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要闻: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测到引力子激发!

闲云终南 2024-04-10 19:41:07

今天是3月29日,星期五

摘要: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中国科学家领衔首次观测到双W玻色子与光子(WWγ)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我国月壤研究又有新发现。

1.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相关论文3月2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引力子和引力波对应,后者已经被实验所证实,而引力子尚未被直接观察到。“引力子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如果能证实这种神秘粒子存在,可能有助于实现两大理论的统一,这对当代物理学而言意义重大。”近年来,有理论预言,凝聚态物质中可能存在一种“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引力子”,由于它的行为规律与引力子类似,被形象地称作引力子的“投影”。杜灵杰团队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发现一种新的集体激发现象。理论物理学界认为,这可能是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引力子存在的证据,并提出了实验方案。该方案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相关研究发表于3月28日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2. 北大物理系领导的研究团队新成果,被Nature高度评价。他们首次观测到双W玻色子与光子(WWγ)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这一发现极为罕见和关键——数十亿次“碰撞”才获得250次发现,概率仅为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1/50,最终得以验证标准模型。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颗粒开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陨石撞击坑中发现一系列含钛的蒸发沉积颗粒,这是此前未被识别的太空风化产物。

4. 3月27日,“玲龙一号”安全级DCS(“龙鳞”平台)设备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至此,“玲龙一号”DCS全部机柜通过出厂验收,标志着中核集团自主化DCS “龙鳞”+“龙鳍”平台在“玲龙一号”小堆示范工程实现供货。

5. 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单离子控制技术”,首次在原子级别上观察到了食盐的溶解过程,并实现在原子级别控制食盐(氯化钠)的溶解过程。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在理论意义上为理解溶液中带电原子(离子)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可能对电池、半导体等众多应用领域新材料开发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6. 清华大学机械系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六个惯性传感器的新算法结构FIP(Fast Inertial Poser),为便携式终端的部署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动作捕捉技术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人体工程学、医疗康复、影视制作等领域。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方法由于对环境要求低、无遮挡问题,在捕捉大规模、复杂多人环境中的人体运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基于少量惯性测量单元的方法由于其简单性和灵活性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7.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徐涛教授和团队,首次证明 TCR(T 细胞抗原受体)信号能够参与决定 T 细胞的分化方向,为 TH17 细胞分化提供了全新见解,也为治疗 TH17 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药物靶点。

8.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25日报道,该机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紧凑缪子线圈(CMS)国际合作组宣布,他们利用CMS轨迹探测器出色的追踪能力,首次观察到质子对撞中两个光子“变身”为两个陶子(τ)。

0 阅读:0

闲云终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