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地级市,因能级偏低而很难在中高端服务业上实现较大规模,工业发展也就成为它们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了,也就能看到各地级市的GDP总量中工业比重都很高,换句话说地级市想要拥有较高经济总量就必须首先要实现工业规模化发展。
但要发展工业也非易事而受各种条件制约的,如产业基础、地缘、政策导向等,所以能看到国内众多地市中能拥有大规模工业的还是少数。这就来看下工业营收15强地市,观察下各具什么优势条件,是否有共性。
苏州市高居地市首位毫无悬念,这也是它的GDP总量可居全国城市第6位的最大法宝,规上工业营收能长期高居国内城市前3之内,在地市中那更是遥遥领先。
它的工业崛起之路与我国外向型经济开拓是同步的,不仅其外贸出口规模非常庞大,还拥有新加坡工业园区等巨量外资工业企业,它的工业规模也因此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2023年度苏州市的规上工业营收已高达4.5万亿,要比地市第2位的佛山市足足高出1.5万多亿,确实称得上地市之王哦。
佛山以及其次的东莞、无锡,它们的工业营收其实已经非常庞大了,在全国城市中都可居前十左右所以都算得上国内工业超强城市的。它们的发展历程同样是与外向型经济扩张不可分的,与苏州市还有这么大差距可能就在于外向型经济水平上吧,如出口与外资工业的规模等。
原本还有个地市的工业营收也很是庞大,不输于东莞、无锡多少,那便是同在开放前沿的泉州市。然而没想到它连续2年出现下跌,在2023年更是大跌了24%而营收不到1.5万亿了,排名也就直降至第7位,常州与嘉兴超过了它。
虽说这一年因各种原因而大部分地区的工业营收涨势都不算太好,但泉州出现这样的大跌幅肯定非正常运行结果。结合这一年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也都是大幅下跌来看,应该是受五经普调整的作用了,说明泉州市之前的营收数据不太真实而被部分下调了。
那么唐山、滨州等市也有4%以上的跌幅是否也是因此原因呢?从它们的产业结构分析应该是受这一年冶金类产品的PPI大降的影响,与泉州市有所不同的。
唐山市仅此小挫后营收也被嘉兴所超、降至第8位;滨州市也从近万亿下降到9500亿以下且连续被省内的东营、烟台所超,只能排在第14位了。
另还有盐城市也在这一年因增长略稳定点而取代出现微跌的绍兴市,跻身15强之列了,所以能看到这一年15强地市的营收格局变化还是不小的。但整体看15强地市的区域分布还是具有很强共性的,那就是清一色的属于沿海省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居然无一地市能够入围,这就是开篇提到的发展工业所需条件的影响。
我国工业迅猛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后扩大对外出口起步的,沿海地区就占据着地缘优势了,所以才出现了各沿海地市工业的蓬勃发展,几十年后已能形成非常庞大的工业规模。而中西部地区不仅早期较难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也不占优势而难获得更多工业布局,所以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上就要显著慢一拍于沿海了。
当然中西部地市也还有机会的,那就是利用人工、土地等成本优势来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来扩大工业产能,逐步缩小对沿海地市的差距,所以未来还是可期的,加油!
最后来看下表中详列的15强地市营收规模及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