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英国和法国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但实际上两国从古至今一直看对方不顺眼,巴不得除之而后快,算得上是刻进骨子里的世仇了。而这仇恨的根源就在于英法两国在中世纪剪不清理还乱的领地争端。
前几年英国一直嚷嚷着脱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英国本身是个岛国,在欧陆上没有领地,有着天然的离心倾向。不过英国并非自古以来就只是一个岛国,中世纪的时候,英国在欧陆也有自己的领地,准确地说是在法国境内有自己的领地,最辉煌的时候甚至比法王的领地还要大很多。
不过后来随着英法之间的斗争,英国一步步丧失在法国的领地,最终被彻底赶出欧洲大陆,成了一个和欧陆隔绝的岛国。这个过程很复杂,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诺曼征服在11世纪以前,英法两国也是互不相干,最多只是一些贸易往来和传教活动。不过到了1066年,诺曼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主英格兰,开始将英法两国联系了起来,并引发此后四百多年的恩怨纠葛。
1066年,英国威塞克斯王朝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去世,死后无子,其内弟哈罗德继承英国王位,但这引起了诺曼底公爵威廉的不满。
诺曼底
因为当时爱德华曾经流亡诺曼底,得到威廉庇护,因此指定威廉为其死后的王位继承人。基于此,威廉于1066年率军渡海远征英格兰,并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大败英军。随后,诺曼军队横扫英格兰境内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最终征服整个英格兰,建立诺曼王朝。
前面不是说了,威廉本来是诺曼底的公爵。而诺曼底公国是属于法兰西王国的一个贵族领地,大致位于现在法国西北沿海的突出部。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就发生在这里。
诺曼底公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维京海盗时期。10世纪维京肆虐,法国仅次于英国是受维京人骚扰最严重的国家。911年,当时的法王“糊涂”查理不堪维京海盗的袭扰,就把法国西北部的一块土地划给了维京人。当时法国人称呼维京人为“诺曼人”,所以这块地被称为诺曼底,后来就发展成了诺曼底公国。
威廉入主不列颠后,就将诺曼底公国与英格兰王国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一个类似共主联邦的存在。不过名义上诺曼底公国仍然是法兰西王国的领地,也就是说威廉在英国是国王,但在法国仍是法王的封臣。从此刻起,英法之间纠缠不清的领地关系开始了。
虽然威廉一世死后,诺曼底公国和英格兰被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但不久后这两部分再次统一在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
第二阶段:金雀花帝国亨利一世死后无子,他的外甥斯蒂芬继承王位,这引发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不满,于是英国内战开打。内战后期主要是英王亨利一世与玛蒂尔达的儿子亨利之间的战斗,双方势均力敌,最后达成约定,斯蒂芬死后由亨利继承。
签订合约后不久,斯蒂芬去世,亨利继承王位称亨利二世,诺曼王朝结束,金雀花王朝开启。
亨利二世是玛蒂尔达和法国安茹伯爵之子,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诺曼底公国,又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安茹伯国,而他的婚姻为他带来更丰厚的嫁妆——阿基坦公国。
阿基坦在法国西南部,是当时法国面积最大的诸侯领地,当时统治阿基坦的是女公爵埃莉诺。
埃莉诺一开始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但在很长时间内她没能为路易七世生下男性继承人,加之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两人意见不合,导致两人婚姻破裂。
和法王离婚后,埃莉诺就嫁给了当时的亨利二世。随后,亨利二世就和斯蒂芬展开英国王位争夺战,最终在斯蒂芬死后如愿以偿坐上了英国王位。
这样一来,亨利二世就拥有了英格兰、阿基坦(实际上属于王后埃莉诺)、诺曼底、安茹等广大领地,尤其是在法国境内的领地,比当时的法王还要大上不少。
虽然法王号称全法兰西最高领主,然而大部分领地都是被阿基坦、诺曼底这样的大贵族所分割,法王直辖的只有法兰西岛附近狭长领地,只占法兰西王国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
此时的英王亨利二世名义上是法王路易七世的封臣,但他在法国境内拥有的土地是法王的五倍之多。
不过亨利二世所开创的金雀花帝国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其子约翰统治时期,英国逐渐失去了在法国境内的大片领地。
第三阶段:失地王约翰亨利二世死后,狮心王理查一世继位,理查虽然不善治国,但是在十字军东征中取得了辉煌战绩,也受到了英格兰人民的崇拜和爱戴。理查死后,其弟约翰继承王位,约翰被称为“失地王”,这个绰号就是源自他在同法王的斗争中失去了在法国的领地。
法王路易七世死后,腓力二世继位,腓力二世被誉为“奥古斯都”,英国人则称他为“小狐狸”,足见其韬略智谋。
当时法王实力远逊于英王,所以腓力二世采取挑拨离间的策略,挑唆英王的儿子和兄弟发动叛乱,亨利二世和理查一世都深受其扰,约翰也不能幸免。
约翰没有其父和其兄的文韬武略,被腓力二世牵着鼻子走,最后约翰不得不和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法王。
然而英德联军在布汶战役中遭遇惨败,法国一跃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英国则丧失了亨利二世时期在法国境内的大片领地,只保留了加斯科涅等少量领地。
此后的历代法王一直试图夺回约翰失去的领地,但是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
