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空间站横空出世——中国人上天入地那些事儿(51

闲云终南 2024-04-03 13:23:33

上回我们说到,美国人全力以赴去发展航天飞机,不玩空间站了,苏联继续按照原计划在空间站技术领域前进。

自1971年礼炮一号入轨,苏联继续在空间科技领域发力。截至1982年,苏联已经先后将七座空间站发射至太空。

其中礼炮一号至礼炮五号为第一代,主要特征是空间站上仅有一个对接口。每次只能对接一艘宇宙飞船,限制了可运送的物品量和往返人数。

作为第二代的礼炮六号和礼炮七号就有了两个对接口,也就是说,同时可以接纳两艘来访的宇宙飞船,实现了人货分离,大大延长了空间站在轨寿命和宇航员的驻留时间。

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的连续工作时间和空间站自身在轨运行的时长都在稳步增加,这就为和平号空间站能够在轨运行15年提供了宝贵经验。

礼炮系列空间站外形简单,容易建造,造价较低,可以用一枚质子火箭一次就发射入轨。它不需要在轨道上对接其他的分系统,因此风险和难度都比较小,安全性比较高。

不过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单一桶舱的设计,可使用的空间过于狭窄,后期难以扩展。仪器设备只能是见缝插针的布置在舱段当中,既谈不到合理分配空间,又严重影响到了宇航员的生活。出现故障的时候更是难以维修。

再有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有些系统的功能,比如电路系统的切换需要由地面人员遥控或者是宇航员手动完成。而在无人运行期间一旦与地面失联,空间站的供电系统便会以无法预料的方式工作。

礼炮七号就曾经遭遇过这种问题,地面人员重启系统之后,与礼炮号彻底失联。不仅舱内电力全无,姿态发生了翻滚,而且温度降低到了结冰的程度。

如果不是有两位宇航员临危受命,紧急升空实施救援,礼炮七号恐怕会就此陨落。

这次事故说明礼炮七号在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需要得到解决。

为了提升空间站的效能,打造探索太空的前哨基地,当礼炮七号还在轨运行的时候。苏联就决定建造第三代空间站。

第二代空间站采用的是单模块技术,说白了,就是一个构造相对简单的金属桶而已。

第三代则采用了多模块方式,由多个舱段在空间逐次交会对接,像积木一样拼接而成。

第三代空间站多模块的组合方式,让空间站从过去的一居室变成了多居室,大大扩展了宇航员的活动空间。而且每个舱段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和电源,这让各个舱段可以有独立的功能,让整体空间站的寿命更长,使用范围更广,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顺应时代的潮流,苏联人将这个第三代空间站命名为“和平号”。

和平号的核心舱是一个阶梯型的圆柱体,总长13米,最大直径4.2米,轨道重量约21吨。在核心舱的两侧安装着两块太阳能电池板板,电池板长30米,总面积98平方米。核心舱自身则是由工作舱、过渡舱和服务舱组成,可供5到6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

0 阅读:0

闲云终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