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罗大纲旧部,广西江洋大盗,降清后改名成太平军最凶恶对手

娇洋看过去 2024-06-06 09:07:06

张国樑,广东高要(今属肇庆)人。原名嘉祥,字殿臣。

清末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势衰微,两广纷乱,会党蜂起,盗匪如麻,民不聊生。张嘉祥年轻时曾是杀人凶犯,身负命案的他从故乡逃至广西贵县一带投奔“波山艇军”分支头领罗大纲,随罗活动于贵县、武宣、平南、永安、阳朔一带,劫掠商旅、富绅,对抗官兵,

张嘉祥骁勇善战, “犷猛异常” ,很快成为罗大纲的得力助手。后随罗大纲在贵县参加天地会起事,不久两人分道扬镳。张嘉祥自率一队人马活动于横州、灵山、钦州、宾州等地,冲州撞府,打家劫舍,与进剿清军周旋。清方文档记载说张嘉祥乃“贵县巨盗 ” 。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春,广西遭受数十年不遇的水灾、蝗灾,粮食歉收,粮价飞涨,饥民遍野。罗尔纲先生说:

“......在变动的社会中,再加上食粮腾贵的恐怖,因此在那破碎的农村里又流离出一批批饥民,他们千百成群颠沛着,彷徨着,弱的向富豪伸出乞怜的手,强的竟聚众鼓噪沿门强索钱米” 。

官府竟用武力镇压那些赤手空拳的饥民,对强索钱米的饥民格杀勿论,遂使本已激化的矛盾更加尖锐。正如罗尔纲所说:

“在这个富豪与饥民对抗的情形下,天地会与暴徒们都趁机起来,整个社会都走上了动乱之路 ”。

在原本就地瘠民贫的广西,又因米价腾贵而雪上加霜,天地会以及江洋大盗们遂以“替天行道”来唤起饥寒交迫的民众,或以“劫富济贫”的幌子来号召饥民,而贵县大盗张嘉祥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四句颇有煽动力的口号:

上等之人欠我钱,

中等之人得觉眠,

下等之人随我去,

好过租牛耕瘦田。

这口号对底层民众颇有吸引力,博得了饥民与最下层民众的热烈拥护。广大灾民踊跃加入张嘉祥的“游匪(一说会党)”队伍,使其声势大振,率部纵横于浔州、横州、宾州等地,抢劫过往商船,绑架勒索,官兵屡剿不得,畏之如虎。

据说张嘉祥不喜滥杀,有时还赈济穷人,因此名声并不甚恶。1849年,清按察使劳崇光招安了张嘉祥部 ,以助其剿灭越北游匪武装 。张被劳任为把总,并改名国樑。张国樑遂劳崇光征剿越北游勇武装,颇出死力,积功于1851年被擢升为千总、守备 。

1851年1月, 张国樑的“老领导”罗大纲率部在大湟江口参加太平军,并随军北上。张国樑奉命率部驰援永安,与太平军对抗。张国樑打仗一向勇猛,所部皆久经战阵的亡命之徒,战力颇为凶悍,对于太平军的战法又很熟悉,所以屡挫太平军,数战有功,被广西提督向荣相中招致麾下。

1852年4月,随向荣北援桂林,在城外与攻城太平军激战数回,互有胜负。5月,尾随太平军进入湖南,参加过长沙、岳州之战,积功擢升都司。

后跟在太平军身后进入湖北,一路围追堵截,很是卖力。武昌洪山一战,张国樑充任向荣部前锋,重挫杨秀清,摧毁太平军十余座营垒,阵毙数千太平军兵卒,掳获枪炮两千余。要不是石达开、林凤祥、陈坤书等率部紧急增援,杨秀清能不能活着进南京都不好说。洪山之战后,杨秀清对曾诈降太平军的张嘉祥恨之入骨,石达开、林凤祥等亦忿忿不平,发誓报仇。

1853年3月,张国樑率部尾随太平军进至南京,太平军破南京后,张部屯驻七桥瓮,不久升为游击。

1854年9月,联合徐州镇总兵傅振邦部共同攻陷太平府(安徽当涂),功升副将,旋又督军摧毁太平军雨花台营垒。

1855年2月,与太平军激战上方桥,大获全胜,斩获可观,晋升总兵。1856年奉命率军赴江北救援六合,连克浦口、江浦,破六合之围,累功加提督衔。

当年6月, 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张国樑与向荣等溃走句容、丹阳,奉命帮办江南军务。

1857年7月,张国樑率军复夺句容,升任湖南提督。12月,同和春等督军攻占镇江。

1858年,张国樑随和春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又恢复了江南大营,对天京形成围攻之势。10月,张率部攻破扬州、仪征。随后调任江南提督。

1859年4月,张国樑率军苦战,一举攻陷江浦九洑洲太平军堡垒,后遭遇反击,率部退出。

1860年2月,再次攻占九洑州要塞。5月上旬,李秀成、陈玉成调集各路兵马,用声东击西之策对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实施反包围。在优势太平军的迅猛包抄下,江南大营很快全军崩溃,和春、张国樑率残部退守镇江,旋又败退至丹阳。

5月19日,张国樑与罗大纲激战于丹阳附近,再次落败,逃跑时不慎落水溺死。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61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