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洛阳,前赵和后赵逐鹿中原,武悼天王兵败身死,诸胡登场

北雁寄南书 2023-11-29 21:02:10

地理位置和政治竞争使得洛阳成为重要的争夺对象。在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后,洛阳先后被多个政权占领。在这个时期,刘曜的前赵与石勒的后赵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为了争夺对洛阳的控制权,他们之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会战。

这两次会战都发生在洛阳城外,第一次发生在公元325年,第二次发生在公元328年。在这两次会战中,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使用了各种战术,包括骑兵突袭、火攻、水淹等。最终,后赵的的石勒军队战胜了前赵的刘曜军队,成功夺得了对洛阳的控制权。

然而,洛阳城的苦难并未因此结束。在接下来的历史中,洛阳先后被多个政权占领,包括前秦、后秦、北魏、东魏等。这些政权之间经常爆发战争,使得洛阳地区的老百姓陷入长达数十年的血与火的苦难之中。

首战洛阳

前赵光初八年(325年),后赵大将石生渡过黄河南下,攻取了河南的大片地区。这一举动直接威胁到了西晋在河南地区的统治。为了抵御后赵的进攻,西晋司州刺史李矩和疑州太守郭默多次率领残兵与后赵军队作战,但都遭到了失败。这两位将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带着残兵归附了前赵,希望借助前赵的力量抵挡后赵的侵犯。

前赵方面立即响应了这一请求,派遣中山王刘岳统兵1.5万余赶赴孟津(今河南孟县),从北向南推进,企图一举歼灭石生。同时,另一路镇东将军呼延谟将西晋残余势力收编,从崤山、渑池一带向东进攻,与刘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意图将石生围困在洛阳东北的金塘城内。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石生自知1孤军深入,援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赶来,所以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洛阳城下,试图据城固守。然而,前赵却趁虚袭击兵力比较薄弱的孟津与石梁两个军事要地,斩杀5000余人,然后将后赵军队围困在洛阳东北的金塘城内。

情势危急之下,损兵折将的石生立即派遣信使向远在后赵首都襄城的石勒求援。中山公石虎率4万兵力火速赶来救援,双方在洛水西岸遭遇,结果刘岳大败,无奈之下退守石梁,依托坚固的城墙抵御后赵。然而,石虎因与刘岳苦战数日、士卒疲惫,又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在八特阪(今洛阳东北)的一次战斗中,石虎被前赵的先锋部队击败。

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当天夜里,原本属于获胜一方的刘曜大军无故发生惊乱,用一个古代的军事术语来说,就是炸营了,士兵纷纷溃逃,撤退到了渑池。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夜,前赵军队又再次发生炸营,不战而溃。在这种情况下,刘曜也无可奈何,只能率领前赵援军全部退守长安,刘曜本人也因此急怒交加而染病。

在六月,石虎攻陷了石梁城,刘岳孤立无援,宛如瓮中之鳖。结果,刘岳和其他大批前赵将士被活捉,九千名俘虏全部被残忍地坑杀。这场残酷的战争宣告两赵之间的第一次洛阳之战结束。司(今河北邢台)、豫(今河南许昌)、徐(今淮海地区)、兖(今山东鄄城)等地均落入后赵之手。战争的残酷性和连年战争对士兵的影响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决战洛阳

在赵光初十一年(328年),石勒派遣中山公石虎率领四万大军从积关(今河南济源)出发,向西进攻,意图夺取河东一带的五十多座城池。大军所到之处,城市纷纷陷落,最终兵锋直指蒲坂(今山西永济)。

这个消息震惊了前赵都城长安,因为蒲坂一旦失守,长安将直接暴露在石虎的兵锋之下。为了保卫都城,前赵皇帝刘曜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北渡黄河,紧急救援蒲坂。

石虎见状,并没有急于与刘曜正面交锋,而是采取了主动后撤的策略,避开刘曜的锋芒。然而,刘曜却紧追不舍。两军在高候原(今山西闻喜)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在这场战斗中,石虎的后赵军队遭受了重创,一路撤退到了朝歌(今河南卫县)。

