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湛军
序 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原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55军部队的前身来自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野战军,有参加秋收起义后著名的“红一团”,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的“大渡河连”,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连”、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功劳炮连”,解放战争时期的“密云尖刀连”、“翠微红旗团”所在的部队等,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55军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更是名震中外,有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红星奖章获得者(老红军)杨得志、符竹庭、陈正湘、宋玉琳等;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熊尚林等17位勇士;英勇抗日、宁死不屈的葛振林等“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荣立8次大功的特级战斗英雄李万余和杨绍华,“新时代的花木兰”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等。有的全程参与了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赣南剿匪、广西剿匪),南征北战,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十万大山;55军和平年代在广东、广西、湖南卫国戍边,不论是在湖北荆州兴修水利,造福于民,还是在牛田洋战备生产、抗风抢险,五七指示发源地,举国闻名;七九自卫还击战绩彪炳,横扫同登和谅山,打过奇穷河,利剑直指河内,在参战的九个军中歼敌最多,战绩卓著,英模辈出。
《55军的故事》第一部分之“55军的前身”一文,发表不到一个月,得到了成千上万热心读者的阅读、点赞、转发和评论,读者的每一句真诚的赞美、每一次深情的评价、每一句温馨的提示,都是让我继续讲述红色故事,传扬革命历史的动力源泉。作为一名老兵,一位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子弟,我深深感激每一位喜爱革命历史、喜爱军队历史的读者们的厚爱与肯定,是你们让我的讲述,能在广袤的文字海洋中熠熠生辉,让我们一起以文会友,以史会友,共同传承红色基因,继续讲述更多的“革命故事”!
第二部分:55军光辉历程(1952年至1985年)
【55军移防湛江】(1953年至1968)
1953年1月,第55军奉命从桂林移防湛江雷州半岛和桂东南地区,守卫祖国南大门。
军部驻湛江霞山(1964年6月移至合流、东坡岭、坪石等地),144师驻海康,215师驻贵县,219师驻廉江。
陈明仁军长、欧致富副军长等军首长在桂林火车站合影
湛江地理位置险要,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湛江的国防设施相当简陋。
55军入驻防区后,立即开展国防建设,短短几个月建成了大批营房、哨所、海防工事和生活设施。
55军官兵在湛江修建鹤地水库和围海造地
55军的子弟兵在湛江16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南疆的任务,还积极投身湛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帮助修建黎湛铁路、湛江港、雷州青年运河、围海造地、兴修鹤地水库水利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重大工程,55军为开发南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葛振林回55军老部队】
1954年8月1日,“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之一葛振林回55军老部队(注:“狼牙山五壮士”是在原48军的部队,而55军军部就是原48军军部),受到陈明仁军长、王振乾政委等军领导和全军官兵的热烈欢迎。
陈明仁军长等军首长欢迎葛振林回老部队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棋盘陀主峰上,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五位壮士,面对3000多名日伪军,他们先后打退了日伪军5次冲锋,打死日伪军50多名,弹尽粮绝之后,宁死不作俘虏,砸毁枪支后,毅然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命令,授予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和葛振林、宋学义5名战士“狼牙山五壮士”荣誉称号,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连队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连”。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连”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红军连队,1927年9月,诞生于秋收起义,列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即红一团),1938年3月,列编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1948年编入48军144师;1970年144师改称163师;“狼牙山五壮士连”就是原163师487团2营7连;1985年10月改番号为75221部队81分队。
74集团军某旅(原163师)“狼牙山五壮士连”
74集团军某旅(原163师)“狼牙山五壮士连”
74集团军某旅(原163师)“狼牙山五壮士连”
【朱德委员长视察55军】
1957年1月,朱德委员长视察55军,与陈明仁军长、王振乾政委等军领导和部分官兵合影。
1962年12月,朱德委员长第二次视察55军,与陈明仁军长、王振乾政委等军领导和部分官兵合影。
【陈明仁将军遭“排挤”】
给大家讲段“小故事”!
