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活血调经药)

言身的记事本 2024-10-19 11:16:46

丹参,一味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的滋补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丹参的花朵结穗时犹如蝴蝶一般。

丹参因其味苦色赤入心经血分,故取名“丹”。《本草纲目》:“其根皮丹而肉紫”,又云:“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此外,别名还有郄蝉草,木羊乳,奔马草,赤参,山参,紫丹参或红根等。

中医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东、河北。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本品气微,味微苦涩。以外表皮色红者为佳。切厚片,生用或酒炙用。

中药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注意:1)无瘀血者慎服。2)与藜芦相反,不宜同用。3)本品为活血化瘀之品,孕妇慎用。

《神农本草经》:“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 蝉草。生川谷。”

《本草崇原》

丹参出桐柏川谷及太山,今近道处处有之。其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

丹参、玄参,皆气味苦寒,而得少阴之气化,但玄参色黑,禀少阴寒水之精,而上通于天,丹参色赤,禀少阴君火之气,而下交于地,上下相交,则中土自和。故玄参下交于上,而治腹中寒热积聚,丹参上交于下,而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君火之气下交,则土温而水不泛溢,故治肠鸣幽幽如走水。破癥除瘕者,治寒热之积聚也。止烦满益气者,治心腹之邪气也,夫止烦而治心邪,止满而治腹邪,益正气所以治邪气也。

《本草经解》

丹参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心腹者,心与小肠之区也,邪气者,湿热之邪气也;气寒则清热,味苦则燥湿,所以主之。肠,小肠也,小肠为寒水之腑,水不下行,聚于肠中,则幽幽如水走声响矣;苦寒清泄,能泻小肠之水,所以主之。小肠为受盛之官,本热标寒,所以或寒或热之物,皆能积聚肠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

积聚而至有形可征谓之癥,假物成形谓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肠传化失职,则心火不能下行,郁于心而烦满矣;其主之者,苦寒清泄之功也。肺属金而主气,丹参清心泻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气也。

制方:丹参同牛膝、生地、黄芪、黄柏,则健走飞步。同麦冬、沙参、五味、甘草、青蒿、花粉,治烦满。同牛膝、木瓜、萆薢、豨莶、杜仲、续断,治脊强脚痹。专一味,治湿热疝气,自汗出欲死者。为末,水丸,治软脚病。

现代药理

中药丹参主要含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隐丹参酮,丹参新酮,铁锈酮,丹参酸,丹参新醌甲、乙、丁;尚含丹参酚、维生素E等。

丹参煎剂或注射液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加速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流黏稠度,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性,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对抗血栓形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真菌铁锈色毛发癣菌和红色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时间:2024

0 阅读:15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