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中,能接触中医药,并选用中药治病的患者,大部分是这5种情形:
第一种:要么是对中医药疗效有朴素的感情;
第二种:要么是担心现代化药的副作用;
第三种:要么是使用现代药物久治不愈转而求助中医药;
第四种:要么是选用中药在一些恶疾里起辅助效果;
第五种:要么是在看病过程中被“搭秤”开了一些中成药。
无论哪一种方式接触中医药,患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无非有5个:患的是啥病、用的是啥药、费用多少、如何熬煮和服用、吃多久能好。
实事求是地说,中医的诊疗和用药,病机病位分析和君臣佐使搭配,很多人就云里雾里,但对怎么吃、吃多久、药多贵是有直观印象的,不少患者需要长期用药。
哪些情形属于“长期用药”?主要的慢病,如肿瘤辅助治疗、免疫类问题、代谢类疾病、心脑血管类顽疾等等,或者先天体弱和久病不愈的人,通常需要服用3个月以上,或者好几年。
长期服用中药的人,除了体味有浓重的药味以外,还有面色不够红润、偏蜡黄,衣服和汗液有中药味道,说话有较重的药气冒出来,等等,这是被药材“浸润”的表现。
中药治病,如果用药初期汗出频繁、大小便开始通畅、腹部有不适感且频繁排气、喉咙有呕吐感并吐出酸水,最常见的是上述4个部位和反应,它们是“一过性”的,这是正常的“排病反应”。
吃中药一两周以后,慢慢地四肢从冰凉变为温暖、食欲变好、睡眠变深变沉,这是中药起效的具体表现,需要遵医嘱继续用药,或者中医根据患者反馈适当调整药材种类和剂量。
但如果连续吃中药2个月以上,频繁出现6个反应,五天以上没有好转,就要注意是不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及时停掉正在吃的中药,查清原因。
1、心悸憋气,失眠睡不着。表现在心脏跳动莫名加快,比吃药以前频率更快,胸口总感觉憋着一口气出不来,而且有胸口痛、不容易睡着、睡着之后很容易惊醒,半夜出现盗汗,日常没有什么胃口,这是气血运行受阻了。
从现代药理看,可能是中药干扰了钾、钠等微量元素在体内吸收,或者把微量元素超量排出体外,数量不够用了。
2、大便性状像水一样,小便颜色像茶一样。如果刚吃中药一两天,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为可能是中医采用“泻法”、“下法”治疗,里面含有导泻、利尿等药材成分和配伍,很快就会恢复。而且患者刚用中药治疗,身体需要适应。
但吃中药2周以上,仍然是大小便异常,就要引起重视了,要么是药力过猛,伤正了,要么是药材引起脾、胃、肾亏虚,不要大意。
3、腰酸背痛骨头软,浑身没有力气。活血行气和拔除痛症,是中药的基本用途之一,通常用药2—3剂就能感觉到身体在好转,如力气恢复了、疼痛减轻了、筋骨活络了。
如果是吃药后感觉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加重,身体更虚了,很可能是药方、药量有问题,需要立即停药,包括外敷的药物也是一样。
4、起夜次数超过3次,夜尿明显增多。很多中老年人和患者因为睡前需要用水送服药物,半夜起来小便是正常的,但次数一般2次以内,如果一段时间内超过2次以上,可能是肾脏受损的信号,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肾功。
5、感觉胸腹部疼痛,有恶心呕吐感。刚开始喝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对药物不适应,有呕吐恶心的感觉是正常的,能慢慢习惯。如果已经吃了一个月以上,仍然不时有呕吐感、胸腹疼痛感,很可能是中药引起肝损伤的信号。
虽然不少中药有伤肝成分,经过配伍和煎煮减毒处理,已经“无害化”或者损伤降到最低,但不排除药物剂量不对、患者重复用药等情形,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这种情形不少见,尤其在乡下比较多。
6、感觉脾气变差,容易生气发火且控制不住。有的重度肝郁、囊肿、增生等症状的患者,刚开始吃中药后出现抑制不住的笑、哭、呻吟等情形,是正常的“排邪”现象。
但两周甚至一个月以后,这些问题还存在,而且脾气还变差了,情绪起伏不定,可能是中药引起了神经异常,需要及时检查。
这6个异常反应比较多见,长期服用中药的人要重视自查,中药能治病,但也是“双刃剑”,可能对肝、肾、肺、骨骼、神经、肠胃等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定期检查。
人体的肝、肾、肺、骨骼等器官组织,具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即使身体出现不适,也帮助患者“掩盖真相”,结果后面引起更大麻烦,所以千万要小心。
及时,我老伴儿就出现了脸色蜡黄的情况,停药吗?因亲人去世引起的焦虑、抑郁的状况如何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