195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刚改编为55军时,全军部队官兵三分之二是原东北解放军(四野)的部队(48军军部、144师和145师),而且这些部队很多官兵在“四战四平”战役中,吃过对手陈明仁将军国军71军的“大亏”,“四战四平”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所有战役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我军伤亡4万多人,国军伤亡10万多人),按现在的说法叫“惨胜”。
毛主席与陈明仁上将亲切握手
当时,许多东北四野老部队编入55军的干部战士,思想上未完全接受与陈明仁将军的国军起义部队成为一家人,出现了表面尊重起义人员,但内心并不接受的现象。因陈明仁将军不是中共党员,当时的军领导层就拒绝陈明仁将军列席军党委会;军组织人事部门不给陈明仁将军看党员干部名单;军内干部的提拔任免,也不通知陈明仁将军;不让陈明仁将军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班等等,在很多方面遭到了同级甚至下属的“排挤”……
陈明仁将军在办公
有段时期,陈明仁军长实际上被架空,军里很多事都不向他汇报就办,这对于治军严谨的陈明仁将军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又不好向上级反映,怕上级说55军领导班子不团结......
陈明仁将军视察部队
党中央和毛主席很快就知道了上述情况,毛主席非常重视,主席理解东北老部队对陈明仁有“情绪”的原因,并未去问责那些“排挤”陈明仁将军的人和事,但毛主席十分关心陈明仁这位老乡,只说了一句:不能冷了降将功臣的心!
主席于是亲自点将,大笔一挥,给陈明仁将军安排了一位有改编起义部队丰富经验的政工干部、中南军区公安军政委、老红军王振乾将军任55军政委,给陈明仁将军做搭档。
王振乾将军,1952年至1960年任55军政委
王振乾将军到55军后,为化解上述问题,做了不少细致的了解工作,找不少干部谈心,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并在55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纠正了过去军党委的一些错误做法,在党内会议活动可以让陈明仁将军列席的,都主动邀请陈明仁将军,而一些不便请党外人士列席的会议,也要先和陈明仁将军沟通,向他解释清楚,不要让他产生误解,各类干部学习班,也主动邀请陈明仁将军参加,使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央的政策。
经过王振乾政委一系列的工作,55军领导班子的气氛大为改变,陈明仁将军和其他起义部队干部都放下了过去的心结,王振乾政委的做法,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肯定,并号召全军都要学习和借鉴这一做法,团结好起义将领和官兵。
陈明仁将军和王振乾将军在55军搭档8年,带领55军很好的完成了全军各项工作和任务。
部分55军首长(家属子女)合影
【守备24师编入55军】
1959年4月,广东守备24师归55军管辖,驻守湛江合浦。
1960年6月重划入广东省军区系统,脱离55军管辖。
【陆军220师编入55军】
1967年2月,广州军区边防师改称陆军220师,归55军管辖。1968年9月,220师编入43军,脱离55军管辖。
【胡志明参观55军】
1960年10月1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在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陶铸及夫人曾志,55军军长陈明仁上将和政委王振乾少将陪同下,参观55军部队。
【陈明仁上将离职休养】
1968年9月,陈明仁将军申请要求离职休养,选择回长沙居住。毛主席得知后,明确陈明仁将军政治和生活待遇照旧(副兵团级)。
【55军移防粤东赣南】(1968年至1985年)
196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55军从湛江调至广东粤东地区和江西赣南地区,接替41军的防务和汕头、赣州的“三支两军”工作。(编者注:1967年3月19日, 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简称“三支两军”)
55军军部(司政后)三大机关驻潮安凤山营区大院,直属团队军地炮团驻潮安黄田山、军高炮团驻潮安牛牯岭、军医院在潮安风山。
55军潮安凤山军部大院
55军潮安凤山军部大院
陆军第144师驻防揭阳,师部驻馒头山,430团驻芋头山,431团驻英歌山,432团驻美联,炮兵543团驻东山围。
陆军第215师驻防江西赣州地区,师部和步兵643团644团驻赣州,步兵643团和炮兵544团驻吉安地区。
陆军第219师驻防汕头莲塘(牛田洋),师部驻莲塘;步兵655团和657团团部在小坑,部队在牛田洋执行战备生产任务;步兵656团团部在河溪,部队在河溪执行战备生产任务;炮兵545团驻焦山,团部在焦山,部队在牛田洋执行战备生产任务。
1969年6月,根据广州军区指示,潮州141野战医院脱离军区后勤21分部建制,归55军管辖。
1969年7月28日,历史上罕见的超强台风和大海潮正面在汕头登陆,在汕头市西部广州军区牛田洋生产基地执行战备生产任务的55军219师和军直炮团的13000多名指战员和在牛田洋锻炼的2183名大学生,顶狂风,斗巨浪,坚守岗位,战斗在抗风抢险第一线,共救出和转移群众11064人,抢救和保护了大批国家财产和军队物资,有18个单位和45名官兵立功受奖。令人痛心的是,在抗风抢险中牺牲了219师防化科科长王秋萍、656团副团长段文波等干部战士470人,牺牲了大学生83人。(注:后面专门讲述牛田洋的故事)
