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境内20万苗族,背叛与鲜血酿出的"恶果",对中国缺乏认同感?

天下战史事 2024-06-19 21:41:58

苗族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在我国有1100万左右的人口,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可事实上,苗族还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尤其在美国,竟然有20万苗族人。

苗族人怎么会分散到世界各地?又为何在美国人数这么多?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苗族起源·——»

2020年,美国弗洛伊德案震惊世界,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

而在这起案件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华点”:当时执法的警察中,有一个中国面孔,经过了解,这位警察竟是我们苗族的后裔,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美国苗族人口竟然达到了20万!

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怎么在美国有这么多的分布?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是一个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古老民族,他们的族源可以追溯至蚩尤部落时期,最早发祥于黄河中游地区。

根据流传的传说,苗族先民的祖先便是上古时期著名的蚩尤部落余众。

在蚩尤战败后,他们被迫南迁,最终定居在长江中下游以及汉江流域,从而,这一带也成为了苗族在中原地区的发祥之地。

岁月沧桑,但大部分的苗族先民并未就此远离祖国。

反之,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辗转来到长江下游以及汉江平原地区,扎根生息、繁衍壮大。

生活在我国西南多山的地理环境中,苗族人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更显丰富多彩。

比如祭祖文化、射耳习俗、纹理精美的苗银饰品等,都是苗族文化独树一帜的经典代表。

祭祖节日期间,全族同胞会齐聚一堂,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祖活动,以示对祖先的敬仰。

此外,苗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苗绣技艺、母亲射耳习俗、节日民俗等,也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已深深镌刻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史册之中。

«——·前往美国·——»

尽管大部分的苗族人仍是选择在祖国生活,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苗族同胞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继续向南迁徙,最终来到了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等地。

这股迁移人潮主要是从广西、云南等地启程,分多批次陆续前往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谋生,途中,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流离。

可是在异国他乡,这些苗族同胞也未获得多少善待。

作为外来的少数民族,他们屡屡遭到当地主体民族的排斥和欺凌,生活异常艰难,而后来更是因为站错了队,不得不继续流浪,最终迁移到美国。

20世纪60年代,越战硝烟更是给东南亚的苗族人带来了沉重灾难,无数苗裔平民被波及,遭殃难逃亡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难民。

在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当时在老挝的苗族人在领袖王宝的带领下选择支持美国。

可没想到,1975年,美国狼狈地退出了越南,而曾经帮助过美国的苗族人也遭到了报复,在老挝新政权的打击下,苗族人不得不四散而逃。

王宝不忍自己的族人受此磨难,于是与美国人进行种种谈判,最终美国选择接受了这些难民,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颠沛百年的他们终于算是安定了下来。

«——·传承民族文化·——»

离开祖国以来,苗裔同胞秉持着对民族文化的钟爱与传承,通过各种方式来保留自己的族裔身份认同。

在美国的生活中,他们依然在家庭和社区范围内沟通使用苗语,妇女们也会穿戴苗族传统服装,保留民族风采。

每逢新年、新米节、跳月节等传统节日,苗裔社区都会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结合当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演绎。

从生活习惯上来看,美国的苗裔移民群落倾向于"群聚"生活,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区域性社区,藉此维护族裔认同感。

出于对安全感和认同感的需求,他们更愿意按族裔聚居在一起,共同分享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等地,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苗族人居住聚集区,成为"小区域社区"。

除了自发的文化保留之外,苗裔群体内部还凝聚了不少民间力量,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与祖国的交流。

1996年诞生的"苗族十八姓协会"就是一个主要力量。该协会默认所有美洲苗裔均为成员,号召大家共渡时艰,团结一致维护权益。

此外,美国还诞生了不少知名的苗裔艺术家,如巴·孟、比·王等,他们通过音乐、影视的形式向世人展现苗族文化的独特内涵。

«——·文化隔阂·——»

不过,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同时,他们在美国的生活遭遇了极大的困境,语言、文化的巨大隔阂,让他们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一开始,大部分苗裔移民只能被安置在城乡结合部务农度日。由于缺乏现代农业经验,加之政府救助极其有限,他们家家户户仍陷入贫困潦倒。

后来即便一些年轻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在校园,苗裔学生常遭到其他族裔学生的歧视和欺侮,双方对立加剧。

尽管新一代苗裔不断取得教育上的突破,但在主流社会环境下,他们仍然难以获得完全认同和接纳,歧视和偏见无处不在。

到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苗裔社区便已涌现出不少高学历人才,有数十人在攻读博硕学位,希望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步入主流社会上层阶层。

事实上,一些苗裔精英确实进入到中产阶层,但族裔歧视并未减少。

«——·加强文化认知·——»

进入新世纪,一批苗裔明星凭借出色成就,开始成为文化使者的角色。他们的存在,不仅让族人在美洲重拾尊严,更向世界展现东方面孔的独特魅力。

在体育界,像职业拳手威廉·塞尤和奥运冠军苏尼莎·李这样出身苗族的运动健儿,耀眼成绩无疑是东方民族自信的有力彰显。

娱乐圈同样活跃着不少身怀苗裔血统的巨星,如出演《老爷车》的布兰达·宋等,他们通过作品向世人传达苗族文化内涵。

从根本上消除民族隔阂和降低族裔偏见,需要祖国和移民群体通过双向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认知。

中美两国政府以及社会团体,都应该主导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比如中方可以向移民群体介绍苗族文化内涵,缩小认知差距。

与此同时,美国苗裔群体内部也应主动加强与祖国的民间交流互动,像支持苗族艺术家的海外巡回演出等,增进文化联系。

苗族同胞无论身在何处,终将心系祖国、发扬光大民族文化,只有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理解,才能让苗族文化的种子扎根世界、永续传承,绽放更加璀璨的民族之花。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黑人案中的苗人警察:在美国,为什么有20多万苗族人?》

光明网-《在美国的苗族人》

1 阅读:633
评论列表

天下战史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