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1992年全村搬迁她不走,如今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睿眼观 2024-04-21 09:26:4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拿了钱搬家不是好事情吗?你在这里还能发财不成?”

“对,这块土地就是我的命,我们全家都不可能搬。”

1992年,三峡工程即将动工之际,当地113万村民响应政策,拿着安置费举家搬迁。

本来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村民里却出了一个“钉子户”。这个钉子户就是张秉爱,任由村书记好说歹说,张秉爱坚决不肯搬离三峡。

为何张秉爱不肯搬家?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张秉爱又过得怎么样了?

拒绝搬迁坚决做“钉子户”

张秉爱的家庭世代都是农民出身,自打她出生起,就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如果仅靠地和种果树为生,得到的收获也仅够勉强维持生活,根本干不了其他的事情。

更何况张秉爱的老公身患残疾,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几乎都靠张秉爱一个人张罗,就连看孩子这种小事,她的丈夫也帮不上任何忙。

尽管如此,张秉爱从未对丈夫有过抱怨,反而觉得“夫妻便是同林鸟”,既然两人成了家,就要互相扶持。

三峡工程的启动,或许是张秉爱人生的转机。1992年,国家要重新修建三峡大坝,三峡水电站也因此获得了批准,而位置刚好就在湖北的宜昌。

好巧不巧的是张秉爱的家,刚好在规划的范围,如果进行的顺利,不出几个月的时间,她便会搬到她的新家,住在几层楼的小洋房里。

毕竟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大项目,还经由国家批准的,对于出身普通的人来说,无疑是翻身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张秉爱是个例外,当听到要举家迁移,一开始就很排斥,她极不情愿离开这个从小生活的地方。

看到村民们陆陆续续的搬走了,张秉爱依旧坚持自我,即使工作人员先后给她做工作,让她顺应政策尽早搬离,但固执的张秉爱不但没有听从,反而还将前来说服她的人轰了出去。

在工作人员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张秉爱这才说出她不搬的理由。原来她还是担心去了陌生的地方没办法谋生,她也无法承担起赡养孩子和照顾丈夫的责任。

况且她的父母也是农民出身,如果离开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一家老小只能活活饿死。

为了验证张秉爱说的是否属实,工作人员也在暗地里对她的情况调查了一番,经过附近居民的透露,张秉爱所说的话没有半句假话。

她一家老小依赖于这里的山和土地,离开了或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二度劝说无果

基于人性化的关怀,工作人员又重新调整了搬迁的政策,只要不影响建设三峡大坝,村民们也可以将房屋搬到原住址的后方。

所谓的后方也就是离原住址还有段距离,而这个政策也算是非常人性化了,对于张秉爱来说,她也愿意接受。

不过没多久后,张秉爱又得知要搬迁的地方,并不是所谓的好地方,压根不能和原住址相比,因为这些地方离她种的地太远,对她的生活来说太不方便了。

此刻的张秉爱就像炸了毛的公鸡,谁说的话都不管用,只要她不愿意搬,谁也拿她没办法。

虽然没有了以前的话搭子,不过张秉爱心里并没后悔过,她甚至还将村民丢弃的土地,重新开发了出来,想尽办法改善家人的生活。

虽然生活还过得下去,但有件事却让张秉爱为难了,由于村里搬迁,就连唯一的学校也离开了,这也让张秉爱的两个孩子无法接受到教育。

而新的学校离她家又非常远,孩子每天上下学也会很辛苦,长此以往,换谁都会受不了。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张秉爱的俩孩子都很争气,他们并没有因其他小孩可以上学而闹腾,反倒是非常懂事,也理解张秉爱留在这里的苦心。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张秉爱虽然也有无奈的时候,但她还是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做法,毕竟土地就是她的财富,她绝对不能随便抛弃。

转眼间过去了六年,到了1998年,村里就只剩下张秉爱一户人家了,当时因长江水位上涨到135米,眼看着家就要被水淹了,张秉爱仍旧无视工作人员的提醒。

可即使家被淹,张秉爱也依旧无动于衷,甚至还在家的上方搭起了一个棚子,作为临时的住所,等到水位下降后,她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家。

只可惜,没过多久张秉爱的家便被不断上涨的水位给淹没了,而屋里的一切也被汹涌的波浪冲的支离破碎。

因为张秉爱的执拗,她的宅基地也一直没有批准,再加上原来的家庭已被冲毁,无奈之下她只能去其他地方居住。

虽然后来宅基地也批了下来,可因为距离家里的地太远,又给她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不止如此,因丈夫没有劳动力,以及孩子上学的问题,全家仅靠张秉爱一人,是很难改善贫困的状态。