1969年11月,陆军第215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调出广州军区55军,划归福州军区29军,改番号为陆军第87师。
1969年1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根据军区部署,在55军所属部队中调拨部分建制和人员,加上军区从海南军区、41军、42军调拨的一部分干部,在广东龙川鹤市组建一个新师,番号为165师。
【55军所属各师团改换番号】
1970年1月1日,奉广州军区转中央军委命令:55军所属各师团改换番号。
144师改称163师,步兵430团改487团,步兵431团改488团,步兵432团改489团,炮兵543团改称163师炮团;
219师改称164师,步兵655团改490团,步兵656团改491团,步兵657团改492团,炮兵545团改称164师炮团;
新组建的师称165师,步兵493团,步兵494团,步兵495团,165师炮团;
55军军直属炮兵161团改称55军炮兵团,军直属高炮80团改称55军高炮团。
【164师165师移防】
1970年4月,奉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命令:164师从广东汕头莲塘(牛田洋)移防湖南长沙,进行战备训练和参加囯防施工;165师从广东龙川鹤市移防到广东汕头莲塘(牛田洋),执行战备生产任务。
【林立果到55军活动】
1971年7月9日,林彪之子、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为了拉拢55军,带领空军“活学活用宣讲团”从北京直飞汕头来到55军,在竹竿山高干招待所会议室,要求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55军常委6人和各师师长政委共11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军师领导陪同林立果吃饭,观看内部电影。
林立果离开竹竿山前,给在场的军师领导毎人赠送了一套空军印刷的“马列6本书”辅导材料和4个日记本。
7月14日,林立果离开汕头时,55军主要领导专程到汕头外砂空军机场为林立果送行。
林家父子
8月18日,驻广东兴宁的原空12军(1976年撤销番号)副参谋长秦野耕率空12军司政后机关26人组团来55军军部,送来林立果的“讲用报告”217本,周赤萍(空军中将)吹捧林彪的小册子600本。
代号“571工程”
8月22日,空18师、48师先后两批17人,到我军驻湖南长沙的164师进行同样活动,为林家父子篡党夺权制造舆论。
空12军兴宁机场的歼六战斗机
林彪集团篡党夺权阴谋暴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凌晨,乘坐空军的三叉戟296号专机出逃,途经在蒙古的温都尔罕时坠毁,机上9人全部丧生。
296号专机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罕
【913事件后整风运动】
“913”事件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55军全面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纯仁将军率领军区工作组到55军,督导55军党委常委,认真清查林立果等人来55军搞阴谋活动的情况,所有参与接待林立果的人员进行深刻检查,通过揭发、批判、查处运动,对55军与林彪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基本查清,对个别军师领导所犯错误的性质和错误的大小,分别进行了处理(此处省略200字)。
【164师165师移防】
1971年9月25日,奉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命令,164师从湖南长沙移防广东龙川鹤市,执行战备训练任务;165师从广东龙川鹤市移防到广东汕头莲塘(牛田洋),执行战备生产任务。
【陈明仁将军逝世】
1974年5月21日,抗日名将、和平功臣、55军第一任军长陈明仁将军在北京101医院逝世,终年71岁。
时任55军军长周德礼进京参加追悼会。
【55军启用新代号】
1975年8月,55军奉命启用新代号。
55军军部原代号0476部队,改称53500部队;
163师原代号0563部队,改称53503部队;
164师原代号0564部队,改称53508部队;
165师原代号0565部队,改称53513部队;
各师所属各团代号依此类推。
【164师165师移防】
1975年12月2日,奉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命令,164师从广东龙川移防广东汕头莲塘(牛田洋),执行战备生产任务;165师从广东汕头莲塘(牛田洋)移防到龙川鹤市,执行战备训练任务。
【许世友上将视察55军】
197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视察55军。许世友司令员走遍了55军军师团部队,每到一处,都十分关心各部队战备训练和干部战士学习生活情况。
许世友司令员视察部队
许世友司令员视察部队,只坐北京军用吉普车,最反对下属部队搞迎来送往,在各级单位就餐更不准为他专门加菜,但是酒是必须要备,喝与不喝,喝多喝少,要看他心情......
