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不是违法哄抢的借口丨顶端快评

顶端新闻 2023-11-06 19:40:54

顶端评论员 杨化涛

近日,发生在周口淮阳的一起田间药材被哄抢事件引发网友热议。大多数网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参与哄抢的村民何以法律意识如此淡薄以及如何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上,但是也有一些不得要领的分析和乱贴地域标签的情绪化言论,带偏了讨论的方向。

在探讨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源之前,首先需要厘清两个问题。一是此事跟地域没有关系。据媒体报道,在药材被哄抢事件刚刚发生过后,一辆货车在商丘一高速服务区匝道口侧翻,数吨橘子洒落一地,同样是在河南,同样面对遗落在地的物品,当地群众自发帮忙捡拾交还司机,足以说明哄抢事件与特定地域特定人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二是此事跟村民富裕与否也没有关系。有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老乡们富裕了就不会去干这种事了。其实未必。历次哄抢事件中,参与者中都有不少生活条件不错的人。

这件事的根源,其实是“收割完遗落的农作物谁捡拾算谁的”的传统习俗、普通人贪小便宜的本性,与法不责众的心态共同交织的结果。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农作物收获运走之后遗落田间的尾料,会被当作无主之物,任何人都可以捡拾收走。这个不成文的约定,初衷是不让一粒粮食糟蹋在地里。

当然,现在的农作物收获场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化收割遗落的尾料可能比过去人工收割遗落的更多,土地流转后其运营主体也跟过去分散的农户有了很大不同,过去普遍默认的潜规则,搁现在可能要触犯法律了。

如果只是捡拾几支零落的麦穗之类尚可理解,但未经主人同意追着收割机成把成把地“捡拾”就与哄抢无异了,至于抢挖种植户的中药材更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过去的习俗或潜规则决不能成为替这种非法行为开脱罪责的借口。这也是网友对当地有关方面的回应和处理并不完全满意的原因。

顶端评论员认为,政府部门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千万不能和稀泥,不能以“习俗”“误会”等说辞应付了之,而是明确潜规则和法律的边界,对不法行为严厉追责,并以此为契机,采取村播大喇叭等村民喜闻乐见的、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方法手段,不断加强普法教育,推动移风易俗,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和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1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3-11-06 21:43

    啥潜规则,过去捡拾收割完后田地里遗弃的一是美德而是勤劳有所获,这是哪门子的潜规则,跟现在的明目张胆哄抢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