第四阶段:英法百年战争上半场百年战争的原因很复杂,我后面会专门开篇讲一讲。这里我只做简单介绍,百年战争爆发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争王位,卡佩王朝末代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男嗣,其堂弟腓力六世继位,引发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不满,因为爱德华三世是查理四世的亲外甥,所以百年战争名义上是争王位。
其二是争贸易,佛兰德尔也就是现在荷兰比利时一带,当时名义上是法王的封臣,但是和英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所以更亲近英国,并且经常爆发起义反对法王统治。腓力六世继位后武力占领了佛兰德尔,引发英王不满。
其三就是争领地,当时加斯科涅是英国在法国仅存的领地,此地盛产葡萄酒,是英王主要税收领地,备受英王重视。而法王对英国的这块领地耿耿于怀,腓力六世继位后,一直对此地虎视眈眈,不断派兵进攻此地。
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宣战,开启了为期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
法国虽然人数占绝对优势,但是固守中世纪早期传统的骑士冲锋模式,因此在克雷西战役和普瓦提埃战役中,惨败于英格兰长弓之下,英国趁机兼并了一向不服从于法王的布列塔尼公国。
尤其是在1360年,普瓦提埃战役惨败后,法王约翰二世被英军俘虏,法国王太子不得已签订屈辱的《布雷丁尼合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英国。
但不久后,黑太子爱德华和爱德华三世先后去世,英军在法国的进攻势头慢了下来,随后英国国内发生内乱,金雀花王朝末代国王理查二世被推翻,兰开斯特王朝开启。
而法国这边,约翰二世死后,王太子查理五世继位,查理五世在国内开展了多方面的改革,采用游击战术和焦土策略,取得战场主动权,逐渐收复被英军占领的土地。
1396年,英军被迫与法军讲和,英军仅保留法国西南部的几个港口城镇。
第五阶段:英法百年战争下半场兰开斯特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死后,其子亨利五世继位。亨利五世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致力于重现克雷西和普瓦提埃战役的辉煌。
而此时法国内部却出现了混乱,查理五世死后,其子查理六世继位。查理六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经常陷入莫名的癫狂之中,根本无法理政。为了争夺法国的统治权,法国的贵族分成勃艮第和阿马尼亚克两派,相互攻讦,最终发展成长时间的内乱。
两派为了打倒对方,都邀请英王亨利五世前来支援。亨利五世趁机再次发动对法国的入侵,并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重创法兰西重装骑兵,取得百年战争下半场的先机。
携大胜之威,英军直逼都城巴黎。1420年,在勃艮第派的操控下,神志不清的法王查理六世签订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规定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在其死后继承法兰西王位。
然而天妒英才,两年后亨利五世便英年早逝,他和凯瑟琳之子年仅10月大的亨利六世继承英国王位。不久后,查理六世也去世,根据合约,小亨利又继承了法国王位。就这样英法两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置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
查理六世之子王太子查理并不承认《特鲁瓦合约》的有效性,也在法国南部的布尔日宣布继位,称查理七世。
这样法国实际上被分成了三部分:一个是英国人占领的法国,一个勃艮第公爵所属的法国领地,另一个就是查理七世统治的法国南部地区。
此时的英国占领了卢瓦河以北的法国大片领地,仅次于亨利二世开创的金雀花帝国在法国的领地。
然而这次英国占领的时间更加短暂,不久这些土地就会再次回到法国人手中——贞德来了。
贞德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姑娘,在12岁时她对外宣称遇到了神迹,天使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带领王储到兰斯进行加冕。
随后贞德去拜见查理七世,并取得了查理七世的信任。在贞德的精神感召下,法军士气高涨,大败英军,解了奥尔良之围。随后贞德率军收复兰斯,让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然而1430年,贞德在一场寻常的战役中被俘虏,随后被英军火刑处死。
贞德的死亡更加激起法国人的斗志和对英军的仇恨,勃艮第派也和法王重修旧好。战争局势彻底逆转,法军不断收复被英军占领的土地。到了1453年,法军收复了除加来以外所有被英军占领的土地。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此时的英国彻底放弃重现金雀花帝国的梦想,在欧洲大陆的基本盘已经完全丧失,仅有一个加来港维持着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
到了16世纪中期,此时统治英国的是号称“血腥玛丽”的女王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嫁给了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而腓力二世因为意大利战争和法国交恶。在腓力二世的劝说下,玛丽一世对法宣战。然而此时的英国再也不能像百年战争时那样,随意登陆法兰西大地,肆意地烧杀抢掠。
1558年,法军占领英国在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加来,至此英国势力被彻底赶出欧洲大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岛国。
然而也正是因为丢失了在欧陆的领地,才让英国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更加辽阔的海外世界,最终在19世纪打造了有史以来疆域最广大的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