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欧盟又要“搞事情”了。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若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计划于7月4日左右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根据公告,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而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则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可以说,欧盟此举是“认怂了”,只能出此下策来迎击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
在欧盟发布公告的同日,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欧方裁决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表示,这起反补贴调查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违反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不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损害的还是欧洲自身的利益。
此外,欧盟中国商会也对欧委会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商会指出,尽管中企不认可欧方调查的初衷,但依然全面配合欧方调查过程,尽最大努力填报问卷、配合核查等。然而,商会对欧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滥用调查权、不透明操作以及不合理要求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正当权益,并呼吁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被抽样的三家中国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反补贴税,其中上汽集团税率最高,达到38.1%。这意味着其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价格将大幅上升,削弱了其性价比优势。加上欧盟原本对所有进口车征收的10%关税,上汽集团的电动汽车在欧盟的关税合计将高达48.1%。这种高额关税无疑会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出口带来巨大压力,迫使它们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在欧洲市场的战略。
对于欧盟自身而言,加征关税的决定同样充满风险。欧洲汽车业界对这一决定表示了广泛的担忧。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公开表示,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将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损害欧洲的利益。大众汽车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反补贴税不利于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Stellantis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的高层管理者则强调,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才是促进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增加贸易壁垒只会导致全球汽车供应链的不稳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和市场的正常运转。
其实,欧盟的加税决定对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而言,影响并不会很大。首先,中国电动汽车在智能化、续航能力和充电设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端产品,毕竟 “好产品不缺好买家”。
其次,欧洲市场的份额相较于中国市场而言,还是相差较大的,欧洲车企对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肯定是远远高于中国车企对于欧洲市场的需求的。况且,除了欧洲市场,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需求潜力巨大。
最后,中国车企早已未雨绸缪,比如比亚迪、奇瑞和上汽等中国车企,纷纷在欧洲设厂,眼光不可谓不长远。
所以说,欧盟即使一直在拿加征关税做文章,施行“保护主义”战略,但也为中国企业们提供了反思和调整的契机,这些“小伎俩”只会成为养分。而且一味的“保护”,也并不见得能让本土车企发展得更好,只会得不偿失。
那么,你认为欧盟加征关税的决定会对欧洲市场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