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诸侯这个事,其实从一开始,就只是一部分人利益妥协的结果而已。
准确来说,就是跟着项羽一起打进关中的那帮人。
至于说那些在秦末起义当中,拥有一块地盘或者一支军队,但是却没跟着项羽一起进关中。或者在巨鹿之战的时候,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人。项羽基本上是一个都没有封!但是这些人,在他们原本的地盘上,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
如此一来,在那场‘戏亭分封’之后,各地开始逐渐打仗,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后来,经过刘邦的撺掇,大家又逐渐意识到:只有彻底干翻了项羽,大家才能真正算是安全一些。所以后来,大家自然就跟着刘邦,一起干项羽了。
想要说明白这事,我们其实得简单来说一下,当时项羽到底都是怎么分封的?到底都封了哪些人?
在那场秦末起义当中,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而起,但是半年之后,就被秦朝反推了。而陈胜吴广战败之后,六国的旧贵族势力,这时候已经纷纷复国。所以接下来,继续跟秦朝干仗的,就是那些六国的复国势力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军主力去镇压刚刚复国的赵国。而其他几个国家的复国势力,因为害怕赵国倒下之后,自己也会被秦军消灭,所以就纷纷派出军队,前去救援赵国。
而在救援赵国的时候,楚国这边出力最多。当时楚国一共派出了两支军队,一路是东路军,由当年战国时期的楚国令尹宋义统领,直接去救赵国。另一路是西路军,由刘邦统领,直接走武关方向进攻秦国本土。西路军的主要目的,其实是给巨鹿战场减轻压力。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西路军的定义,其实就是炮灰。所以,当时大家才会推举刘邦去做西路军主帅。至于那些老牌楚国旧贵族,则是一个都不愿意去。
但是后来大家没想到的是,巨鹿战场这边,项羽先是杀了宋义,抢了楚军的指挥权。然后又破釜沉舟,干翻了秦军的一半主力。而巨鹿战场的胜利,反倒是给刘邦那边减轻了压力,让刘邦避免了炮灰的命运。
同时,咸阳那边,赵高又弑杀了秦二世子婴。这件事,直接导致秦朝高层彻底崩了,前线打仗的秦朝军队,也再没了抵抗意志。所以接下来,在巨鹿那边和项羽对峙的章邯,直接就投降了项羽。而刘邦这边,到了武关之后,武关的守军也不愿意为赵高而战。所以后来,刘邦轻而易举就攻破了武关,然后很快就打到了咸阳城下。
大概就在刘邦拿下武关的同时,那位秦王子婴,反杀了赵高。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秦军前线已经彻底崩了,子婴也无力回天。所以接下来,当刘邦抵达咸阳城外的时候,子婴只能开城投降。而子婴投降的时候,项羽刚刚接受了章邯的投降,正在赶来咸阳的路上。
所以,等到项羽抵达函谷关的时候,忽然发现刘邦已经先控制了关中。按照之前的约定,先攻入关中的人,可以直接封王。这个机会,项羽肯定不可能让给刘邦。所以接下来,项羽就带着一大堆诸侯,强行攻破函谷关,气势汹汹的抵达了咸阳城外。
再之后,就是鸿门宴的剧情了。
鸿门宴上,项羽对刘邦的心态其实很复杂。一方面,两人都是出身楚国那边。如果他们两个内斗,其他诸侯王就可以坐收渔利。另一方面,项羽又不可能让刘邦占领关中,独自占据最大的胜利果实。
所以这个时候,项羽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变成多数派,给刘邦施压。最好的结果,其实就是能让刘邦主动低头,接受自己的安排。
而在鸿门宴上,项羽虽然没能直接杀了刘邦,但是显然达成了这个目的。同时,当时项羽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自己,而是和他一起攻入关中的那些诸侯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开始主持了那场分封盛宴。其实如果按照当时的权力排名,项羽其实没有分蛋糕的资格。因为他当时只是楚国的一个将军,楚国那边,还有楚王和一大堆高级官员。真要讨论分封问题的话,理论上其实应该由楚王和其他几位复国诸侯王,一起来讨论才对。
当然,从项羽的角度来说,项羽肯定不可能把这个机会让出去。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个分蛋糕的机会,才能为接下来的局面抢占先机。
所以,项羽主持的这场分封,本来就是暂时性的。他是想通过分封的方式,先确定自己的霸主地位。成了霸主之后,项羽就可以用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策略,以霸主的身份,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去对付那些小国。至于说这个分封方法是否公平,则是完全不在项羽的考虑范围之内。
项羽分封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其实就只有三件事:第一,确保分封之后,自己的实力最强;第二,分封之后,最好每一个国家内部,都不太平,都进行内战。这样一来,自己就有了乱中取利的机会,可以以霸主的身份,去征讨各种不服,逐渐扩张自己的势力。
第三,最关键的是,这个局面一定要越乱越好。局面越乱,越有利于项羽接下来的扩张。
正是本着这个目的,项羽当时只是册封了在巨鹿之战当中立下战功,或者跟着他一起打进关中的这帮人。同时,为了防止各国的旧贵族团结起来,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基本上把战国七雄当中的每一个国家,都给肢解了。
按照项羽的方案,秦国被一分为四。四川那边归刘邦,关中地区则是一分为三,分别由三位秦朝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统领。