许世友司令员当年来55军视察时,已经是70岁高龄,穿着65式军装,脚上穿着草鞋,扎牛皮腰带,腰带上别着左轮手枪,腰带上插满子弹,威风不减当年。
许司令员的步行速度奇快,令许多四五十岁的军师团领导自叹不如。在视察164师牛田洋生产基地造纸厂时,造纸厂东侧有一条两三米宽的排水渠,排水渠东面大堤对面是汕头市区,许司令员想上大堤,又不想绕远路,就一跃而过,跳到排水渠对面,当时,只有许司令员的警卫员能随他跳过去,其他人员全部绕行。
许司令员与人握手时,知道的人都不会用力握,否则,许司令员会认为你与他“较劲”,他一用力谁都得让他,许司令员会再加力,一直到你“认输”才罢休。当年,只有原19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耿飚将军的手劲功力,与许司令员旗鼓相当。
每当出现一些许司令员能做到,你(同级将军们)做不到或认输的这类事(拚酒量、较手劲、比枪法、比步行速度),许司令员都得意的像个孩子,会开心的哈哈大笑,好像在说我行你们不行......
许司令员举炮弹
许世友司令员枪不离身、枪法准、喜欢打猎,酒量大、脾气大,会少林罗汉拳、会轻功、手劲奇大,只坐军用吉普车不坐轿车,任何人进他办公室必须敲门的传说,都是真的,只是民间会个别夸大某个故事。
站立第一排个子最高的是笔者
“江山是我们打的,将来看你们的,你们长大扛枪、接班”。这是许世友司令员与55军子弟合影前,讲了几句简短又极具当年政治色彩的话,我们至今仍记得。遗憾的是,许世友司令员的期望,我们大部分子弟只实现了一半:枪我们是扛了,但是没能够接班(站立第一排个子最高的是笔者)。
红彤彤的牛田洋
讲述55军的故事,一定要说一说牛田洋!
牛田洋,一个响亮的名字,一片红色的沃土......
164师491团行进在牛田洋大堤上
1959年至1961年间,我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粮食连年欠收,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吃粮问题更显突出。
1962年5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地要粮”的指示,驻汕部队陆军第41军报广州军区批准,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汕头地委选定在汕头市西部榕江、练江、韩江汇口处冲积平缓的海滩上围垦造田。
部队官兵围海造田场面
部队官兵围海造田场面
部队官兵围海造田场面
41军122师近两万多官兵开进牛田洋,开山炸石,锹铲筐端、肩挑人抬,官兵们凭借顽强的斗志,硬是在这片烂滩涂围造出一条长达24公里的大堤,修建了24座进排水闸,挖造了40公里灌渠,修建了1000多公里的田间排灌渠,50多公里的田间公路,围垦土地面积超过2.8万亩。创下了海田当年围成、当年种植、当年亩产稻谷600斤的奇迹。
1965年4月,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罗瑞卿大将来牛田洋视察,充分肯定了部队进行生产、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的重要性。指示要做到生产不忘战备,再接再厉,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966年2月,时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王震上将也专程来视察牛田洋,称赞牛田洋官兵们“草棚不高士气高”,继承发扬了我军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并表示:牛田洋就是南泥湾的再现,你们要好好总结经验,上报总后勤部。
1976年2月,栗裕大将视察牛田洋部队时与164师师长白宗耀、55军后勤部部长乔信平、牛田洋基地主任梁庆寿、164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国维合影。
著名的“五七指示”发源地
1966年4月,牛田洋围海造田的事迹经广州军区上报到总后勤部,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中央军委在呈给毛泽东主席关于全军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中,着重提到了牛田洋“围海造田”种植水稻喜获丰收的典型事迹。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牛田洋生产基地事迹材料上作出批示:“军队就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即著名的“五七指示”,牛田洋因此名扬全军全国。
“五七指示”宣传画