但不想失去田地的她,最后只能在田地附近搭个简易棚,这样就解决了来回奔波的问题。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工作人员听到张秉爱的事情之后,马上对她家进行了帮扶,而张秉爱也靠着这些补贴,努力维持着生活。

虽然张秉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好在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并没有因搬迁的事而落下。 

后来,张秉爱的儿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最终选择了从军,依旧可以做个有用之才。

并且从军后的儿子也非常懂事,总是将攒下的工资寄给家里的张秉爱,而张秉爱也非常的欣慰,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张秉爱的儿子退伍就回到了湖北,并在家乡建了所房子,当时有名导演想要拍摄有关三峡村民的生活,刚好记录下了张秉爱的故事。

后来一部名叫《秉爱》的纪录片问世,并且在上映之后,也得到了不少的反响,其实像张秉爱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很多,当他们陷入生活的困境之中,也依旧坚持着自我。

拍摄完纪录片以后,张秉爱还被导演邀请到北京待了几天,她看了自己的影片又在天安门前照了张合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拆与不拆的抉择

其实,对不同的人来说,“拆迁"有着不同的意义。

张秉爱不愿离开,是因为在她心里,这块土地就是她的命根子;但对于另一些“钉子户”来说,拆迁却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方式。

就比如2010年,举世闻名的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行,为了这一空前盛世,广州政府立即作出了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在海珠区修建一座大桥,以此来方便车辆通行。

不过修建大桥也必然会占据某些的地方,就比如这座海珠大桥刚好落于梁蓉家附近的位置。

梁蓉是广州本地的居民,她们一家都靠打鱼为生,所住的房子也是祖辈留下来的。

因为要修建海珠大桥,广州政府也提出了一些补偿方案,当时政府决定给予梁蓉家每平米8000元的补偿款,再送一套90平米的新房。

当时的梁蓉家只有三十几平米,算是非常小的蜗居房了,这次拆迁对全家来说都是件好事。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梁蓉并没有把这些补偿当回事,她甚至想借此机会狮子大开口,使自己一夜成为有钱人。

周围的邻居在接到指令后很快就搬家了,唯独梁蓉一家死活不听劝,哪怕工作人员提出多给她一点优待,她也依旧不听劝,而且还开出两百万的天价。

眼看着离亚运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海珠大桥依旧还未动工,迫于压力之下,政府也同意了梁蓉的两百万。

此刻的梁蓉见这一招管用,于是灵机一动,又立马改变了想法,从一开始的200万直接涨到了400万。

由于工程要按时交期,无奈之下工作人员也只能妥协,就在工作人员正准备商议时,梁蓉也突然得知一个消息,那就是她的房子刚好是桥梁的必经之路。

于是,一夜之间从原来的400万,又直接涨到了1500万。

1500万的天价换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后来在工作人员们的商议之下,拆迁办只能重新调整设计方案,而这个调整也直接避开了梁蓉的房子。

在家沾沾自喜的梁蓉,继续等着工作人员来开价,可没想到等来的竟是一个晴天霹雳。

这一下不仅钱没了,就连原本的房子也要被马路重重包围,后来大桥建成通车之后,当年的承包商也陆续离开了。

梁蓉梦寐以求的1500万,从此也再没有了音讯,而且政府也不再提起此事。

如今,海珠大桥的四个桥墩团团将梁蓉的的房子包围,平时也成了游客们的聚集地。 

不过工作人员也并没有为难梁蓉,最后还贴心的给她家做了一个大门,这样的话她以后就能方便进出。

只是一直生活在车辆的噪音下,梁蓉也对当初的决定后悔莫及,尤其到了晚上,她被吵的根本无法入睡。

不只是噪音,就连来来往往的游客也成了梁蓉一家的困扰,无法继续忍受这样的日日夜夜,梁蓉最终在2012年搬去了其他的地方。

张秉爱和梁蓉就像两个极端,一个像是坚守自己的初心,而另一个则是因自己的贪婪导致一无所获。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被外界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因一时的念想而影响终生,所以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如果没有信仰,最终就会被某些念头左右。

参考资料:

【1】导演冯艳和她的纪录片《秉爱》,央视网

0 阅读:1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