楚国也被一分为四,分别由项羽本人,再加上吴芮、英布、共尉这三个人统领。而在这其中,项羽占据了楚国昔日最精华的一部分地盘。不但人口特别多,而且还是重要的产粮地。最关键的是,这地方是项羽的家乡,项家在当地有统治基础。
至于那位原本的楚王,则是被项羽明升暗降,和其他诸侯一起推举为义帝,有点类似于昔日的周天子。虽然成了所谓的‘帝’,但是却没有了实际的地盘和权力。
齐国那边,则是被一分为三,分别由田市、田都、田安三人统领。燕国被一分为二,分给了燕王和辽东王。韩国被一分为二,分给了韩王和殷王;赵国被一分为二,分给了常山王和代王;魏国也被一分为二,分给了魏王和河南王。
从项羽的这个分封策略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战国七雄当中的每一个国家,都被项羽彻底肢解了。所以分封之后,每一个国家内部,只要想统一,国内贵族势必会进行内战。比如说燕国,如果燕国的旧贵族想要复兴燕国,那么燕王和辽东王,就一定会开战,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再之后,只要这些国家内部开战,项羽就可以凭借霸主的身份,直接率领军队,前往战乱地区平叛,然后乱中取利,扶持最听话的政权。这样打几次之后,项羽的地盘自然也就越来越大,最后也就有可能真正统一天下了。
以上这些,就是项羽分封诸侯的整个过程。因为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埋雷。所以这场分封盛宴之后,各地先后开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问题是,项羽的这个计划,最后被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彻底给毁了。
在那场分封盛宴之后,仅仅只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山东地区就首先发生了叛乱,然后开始迅速统一。四个月之后,刘邦则是暗度陈仓,直接奇袭关中。而在刘邦奇袭关中的同时,其他几个国家内部,也开始先后发生内战,一个比一个打得狠。
一直到这里,局面其实都在项羽的控制当中。
所以接下来,项羽就应该琢磨一下,自己首先去平定哪个国家的叛乱。当时项羽主要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齐国旧地平叛,另一个是去秦国旧地平叛。而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项羽选择了先去齐国。
而接下来,韩信的存在,就让项羽的计划,彻底破灭了。
因为在分割秦国旧地的时候,项羽有意识的把三位秦朝降将,封在了关中地区。同时,项羽还把那位特别能打的章邯,直接摆在了刘邦家门口。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就算成功抵达陈仓,接下来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击溃章邯。
但是韩信的存在,让刘邦不但迅速击败了章邯,而且迅速横扫关中。
同时,汉初三杰中的另外两位,此时也开始出来搅局。萧何这边,直接发挥了他的超强内政能力。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恢复了关中地区的建制,让整个秦国故土,彻底成了铁板一块,此后可以源源不断为刘邦提供战争资源。
而张良这边,则是给刘邦制定了一个战略,那就是拉拢其他诸侯王。
按照张良的战略,接下来,刘邦开始不断派人,联系其他诸侯王。而经过刘邦的串联之后,很快,韩赵魏三国的几位诸侯王,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只要项羽还在,那么接下来,项羽就可以利用霸主的地位,不断以多打少,削弱他们。
这一套玩法,早在春秋时代,大家就已经彻底玩透了。
所以,他们唯一的机会,其实就是先团结起来,干翻最强的项羽。之前没有领头人的时候,他们还无法团结起来。可是如今,刘邦主动站了出来,而且刘邦实力也比较强。这样一来,大家首先联合起来,优先干翻最强的霸主,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在战国时期,这套玩法叫做‘合纵连横’。而在战国末期的时候,就是因为几大强国无法团结起来,所以才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当年的事情,已经给这些亡国贵族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所以当这个局面再度出现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联合起来,干翻最强的那个再说。
所以,就在刘邦暗度陈仓八个月之后,韩赵魏故土的几位诸侯王,几乎都倒向了刘邦。山东那边的齐国,也宣布和刘邦结盟。此时的中原大地上,除了燕国鞭长莫及,暂时没人参战。楚国是项羽的后花园,暂时作壁上观之外。其他所有的诸侯王,几乎都站到了刘邦这边,开始和刘邦一起进攻项羽。
再之后,就是楚汉战争的剧情了。
总结起来,那些诸侯王虽然是项羽册封的。但是从一开始大家就明白,这其实只是各方势力的妥协而已,大家并不是真的臣服于项羽。而当楚汉战争开打之后,因为项羽实力最强,刘邦的外交工作又搞得比较好。其他诸侯国也认为,先干翻项羽,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后来,楚汉战争开打之后,那些诸侯才会主动站到刘邦这边,和刘邦一起打项羽。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是没人背叛刘邦,转投项羽那边。只不过后来,那几个转投项羽的骑墙派,逐渐都被韩信给灭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