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要闻:神十七乘组出差五个月;国际空间站培育出人体器官

闲云终南 2024-03-30 01:54:42

今天是3月28日,星期四

摘要:神舟十七号乘组已出差五个月;中国科学家揭示mrna转录终止的分子机制;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新受体;国际空间站培育出多个人类器官模型。

1.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已满5个月,这5个月的时间可谓是收获满满,太空“出差”进入尾声。

2. 2024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酵母细胞mRNA转录终止的分子机制。基因转录合成mRNA的过程分为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近年来mRNA起始合成和延伸的机制逐渐被揭开。然而,由于转录终止的动态特性,mRNA合成终止的机制仍不清楚。——转录终止是指RNA聚合酶停止mRNA延伸、释放mRNA、并从DNA上解离的过程。正确的转录终止对于基因的正常表达和RNA聚合酶的高效回收等至关重要。

3. 近期,我国科学家团队揭示了转铁蛋白受体是新冠病毒的受体或共受体,可通过转铁蛋白受体的转运途径介导新冠病毒的进入和感染。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潜在的抗病毒策略,而且建立了人源化转铁蛋白受体小鼠模型,可用于病毒感染研究和药物筛选。《美国科学院院报》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4. 今年年底,北京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预计发射“第一束光”。该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建成后,它将成为我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可以发射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解析物质微观结构和演化机制。

5. 基于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VEN)探测器的观测数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研究了火星磁尾电流片中的逃逸离子流,首次发现在磁尾电流片中的火星大气离子有时会呈现出高能量、高通量的高速逃逸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6. 自2019年以来,科学家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培育出了包括人类大脑、心脏和乳房在内的多个类器官模型。这些类器官通常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成,在一系列化学生长物质的帮助下,干细胞可发育成类似人体组织的三维结构。与老鼠或猴子等传统动物模型不同,类器官使科学家能更准确地重现人类器官的独特复杂性,有助科学家揭示癌症、神经疾病和衰老的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好的疗法。这些类器官也有助找到哪些化合物对人体有效,从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7. 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了名为 SCARF 的新型相机,每秒可拍摄 156.3 万亿帧图像。Liang 教授带领其团队设计了全新的计算成像模式,让光线在略微不同的时间进入传感器,从而让相机能够以每秒 156.3 万亿帧的速度拍摄慢镜头。每秒帧数越多,观众能看到的东西就越多。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上。

8. 随着一条420米长(约四分之一英里)的白色钢管在荷兰北部多风的铁路线上落成,新的欧洲超级高铁中心于周二正式开放。中心的核心是一条测试管道,它将成为未来几年技术开发商进行试验和验证的关键场所。超级高铁,这一由埃隆·马斯克提出的概念,设想通过低压管道中漂浮在磁场上的胶囊,以约700公里/小时(约435英里/小时)的速度进行高速运输。

0 阅读:0

闲云终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