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点心理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变得“自信”?

学物理课程 2024-03-13 14:34:47

老师来点心理学

本期主题:中学生如何有效提升自信力

对于很多正在学业中苦苦挣扎的高中生来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缺乏自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缺乏自信的学生,经常会说:“算了,我做不好,失败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失败后也没有什么影响,还是失败舒服一点,不用去面对挑战。”难道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一、 我的自信去哪了?

夏至(化名),是我曾经带过的一名学生。有一次,他突然跑过来,表情很凝重地对我说:“老师,我要逃离这个学校,在这个学校里面我一无是处。什么也不是,学习不好,体育成绩不好,几乎什么别人都比我好。”

我宽慰他道:“我记得你不是特别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吗,还挺厉害的?”他回应我说:“恩,班里成绩好的同学篮球和足球都不如我,而篮球和足球好的成绩不如我。”我微笑着说:“那你这不也挺厉害的,都会‘多栖’作战了!” 夏至此时皱了皱眉头,补充说:“是啊,不过我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夏至属于典型的“过度怀疑”类型。过度怀疑自己,会严重摧毁自己的自信心,导致自己的毁灭。当你内心怀疑时,你就会“脑补”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不信”,告诉你“你为什么不能”“你为什么不适合做”“你为什么会失败”。怀疑、不信、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信力

提升自信力首先需要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自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这是一个漫长、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1.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细化目标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而找到做真实自己的信心,最终自信地追求目标。但是,建立目标并没有那么简单,你的目标无法完成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制定的目标本身有错误。

学生设定的目标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允许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是可以通过挑战和努力能够得到的。很多时候,设定的目标过于远大,看起来好像是心有宏图,其实是自我欺骗。

比如,当问及自己心中的理想大学时,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张口就说“非双一流不上”。实际上,这已经是不切实际了。但学生为什么要说呢,这是因为设定这样的目标不但自己无法完成,其他人也很难完成,这样就是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失败理由。

在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后,学生需要将目标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拆解。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来引导学生:“你的目标是什么样的?”“你每天上课集中听讲的时间是多少”“晚自习你独自学校吗?”“完成这份试卷需要的时间是多少?”“你讨厌哪个科目的学习?你首先可能会学习哪个科目?”“你怎样知道自己正在取得进步?”

2.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全面接受自我

班里有名同学,自从进了高中以来,一直嗜睡,自己还心情郁闷,一度怀疑自己患上了某种精神病,严重的时候甚至对生活都丧失了兴趣。他的家长非常焦虑,来学校找到我询问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在跟学生几次交谈下来,我发现,实际上,他没有任何精神疾病,问题在于他不能接收自我,进而影响到他对周围地一切人和事都不能接收。

接受自我,其实是给自己“示弱”。我们的学生总是被教育成“示强”,从小接受的是“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教育。这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有时候也会让学生“钻牛角尖”。其实,当学生感到无助害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要假装“没什么不妥”,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一现实并对自己说:“我觉得害怕,但没关系。”

如果学生感到有点嫉妒、贪婪或者气愤的时候,不要否认这种感觉,他也可以坦然面对它,这可以帮助他迅速摆脱并远离它。全面地接受自己,就要接受自己的一切,要对自己说:“我也许不完美,但我就是我,这没有关系。重要是我能不能接受自己,拥有一份走向成功的自信。”

3.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婴儿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与神奇,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着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感知这个世界,无论失败了多少回,他们依然充满着最原始的学习动力,这其实就是内驱力。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部分家庭中父母施加恐惧式的教育方式,反而让孩子的恐惧大于本身对于知识的渴望,孩子更多的是在恐惧中担忧自己如果考不了好成绩会如何,考不上大学又会如何。

高二的时候,班级里转来了一名休学的学生,叫杨帆(化名)。在与她的一次交谈中,她跟我说:“我喜欢画画,就是不想学习。”我鼓励她:“画画可以增强创造力,你肯定创造力很强吧?”她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妈妈告诉我必须学习,不然就没办法上好大学,也就没办法找到好工作,但我就是不喜欢。”她继续说:“以前我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无论进步多少,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但后来,他们都出去打工了,几乎一年里见不到面,他们又慢慢地给了我太多的要求,比如分数、名次,把学习当作竞争我就没有兴趣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失去了父母地鼓励和安慰,杨帆的内驱力大大减弱了,甚至影响到了认知内驱力,也就是失去了学习的基本动力。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教师应当重新帮助学生去思考学习的目的,并且在思考中去寻求自信的动力,不应简单地只是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力和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家长也应当重新建立自己的自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自己的内心焦虑传导给孩子。

三、结语

自信,是漫漫人生途中指引你通往梦想舞台的明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成功是可以自己来定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选择被想法控制,同样也可以选择控制想法,坚定且自信地生活下去。

写在最后

如若发现学生存在心理疾病,老师请及时建议学生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诊断治疗,切不可自行处理。

0 阅读:0

学物理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