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要闻:中国天眼新发现超900颗脉冲星;西工大研仿生蝠鲼

闲云终南 2024-04-17 16:44:39

今天是4月17日,星期三

摘要:中国天眼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中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引力波探测方案;西工大研制的仿生蝠鲼用于珊瑚礁保护。

1.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高频引力波探测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案。他们认为,具有磁层的太阳系行星,比如地球和木星等,可以被用作探测高频引力波信号的巨型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3. 近期,清华大学王霞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成功构建了高效稳定的结直肠癌二维肿瘤细胞系与三维气液界面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这一创新的二维和三维联合培养系统(2D&3D模型)不仅精准地再现了原发性肿瘤的特征,更捕捉到了肿瘤间和肿瘤内药物反应及致瘤性的异质性。这一研究成果已在2022年的《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

4. 近期,由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研制的谱系化仿蝠鲼柔体潜水器,首次实现仿生潜水器对我国南海珊瑚礁生长情况监测。目前,仿蝠鲼潜水器已执行远距离滑翔与原位驻留隐蔽探测、高生物亲和小干扰珊瑚礁生态监测、广域或定深或驻留水文精细采集、海洋馆珍稀动物替代保护等多项任务,共完成了200余次作业。

5. 刚刚上天的中国首颗兼备130公里以上超大幅宽、同时提供0.5米分辨率和9波段组合影像数据产品的商业光学遥感卫星——四维高景三号01星,交来了第一份“作业”。15日23时,位于陕西铜川和新疆喀什的卫星地面接收站成功接收四维高景三号01星回传的首幅影像。130公里幅宽范围,图像清晰、层次鲜明、细节丰富、色彩饱满、画质匀净,辐射一致性好。天地链路及地面系统运行稳定,卫星进入在轨测试阶段。

6. 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已进入调试和内装阶段,预计今年内全面建成。“梦想”号总吨为33000,满载180名船员的情况下,可连续在海上工作120天,续航里程达1.5万海里。同时,船上铺设了120万米电缆,全面覆盖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船岸智能协同,让“梦想”号不仅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能力还是全球唯一一艘具备11000米钻探能力的科考钻探船,未来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洋科学钻探任务。“梦想”号的船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涵盖了基础地质、微生物、海洋科学等九大实验室,装配各种精密实验仪器超过150台(套)。

7. 4月15日,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通过鉴定。该系统可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重大部件乃至整机的可行性试验需求,提供可靠的试验保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整机和零部件模拟现实工况提供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连续碰撞等力学试验。同时,该系统还可与环境试验箱配用进行综合环境的可靠性试验,为解决我国重点科研产品进行大推力振动试验的瓶颈问题,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8.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创新性无线通信天线。这款数字编码动态超表面阵列(DMA)原型结合了超材料的独特特性与复杂的信号处理能力,可为数据传输提供新性能峰值,有望助力未来6G通信网络的实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新一期《IEEE天线与传播开放杂志》。这款天线是全球首个在60吉赫兹(GHz)毫米波波段下设计和演示的DMA。60GHz是国际法预留的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应用的频谱。这款DMA可直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跟踪他们的行动;提升集成传感和通信设备性能;为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安全飞行“保驾护航”。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甚至有助于创建全息成像,使人和物体的3D模型能实时投影到世界任何地方。

9. 美国航天局15日表示,将寻求更快速、更经济的方案将从火星采集的样本送回地球。在找到合适方案前,火星样本返回项目暂时搁置。

0 阅读:1

闲云终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