虽然石虎军队的攻势被暂时挡下,但刘曜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从太阳(今山西平陆)渡过黄河,再次向洛阳发起了进攻。然而,洛阳城并非轻易能够攻破的。后赵的石生率领军队死守金墉城,抵抗前赵军队的进攻。这场攻守之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但前赵军队始终无法攻破金墉城。

在这段时间里,河内、荣阳等地的守军看到后赵军队的劣势,纷纷放弃抵抗,归附前赵。这让刘曜的前赵军队声势更加浩大,对石生的后赵军队形成了更大的压力。

在十一月,石勒决定亲自统兵救援。程暇等大臣对于前赵兵力远超己方的情况感到担忧,纷纷反对出兵。然而,石勒却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刘曜率领的十万大军围攻洛阳已经有一百天,却仍未能攻克,士气必然受挫,军队也疲惫不堪。现在我以精锐之师对其发动攻击,必然可以获胜。反之,假如洛阳沦陷,刘曜乘胜袭击都城襄国,到那时我们就危在旦夕了。”大臣徐光也表示赞成,并补充道:“刘曜初战告捷后,没有直接奔袭襄国而去围攻金墉,这个战略失误足以说明他的无能。决定两个赵国命运或许就在此一举了,机不可失啊!”

石勒此人虽然残暴,但却不失为一个出色的军事人才,他对敌方可能采取的作战计划做了三种估计:如果刘曜把重兵集结在成皋关(今河南荣阳),这是上策;倘若凭借洛河天险展开阻击,属于中策;要是坐守洛阳等我进攻,那他就等着束手就擒吧。”当石勒到达成皋时,发现当地并无守军,他高兴地对左右说:“你们可以提前祝贺我啦!”当后赵的骑兵二万七千人、步兵六万人直抵洛阳时,骄傲轻敌的刘曜尚且处于醉酒状态——他酗酒的毛病在晚年越来越严重了。前赵军队在三路夹击之下死伤过半,刘曜在撤退途中负伤落马,被生擒。由于他拒绝投降,次年在后赵都城襄国被斩首。太子刘熙等人放弃长安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不久被杀,前赵就此灭亡。

后赵将除了辽东慕容氏和河西张氏之外的北方全部统一,以准水为界,和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之后,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多个政治实体之间的争斗,为中国的历史增添了更多的曲折和变数。

后赵灭亡

在后赵建平四年(333年),一代枭雄石勒因病去世,他的儿子石弘继承了皇位,而石虎则出任丞相,掌握了大权。这一年的九月,石弘主动将皇位印玺交给了石虎,并谦逊地请求禅让。然而,石虎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声称:“帝王的归属,自有天下公议,何需自决!”石弘流着泪向太后程氏诉说:“恐怕先帝不会再留下任何骨肉了!”

石虎之所以拒绝石弘的禅让,并非是因为他不想当皇帝,而是因为他认为石弘不够格。在石虎眼中,石弘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根本无法胜任皇帝之位。于是,石虎决定自己取代石弘,登上皇位。为了登上皇位,石虎向天下宣称:“石弘愚昧昏庸,应当被废黜,何需禅让!”随后,他率领军队包围了皇宫,迫使石弘退位,登上了皇位。

石虎成为皇帝后,将都城迁至邺城。这位十六国时期的暴君,他的骄奢淫逸和穷兵黩武是出了名的。他视百姓如草芥,凶狠无情,有意通过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来虐待百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执政初期,石虎为了稳定政局,任用了一些贤臣良将,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虎的残暴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导致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同时,石虎还实行严刑峻法、任意杀戮大臣和百姓,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太宁元年(349年)四月,石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养孙冉闵趁政局混乱,消灭了石虎的所有子孙,建立了冉魏政权,后赵从此灭亡。

后记

冉闵的执政标志着后赵的结束,同时也为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冉闵也是一位经历传奇的皇帝,他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驱逐胡人势力,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3 阅读:895
评论列表
  • 2024-05-14 21:12

    汉家英烈,武悼天王,冉闵大帝[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