196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分配一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去锻炼的通知》,当年7月份至1970年底止,先后有外交部、中联部、外贸部、七机部的280名青年干部,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32所大专院校的1903名大学生先后来到牛田洋学军学农学工。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学生们与官兵一起从事军农生产、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其中走出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原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联合国原副秘书长陈健等一大批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也诞生了歌颂牛田洋的《红彤彤的牛田洋》、《风雨牛田洋》、《苍茫烟海梦——牛田洋》和《未敢忘却牛田洋》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歌曲,至今仍被广为传唱和颂扬。
干部战士在东牛田洋田间生产
1976年5月,为纪念“五七指示”发表10周年,解放军报头版刊登了164师491团团长刘江亭(右1)带领干部战士在东牛田洋田间生产的照片。
抗击七二八强台风
1969年7月28日,历史罕见的12级以上的超强台风,裹挟着大海潮大暴雨,正面袭击汕头市区,汕头港水位骤升3米多,10多米狂浪一波一波袭来,海水倒灌30多公里,水桶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房顶瓦片被刮的像树叶在飞,房屋、桥梁、建筑物很多被摧垮,停靠在汕头港的一艘几千吨巨轮也被抛上礐石半山腰,牛田洋17公里的海堤全线漫水,被冲开缺口有62处,2万多亩稻田全部被海水淹没,房屋、水闸和生产设施全部被冲毁,牛田洋内一片汪洋,许多地方水深达3米多。
强台风大海潮
被冲毁的水闸
被冲毁的房屋
在牛田洋执行战备生产任务的55军219师(1970年改称164师)13000多名官兵和2183大学生全力投入到抗风抢险战斗中,抢救遇险群众3800多人,帮助转移群众7000余名。
师团领导带领官兵坚守奋战在大堤上,奋不顾身地用沙袋和抢险物资围堵缺口,手挽手肩并肩筑起防浪墙。
部队官兵和大学生用身体堵大堤决口
在这次历史罕见的台风灾难中,219师防化科科长王秋萍、656团(1970年改称491团)副团长段文波等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壮烈牺牲在抢险第一线,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用生命之魂谱写了军民抗击强台风、大海潮的浩然之歌,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对军队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牛田洋之歌。
王秋萍烈士被列入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烈榜
七二八强台风灾害过后,219师官兵和大学生们流着眼泪,收集和掩埋了牺牲的战友和同学,立即投入到抢修被毁的农田水利设施,复耕复种战斗中,两个月,牛田洋基地就完成了稻田平整复耕和重建任务。六个月后,就又创造了平均亩产1600多斤的全国纪录,涌现出了“连种千亩田,人献万斤粮”等一大批受到全军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19师被广州军区党委誉为“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
经广州军区批准,1972年2月,55军在汕头市西郊莲塘胜隆村后侧山顶,为保卫牛田洋英勇牺牲的七二八烈士修建的纪念碑。
2019年11月,牛田洋生产基地移交中国融通集团农发广州公司,令广大“老牛友”欣慰的是,作为新牛田洋人的融通农发人把坚守和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牛田洋精神,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让红彤彤的“牛田洋精神”,永远绽放时代光芒。
2023年3月,在55军首任军长陈明仁上将孙女陈见苏大姐的带领下,部分55军子弟前往广东汕头市莲塘七二八烈士纪念碑,向英雄敬献鲜花,愐怀和祭奠先烈。
2024年的牛田洋,海产养殖。
2024年的牛田洋,新跨海大桥。
2024年的牛田洋,成群的白鹭
2024年2月,牛田洋基地获评中国融通集团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5军同登·谅山之战
(1978年12月--1979年5月)
1975年5月,越南在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帮助下,打败了南越西贡政权,实现了越南国家的统一。
越南进入建国后经济建设中,中国在自身经济仍困难的情况下,仍给予越南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然而,越南实现了统一的事业后,并没有感激中国,即使是在统一之前,也认为我国对他们军事和经济援助是应该的,因无法满足他们的得寸进尺的要求,甚至还对我国产生了敌意。按照中国老百姓的说法:我们养了只白眼狼。当然,这与越南当时的领导者(黎笋,是反华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978年,越南已经不愿意再维持表面的和谐,为了达到称霸东南亚的野心,在某大国支持下,开始对中国露出獠牙和利爪,越军不断对中国边境进行挑衅和骚扰,更试图侵入中国的边境地区,将越南大批华侨驱赶回中国,多次袭击我军边防哨所,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
