讲的东西并不算多,值得一书的也就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罗贝尔被教皇绝罚。
于格卡佩在位时,为了扩大王室影响力,为罗贝尔选定了意大利国王贝伦加尔二世的女儿,佛兰德伯爵阿努尔夫二世的遗孀罗扎拉为妻子,但罗贝尔对这一婚姻始终不满意,因为他一直深爱着另外一个女人——勃艮第国王康拉德的女儿,布卢瓦伯爵伍德一世的遗孀贝尔特。996年,也就是于格卡佩去世后不久,罗贝尔二回就宣布与原配妻子离婚,迎娶了贝尔特。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义中人们不能随意离婚,也不能一夫多妻,所以我们看中世纪历史会发现很多国王因为离婚问题和罗马教会闹得很不痛快,比如后面我们要讲的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亨利八世为了离婚甚至开启宗教改革,脱离了天主教)。
教皇格里高利五世
更重要的是,贝尔特与罗贝尔是表兄妹关系,这同样不符合基督教义中关于婚姻的规定。因此,罗贝尔二世离婚再娶引起了当时罗马教皇的不满。此时罗马教皇是格里高利五世,也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拓三世的堂兄,历史上第一个德意志人教皇。
罗马教皇坚持认为罗贝尔二世的二婚没有经过教会的认可,是无效的,劝阻罗贝尔二世放弃离婚再娶,但遭到了罗贝尔的无视。于是在多次劝阻无效后,罗马教皇将罗贝尔二世开除出教籍。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开除教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中世纪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当时的欧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信仰基督教,如果国王被开除出教籍,就相当于失去了对臣民的合法统治权,贵族和平民都没有义务对其宣誓效忠。因此,开除教籍是罗马教皇制衡欧洲世俗君主的一张非常好用的王牌。
之前我在《卡诺莎之辱》中就讲过,罗马教皇对德皇亨利四世绝罚,迫使亨利四世在教皇城堡外冒着风雪赤足站立三天三夜,请求教皇的原谅,由此可见绝罚对于一个国王来说影响有多大。
卡诺莎之辱
而此时的法国,卡佩王室的统治并不稳固,很多大小贵族都不服管制,罗贝尔二世被绝罚更给了这些贵族正当理由去反对他。
罗贝尔绰号是“虔诚者”,由此可见其对基督教极端热忱,被开除教籍对他本身信仰也有很大的打击。所以无论是国内政治上的压力,还是自身信仰的问题,都迫使罗贝尔不得不寻求与罗马教廷的和解。
999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五世去世,西尔韦斯特二世成为新教皇,罗贝尔二世经过多次交涉后,教皇撤除了对其的绝罚,但条件是他必须和贝尔特也就是自己的表妹离婚。
1001年,罗贝尔二世与贝尔特离婚,并迎娶了阿尔勒伯爵威廉一世的女儿康斯坦丝,这是他的第三次婚姻,双方此后共生育了7个子女。但是罗贝尔暗地里仍然将表妹留在身边当情人,教廷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理会。
第二件事,是征服勃艮第。
当时法王统治范围十分狭窄,罗贝尔二世为了扩大领地就把目标瞄向了没有继承人的诸侯领地。勃艮第公爵领位于王室领地东南部,当时勃艮第的公爵是于格卡佩的弟弟,也就是罗贝尔二世的叔叔。
卡佩王朝初期政局图
老公爵死后没有留下合法子嗣,罗贝尔就计划将勃艮第公爵领兼并,于是在1003年出兵勃艮第公爵领,但是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此后罗贝尔二世与以老公爵的继子为首的勃艮第贵族展开了多次斗争,直到1016年,在教会的支持下,罗贝尔才成功得到勃艮第公爵领。
罗贝尔将新征服的这块领地分封给了自己的次子亨利(也就是后面的亨利一世),亨利继位后又将勃艮第分封给了他的弟弟罗贝尔.卡佩,此后形成了长期影响法国政坛的勃艮第派。
第三件事,是儿子的叛乱。
同他的父亲于格卡佩一样,罗贝尔二世为了确保王位在家族内世袭,在1017年将他年仅10岁的长子于格加冕为共治国王,称于格二世。
于格二世成年后,不满父亲的各项政策,开始寻求王国的独立。1025年,于格二世发动叛乱,然而叛乱后不久,于格二世就在一次意外中坠马而死,年仅18岁。于格二世一直作为罗贝尔二世的共治国王,并没有过单独执政,因此后世并不将其列入法国国王之列。
1027年,罗贝尔二世再次将他的次子亨利加冕为共治国王,也就是亨利一世。但后来,亨利一世和他的弟弟罗贝尔也相继发动叛乱反对罗贝尔二世。1031年,罗贝尔二世战死,亨利一世开始单独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