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娇洋看过去 2024-06-10 08:44:13

“左都御史”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字季高。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中举人,之后科场不顺,屡试不第, 年近四十岁时心灰意冷, 决定放弃科举之路,回乡当了一名塾师。

太平天国起事后,大批武装民众从广西杀入湖南,三湘鼎沸。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受好友、两江总督陶澍力荐,左宗棠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充任幕僚,将繁杂的行政事务处置的井井有条,甚得骆秉章倚信。据记载,左宗棠才气纵横,精力过人 ——

“自刑名、钱谷、征兵、练勇与夫厘金、捐输,无不布置井井,洞中机要 ”。

太平军围攻长沙期间,左宗棠又展示出其过人的军事才干,他协助骆秉章加固城防,调兵据守,筹办钱粮,还用自创的守城法挫败了洪秀全、杨秀清 “鳌翻”攻城术,使其损兵折将,久攻不克,被迫撤围北去。据说每有部下向骆巡抚汇报请示工作时,骆辄令其去问左师爷,致使“满城皆知左师爷,不知有骆巡抚”,人都戏称左氏为“左都御史”,意思是他的权力大大超过骆秉章。

左宗棠借骆秉章之力,大力整顿湖南吏治和财政、税收制度,裁汰冗员,剔除中饱,抽收厘捐,使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变,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很快蜕变成一个兵精粮足的省份,将大批兵员、粮饷、船只、军械、弹药、被服等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出省作战的湘军, 成为曾氏集团剿灭太平军的首要基地。当时的左宗棠虽未出仕,却早就被视为湘系军事集团中仅次于曾国藩、胡林翼的第三号人物,所谓“骆秉章之功则左宗棠之功”,并非虚言。

一鸣惊人

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督师连克苏州、湖州、杭州等江南要地,经曾国藩向清廷保举,清廷特旨任左宗棠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他到湘阴、长沙一带招募练勇5000人, 号为“楚军”, 以区别于湘军,练成后赴江西、浙江前线配合湘军与太平军鏖战。从此,太平军又增加了一个劲敌。

1861年,因功擢升浙江巡抚。1863年,楚军以破竹之势,连克浙江金华、衢州等地,左氏积功升迁闽浙总督。1864年,楚军一举克复杭州,旋即转战各地,控制了整个浙江省。

太平天国覆亡后,左宗棠奉命率部进剿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经近两年围追堵截,终于1866年2月将汪海洋部十余万太平军余党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

兴办洋务、建立近代海军、剿捻、攻回

灭掉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和沈葆桢在福建福州创办马尾造船厂,仿造西洋轮船。旋即晋封陕甘总督,1867年被任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甘肃军务,奉命率军“剿捻” 、“攻回”。他制定了“先捻后回,先秦后陇”的作战方略,于1868年配合李鸿章淮军将西捻军击灭于山东滨海地区,捻首张宗禹投徒骇河不知所踪。

攻灭西捻军后,左宗棠按预定计划率军回师西北,继续与回民暴动军作战,先后击败马化龙 、马文禄、马占鳌等部, 逼降马永福、董福祥,击溃白彦虎,擒斩马化龙、马文禄,1873年楚军(又称老湘军)占领肃州,彻底平定了陕、甘、宁、青回乱。攻灭西北回军后,左宗棠功授协办大大学士。

人生高光时刻: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平定西北回乱后,左宗棠在西北地区创办了兰州机器制呢(呢料)局等新式企业。1875年,驳斥李鸿章“弃塞防重海防”的主张,力主收复新疆,遂被清廷任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命胡雪岩借洋款采购军械物资、筹措军饷,不顾年老多病,毅然率楚军远征西域,讨伐中亚浩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军阀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伪哲德沙尔汗国”,经一番苦战,清军先后收复了天山北路、南路。在清军的追击下,阿古柏服毒自杀,其子和回军余孽白彦虎窜往沙俄,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于1877年彻底覆灭。至此,除被沙俄军队侵占的伊犁地区外,新疆大部重回中国怀抱。

收复新疆南北二路后,左宗棠上疏清廷,建议新疆设省,并提议疏浚河渠、修建城堡、清丈田亩、厘清正赋税、兴办学堂等多项主张,及大地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之发展。

在随后进行的中俄伊犁交涉、谈判中,左宗棠积极帮助清廷全权代表曾纪泽(曾国藩之子)与俄使周旋,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即先谈后攻,以打促和,并在新疆各地作了周密的军事部署,做好两手准备。曾纪泽据理力争,俄军被迫撤出伊犁,新疆除南疆一部分被沙俄占据外,大部回归祖国。

1881年,左宗棠升任军机大臣 , 不久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期间大力兴办洋务,1885年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有《作文相公全集》存世。

楚才第一,国士无双

和谨小慎微、忧谗畏讥的“三不朽圣人”曾国藩不同,左宗棠恃才傲物,性情狷狂,我行我素,不畏人言。左宗棠年轻时就非常自负,或狂傲,常以诸葛孔明自诩,他曾在自己执教的家塾门脸上题了一副对联云: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

由此可见他视自己为潜龙,亦足可见其自命不凡了。后来他遭人嫉恨诬告,朝廷欲重治其罪,多亏曾国藩、胡林翼联名担保,探花郎潘祖荫更是在胡林翼的恳求下写出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为左宗棠”之名句,让咸丰帝颇受打动,才没有治他的罪,还授意曾国藩“酌量任使”。按理说曾国藩对左宗棠有大恩,但曾左不和的传言不胫而走,这可能和二人的性格差异有关:曾国藩不喜左宗棠的狂放倨傲,左宗棠不屑曾国藩的拘谨内敛。

有人说所谓曾左不和,是一种自保的权谋术,以免清廷猜忌 ......到底怎样,在此不做深究、展开了。不管怎样,左宗棠首创晚清水师、力倡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立下了绝世奇功,“国士”、“楚才第一”、“绝世奇才”之誉都不为过。借胡林翼对他的评价结束本文:

“左孝廉(左当时还未出仕)品高学博,性至廉洁......读本朝宪章最多,其识议亦绝异。其体察人性,通晓治略,当为今日楚才第一”。

彼时40岁左右的左宗棠,无论学养、才干、识见、才干和名气上均已完成了充足的贮备,为其步入晚清政坛、并跻身“咸同中兴名臣”序列打下了坚实基础。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17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