中国是想要邻里友好,但也容不得越南的得寸进尺。
1978年12月,中国决定惩罚当时的越南当局,决定调集陆军9个军兵力,立即向广西云南边境开进。
1978年12月21日,第55军奉命按165师、163师、军直、164师的序列,全员整装从广东潮汕驻地向广西宁明、凭祥地区实施摩托化开进,7天行程1540公里,全军步兵部队于12月28日到达指定地点。军直坦克团、地炮团、高炮团和工兵舟桥等装甲重装部队于12月31日也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55军部队到广西前线住地后,立即进行临战扩编,将164和165两个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齐编满员,增强战斗力。
战前练兵
战前练兵
战前练兵
对越还击战打响前夕,总政治部主任韦囯清、总后勤部部长张震、军委炮兵司令员宋承志、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向仲华等领导先后到55军指导检查战斗准备情况和看望部队官兵。
江夑元副司令员、朱月华军长陪同总政主任韦囯清视察作战部队
按照广州军区前指作战安排,军区江夑元副司令员(老红军,四野猛将,外号江黑子)带领工作组入驻55军。江夑元副司令员主持召开55军作战会议,宣读传达了上级首长(邓小平、韦国清、许世友)重要讲话和军区在广西方向作战计划精神。
江夑元副司令员负责协调组织指挥友谊关方向的作战任务。
江夑元副司令员和朱月华等军首长在军指挥所
2月16日14时,55军部队全部进入阵地,15时部队收到总攻击命令:2月17日06时40分(北京时间),全军发起总攻击。
万炮齐发
万炮齐发
万炮齐发
55军对越自卫还作战,按任务和时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17日至26日)
55军部队全歼越军同登、坂然守敌,取得了首战告捷的胜利。
164师491团攻占巴外山(谅山外围)
攻打同登车站
攻打二青洞和三青洞
鬼屯炮台俘虏
第二阶段(2月27日至3月5日)
55军所属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用8天的时间胜利完成了攻克越南北方重地谅山,并打过奇穷河,造成了威逼越南首府河内之势的作战任务(谅山奇穷河以北是山区,以南是平原,过了奇穷河,距河内地区80公里,装甲部队两小时可达河内)。
全国战斗英雄、163师副师长李万余带领488团打穿插
押送俘虏
攻克谅山
打过奇穷河
第三阶段(3月5日至12日)
3月5日,55军奉命打扫战场,将我国支援的粮食物资和缴获的枪炮弹药各类武器全部运回国内(部队回原驻地后,部队家属可以到服务社购买701/702压缩饼干和午餐肉罐头,我记得上学时常带压缩饼干与地方的同学分享)。
撤军前,我军奉命将谅山市所有的水泥建筑物全部炸毁(因为水泥建筑物是越军营房和政府机构用房),按当时的说法,越南要重建谅山市要20年。
缴获的部分枪炮
苏制反坦克导弹(目前在军博展示)
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是继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我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共集结动用了陆海空和二炮部队兵力达到55万人以上。其中,担负地面作战任务的是9个陆军野战军(昆明军区的11军14军,成都军区的13军50军,广州军区的41军42军55军,武汉军区的43军54军),约33万人。
自卫还击战时的55军首长
和平了几十年,好不容易遇上打大仗的机会,各个部队都憋足了一股劲,希望再次大显身手,在军史上再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打完仗汇总各个军的歼敌数据,一比较,让人大跌眼镜,直呼意外,高居榜首的竟然是此前默默无闻的非王牌部队——陆军第55军。
战前,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作战部署,41军和42军是主力部队,担负攻歼高平地区之敌的主攻任务,而55军则是在友谊关方向执行牵制性进攻任务,可以说,战前55军未被看好。
战役打响之后,从2月17日到3月12日,55军全体将士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灵活运用战术,连续奋战24天,基本歼灭了越军第3师、独立205营、高禄县独立第8营和4个公安屯;大部歼灭了武装公安12团,部分歼灭327师、337师52团和北太省197团;共毙敌10843人,俘敌108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等各类物资,取得了同登、谅山地区进攻战斗的辉煌胜利,这也是整个1979年对越作战的最大胜利。
55军的辉煌战绩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充分肯定,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模范单位(7个)和英雄模范个人(14名)均位居参战各军之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参战部队从军师团到营连,各个建制级别的歼敌纪录,全部是55军部队创造的。
