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带回了月壤——中国人上天入地那些事儿(36)

闲云终南 2024-02-27 21:24:48

上回()说到,在启动探月工程后,中国人接连取得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的成功。

2018年12月8日凌晨,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天。

它的着陆点位于人类探测器从未造访过的艾特肯盆地。

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号着陆示意图

在月球背面着陆意味着嫦娥四号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不仅有遥远的地月距离,还隔着一整个月球,球体通信不畅。于是,科学家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找到了一个通信官——“鹊桥”中继星,它可以为嫦娥四号提供数据和信号的传输、转发。

鹊桥中继星

鹊桥中继星轨道示意图

在嫦娥四号抵达月球之前,人类还没有获得过一张完整的月球全天温度曲线图。白天有多热,夜里有多冷?在月球南纬45度附近,嫦娥四号开始给月球测量温度。得到的数据显示,冯.卡门坑内的最低温度低于零下190摄氏度,刷新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

不仅如此,嫦娥四号还在月球的背面开展了天文观测,去捕捉那些在地球上无法接收到的信号。

接收遥远天体发出的电波信号是研究天体的重要手段,我们称之为射电观测。然而,电波的某些频段在地球上是无法接收到的,因为在地面6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存在一个电离层,电离层就像是笼罩在地球上的一个巨大的锅盖。它会阻挡低频电磁波。

而月球背面受地球电磁波的干扰很小。针对月背如此独特之处,科学家们在嫦娥四号着陆器的行囊中特意加上了一个新研发的重要科学仪器——低频射电谱仪。

着陆器的低频射电谱仪由中国研制

鹊桥中继星上的低频射电谱仪由中国与荷兰联合研制

依靠那三根五米长的天线,展开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些研究将为今后探索宇宙起源与演化,为人类描绘出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期打下基础。

2020年11月24日4:30,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

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月球样品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将月球上采集的样品带了回来。

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具备从月球采样返回能力的国家。

12月19日,国家航天局向中国科学院移交了嫦娥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

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

月壤长期处在接近真空的环境当中,如果将它直接暴露在地球的空气环境中,很容易被氧化,因此科学家通常要使用真空罐或手套箱来保存月壤的样品,从而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者氧气接触月壤。

2021年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后续这些月球科研样品将根据地面应用系统的样品处理进展,陆续分发放给各个科研单位。截至2023年5月,已经发放了第六批。

在月球物质样本当中,我们有什么发现呢?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链接:

0 阅读:1

闲云终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