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叫《赠卫八处士》,作者杜甫。是一首写友情、写故友重逢的诗。
友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用去了解诗的背景,光看如白描的诗句,就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因为这是千百年来最常见,也最珍贵的一种感情。
这里还是要交待一下背景,当时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工作岗位,途中拜访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卫八。
卫八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姓加上他在家族中的大排行。卫八没有留下名字,但靠着这首诗也算留名千古。
他是杜甫青少年时的好朋友,很可能是同班同学,甚至是同桌。
两人自分别后,有20多年没见过面,这次难得重逢,分外高兴,往事一幕幕都浮现眼前。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打了三、四年,官军和叛军仍然处于焦灼的拉锯战之中,可以说当时是一个战乱动荡的社会,这从他同期写的三吏、三别中可以看到。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还能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可能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流离失所、兵荒马乱,对于杜甫后期动乱年代写的诗无法感同身受,只是所谓的欣赏解析。
换句话说,没有安史之乱,也就没有后来的诗圣。当然说这话,不是要赞扬战争动乱,而是说明一个道理,苦难出文学,也出诗人。
但要把这份苦难写出来、画出来,才是了不起的人物。光经历苦难没用,需要一个转化才行。
诗一开头就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与结尾两句相互呼应。老杜就是这么一个严谨的人,看似是一首应酬诗,也要写的如此严整规矩。
人海茫茫,有的朋友终其一生也难再见一面,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相距遥远,从来不会遇到。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好朋友相聚真是太难得了,两人秉烛夜谈、通宵达旦,这样的好时光也就只有这一个晚上,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人才能再见,也许没有下一次。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回想当年咱们都是年轻人,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如今杜甫已经48岁,年纪也不轻,两人白头发都有很多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说到昔日的好友,一半都已经死掉了。这怎能不让人心中伤悲呀。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没想到20年后还能再来到你家,当时见你的时候,你还没有结婚,没想到现在有众多的儿女,排成一排,让我恍如隔世。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卫八的小孩有礼貌地问我来自哪里,我来不及回答,你就让他们赶紧上好酒好菜,热情款待我。
郑智化有首歌里唱道,“朋友的孩子叫我,叔叔或伯伯。我一听更加寂寞,更加难过。”跟这前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晚上刚下过的雨,去地里剪了一把韭菜来炒,锅里的米放了一些新下的黄米,这些算是主人最好的招待了。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你说我们见一次面太不容易了,连碰10杯,10杯喝完我也没有醉,但你的情谊却让我感慨万分。
明日隔山岳,事事两茫茫。明天我就要走了,山高路远,不知道何时何年咱俩能再相见。
对于这首诗,我相信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有一些阅历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共情共鸣。1200多年之后再读,仍然让人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这首诗好就好在,他从老友聚会的吃吃喝喝唱唱中升华出来,成为一个人类永恒的主题,离别后的相聚,相聚后的离别。
好朋友相聚真是太难得了,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完的酒。如今虽然科技发达,电话视频也很方便,但总不如跟好朋友面对面地交流。
不需要借助任何科技,面对面聊天是最真挚的一种交流,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明日隔山岳,事事两茫茫。我们老念叨着常联系,有事常联系,没事常联系,但其实很难常联系。
看着手机里那么多朋友的电话号码,却一个也没打过。微信里的很多好友,很多也很少联系。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只有真正遇见了,面对面坐下来,相互间才能够迸发出友谊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