55军全军:毙敌10843名,伤敌800余人, 俘敌108名(不含鬼屯炮台、二清洞、三清洞炸死窒死之敌。据越南老军人说当时有上万人在炮台和山洞里,仅一人逃出被俘)
163师:毙敌5293名,伤敌530人,俘敌38名,在29个步兵师中战绩列第1位。
164师:毙敌2437名,伤敌260人,俘敌67名,在29个步兵师中战绩列第6位。
165师:毙敌3410名,伤敌94人,俘敌154名,在29个步兵师中战绩列第2位。
55军战功最大,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歼敌数量最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胜利影响最大,作用最大。谅山市是谅山省府所在地,也是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北大门,历来是越南北部的战略要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军事重镇。
由于谅山市失守,黎笋当局再也不敢轻视我军战斗力,被吓的于3月5日举行集会,宣布实行全国战争总动员。
1979年3月5日,55军胜利凯旋。
55军胜利凯旋
1979年4月,55军召开作战总结会议。
55军军长朱月华主持会议并作总结报告,全军团以上军政主官、军直三大机关领导和处(科长)、以及配属55军作战的各兵种单位领导160人,参加了作战总结会议。
1979年4月2日,中央慰问团和广西自治区慰问团到55军各部队进行慰问。
中央慰问团副团长王首道在江燮元副司令员、朱月华军长陪同下慰问部队
1979年4月14日,55军根据军区指示,抽调编制和人员组建广西边防3师,165师师长王自信任师长,164师副政委赵盛昌任政委。
1979年4月17-18日,55军在广西宁明具文化局礼堂隆重召开作战庆功大会,共558位代表参加庆功大会。55军副政委(代政委)郭长增代表军党委讲话。
司令员许世友与55军163师宣传干事李文安亲切握手
李文安拍摄的两位战士端枪站在谅山省府大楼的照片,传遍全世界,李文安战后荣立一等功。
55军发布通令:对27个连以上单位荣记一等功;6个营荣记二等功;43个团(处)级单位荣记三等功。给60人荣记一等功,11人荣记二等功;22名烈士追记一等功;493团副政委卢学春烈士追记二等功。全军共27049人和2396个单位立功受奖。
中央军委:授予55军7个连以上单位荣誉称号,14人“战斗英雄”、“模范”称号。
广州军区:授予55军12个连以上单位荣誉称号,9人“战斗英雄”称号。给予163师488团和5个营荣记集体一等功,给予全国战斗英雄、163师副师长李万余记一等功。
参加55军庆功会立功单位、英雄功臣和55军领导合影
55军英雄功臣、英烈亲属代表和55军领导合影
55军全军将士在取得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于1979年6月12日,全军返回粤东各驻地。
汕头、恵阳、梅县三地区均派慰问团来部队进行祝捷慰问,向部队赠送慰问品和文艺演出。55军各部队领导也到驻地县市汇报作战情况,并赠送了战利品。
军首长与准备进京的“英模报告团”合影,后排左3是英模报告团团长、时任163师副政委李盛福
现在的李盛福前辈,安享幸福晚年(96岁)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意义(目的)】
打出了军威和国威;
惩罚了越南小霸权;
打击了苏联大霸权;
为四化建设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55军开始精简整编】
1983年1月,根据广州军区命令,55军部队军直和三个师按新编制开始整编(内容省略)。
【55军新老班子成员到汕头会见地方党政领导】
1983年7月30日,八一节建军前,55军新老领导班子在组织集体交班的同时,老领导班子成员阎寿湖、朱江、李子荣、闵春明、官勇、曲波等同志,与在潮州的新班子成员肖旭初、王德明、温玉柱、刘远节等同志前往汕头地委会见地方领导同志。
军地领导欢聚一堂,双方互相介绍了情况。对今后加强“双拥”工作,发展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达成了许多共识。如承诺照顾部队随军家属来汕头工作和子女读书提供方便。
军领导向地委领导反映的55军共和路招待所场地小,接待条件太差,请地委给解决新地块建新招待所。汕头地委领导当场拍板同意在石炮台西侧划拨30亩沙滩地,给55军在此建新招待所。
之后,55军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新地点建起了东楼、西楼、南楼、北楼,部队内部称“55军汕头招待所”,对外称“汕头潮丰酒家”,住宿和餐厅、舞厅、影视厅档次在当年市内属中高档,其中南楼是“高干楼”,接待过余秋里、杨得志、许世友、迟浩田、张廷发、赵南起、尤太忠、张万年等军委和军区首长,汕头地委市委许多领导也常到招待所开会和就餐。
1984年9月26日,55军由汕头招待所扩展的企业(当时部队可以经商)——汕丰公司正式开业,55军军长邢世忠、政委李际璟、副军长王德明和汕头市委书记林兴胜、市长陈燕发等领导同志为汕丰公司成立剪彩。
【55军领导班子出“问题”了】
1985年1月6日,广州军区派专机到汕头外砂机场,将55军党委常委及纪委书记8人接到广州,在广州军区党委常委的直接领导下,解决55军领导班子个别成员存在的“问题”(“问题”内容不便描述,省略500字),经过调查、核实、确认相关事情,广州军区上报中央军委后,对有“问题”的55军领导班子个别成员进行了处理:军二号首长被军委主席签发免职令;军三号首长副军级降到正师级,调离55军到某军分区任司令员;其他军领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诫勉。
这次55军领导班子出“问题”,集体被接到广州,为几个月后评估是否保留还是撤裁55军编制,虽然不能说是决定因素,但至少起到负面作用,加重了撤裁55军编制的砝码。
【精简整编55军撤销番号】
1985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57号命令,55军开始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55军军部番号于10月31日撤销;同时撤销165师师部和步兵495团、165师炮兵团番号;163师移交42军,番号不变;164师移交41军,番号不变。
被撤销的军师团级单位均成立:精简整编善后工作办公室,55军副军长王德明任军善后办主任,副政委龚平秋任副主任。
55军撤编后,大部分军师级领导达到离职休养标准的都选择驻进广州和汕头的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安享晚年。达不到离职休养标准的师领导有的升职或平调到其他部队,继续为军队做贡献。也有一些师级干部选择转业到地方的,为囯家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55军被撤编的几种说法】
一是:起义部队
55军成立时军部(48军军部)和144师、145师、215师、219师四个师部队的编成,五分之三是四野的部队。1970年后,55军官兵己经没有一位是起义人员,你就知道,上述说法不成立。
二是:裁新留旧
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际,广州军区时辖第41、42、55军。虽然三个军都带有四野血统,但第41、42军相比第55军,四野血统更纯正。根据“裁新留旧”的精简整编大原则,第55军撤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另外,55军没有入朝参战,在评估时无法加分。
三是:地理位置
55军驻防在粤东的潮安、普宁、惠来、揭阳一带,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若保留第55军,军队移防动作太大,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增高。第42军驻防在惠州至广州一线,借助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利于快速调动,这是第55军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四是:人脉关系
1985年时,55军在高层无“实力”人物,高层无人“帮说话”,就像一棵树苗,有人保护与无人保护,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五是:班子“问题”
55军被撤销若干年后,偶尔在广州和汕头的离休老前辈口中,听到一些关于当年竹竿山上(1983年至1985年期间)发生的许多“不便写出来的故事”,而这些“不便写出来的故事”,引发了广州军区在精简整编前,派专机把“党委常委及纪委书记8人接到广州”,在关系到部队保留还是撤销的关键时期,“火车头”出“问题”了,55军这列火车怎么还开的动?上级在衡量评估保留哪个部队,还是撤销哪个部队,是你,也知道该怎么做!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须由后人来讲述。
55军从1952年成立到1985年撤编这33年间,几十万55军将士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各个时期的作战、战备执勤、教育训练、囯防施工、牛田洋军垦生产和抢险救灾等各项任务。
55军的部队中走出了杨得志、贺晋年、陈仁麒、刘连转、陈明仁、王振乾、訾修林、周仁杰、欧致富、钟文法、程启文、杨绍良、钱光第、朱月华、郭长增、白宗耀、边贵祥、邢世忠、温玉柱、刘远节、龚平秋、叶爱群、尤海涛、赵可铭、程晟等上百位将军(以及无冕将军)。
走出了孙继先、熊尚林等大渡河17位勇士、葛振林等“狼牙山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原部队是在48军,现部队在中部战区某部)、荣立8次大功的特级战斗英雄李万余和杨绍华、“新时代的花木兰”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等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
55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国防事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史上写下了无比灿烂的华章,为鲜红的八一军旗增添了浓重光彩,为人民解放军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55军军旗,永远高高飘扬!
作者军装照
原55军子弟 刘湛军
2024年9月12日汕头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