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阴养三千死士的整个过程,这事在正史上其实是没有任何记载的,正史上仅仅只是记载了这个结果而已。
所以,对于当时司马家到底是怎么样养的这三千人,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的相关史料,进行合理的推测。
按照后世史学家们的推测,最大的可能,是当时这些死士当中,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从始至终,知道他们存在的,其实就只有司马懿和司马师这爷俩而已。这三千死士,也不是像所谓的职业军队那样训练,更类似于后来的黑社会小弟,后者漕帮的‘兄弟’。打架斗殴没问题,但是让他们拼命,其实不太可能。
而在司马家父子的操作下,这帮人之前做的工作,可能基本上就是一些普通的职业,比如农夫、商铺伙计、码头劳工之类。直到司马家准备发动政变之前,他们才被召集起来,知道了他们的使命。
有关司马家‘阴养三千死士’的正史记载,其实是出自于《晋书》当中。相关记载的原话,其实是这样的: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简单来说,就是司马懿想要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单独和他家大儿子司马师商量。在这场政变之前,司马懿本人都已经紧张的睡不着觉。但是司马师却表现的非常坦然,而且政变开始之前,司马师忽然就集结了三千死士。而这三千死士,也成了接下来司马家发动政变的底气。
在正史上,肯定不会去记载司马师养死士的过程。这还真不是写历史的人偷懒,而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真相。
首先,司马师做这件事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告诉其他人。从史书记载来看,在政变发生之前,整个司马家内部,连司马懿都不知道司马师到底养了多少人。至于司马昭,更是连这件事都不知道。
其次,《晋书》这本正史,其实是成书于唐朝贞观年间。下令修这段历史的人,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而领头负责写这本书的人,就是贞观年间的那位名相房玄龄。
司马家的历史,之所以会在唐朝被写出来,这事也是司马家自己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历来都有‘隔代修史’的传统。也就是说,有资格写西晋历史的,只能是西晋之后的下一个朝代。但是大家都知道,因为司马家的一通乱搞,西晋之后,紧接着就是东晋十六国,以及更加混乱的南北朝。
在那段长达几百年的混战当中,那几个割据政权,真的没能力去写西晋的历史。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大规模修史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南北朝时期的那几个割据政权,真没这个能力。
而南北朝时代结束之后,接下来的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隋朝倒是有重修晋书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还没开始,隋朝就玩完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修西晋正史这个事,一直拖到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搞定。而且,不光是西晋的正史。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真正的‘二十四史’当中,其实有八本正史,从西晋一直到隋朝,都是唐朝贞观年间修的。
而从高平陵政变发生,到李世民和房玄龄生活的这个时代,差了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四百年的时间差距,大概就好像我们今天看明朝末年是一样的。
房玄龄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他肯定找不着参与这件事的人。就连这帮人的十几代孙,这时候可能都已经去世了。这样一来,房玄龄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只能参照一些官方流传的史料,不可能有任何人证或者可靠的民间史料来源。
所以,就连写这段正史的人,其实也不知道当时的司马家,到底是怎么养出来这三千死士的。至于说所谓的‘阴养’二字,估计也是他们看之前史料留下来的记载。
因为正史上没有任何有关这个过程的记载,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通过相关记载,来进行一些简单推论。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司马家在养这三千人的时候,绝对不是说把这三千人集中到一起,找个庄园让他们集中训练。要是当时司马家敢这么做,那史书上就不会记载为‘阴养死士’,而是会记载他们家‘豢养私兵’。
而且,以当时的局面来看,如果司马家真敢这么做,那曹爽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而一旦曹爽知道这个事,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捅出来,然后拿这件事彻底把司马家赶尽杀绝。
豢养私兵,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绝对的大罪!
而从正史记载来看,当时司马家养这三千人,也确实不是集中起来管理,而是‘散在人间’。这其实就比较好理解了,以司马家的能力,在京城周围提供三千个工作岗位,这事还是比较容易的。洛阳城内的店铺伙计,城外种地的农夫,或者洛阳城内的一些杂役……
以司马家当时的地位来说,想给三千个人找工作。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这些人施以恩惠,让这些人认司马家的招牌。有事的时候,能把这些人招来,那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三千人里面,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司马家帮他们的真实目的。如果他们真知道司马家帮他们,是为了以后让他们拼命,去帮着司马家造反。那估计接下来,这里面肯定会有人去官府举报。
出于安全考虑,司马家也不可能把计划透露给这些人。从司马家的角度来说,只要这帮人在关键的时候,能被召集过来,然后他们敢杀人,这就够了!
找三千个工作,这事比较好理解。那接下来,就是挑选死士了。司马家当时选人,显然也不可能什么人都招。考虑到司马家之前的履历,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招那些退伍老兵。
要知道,在司马懿和曹爽开始斗法之前,司马懿曾经做过很多年的魏国军事主官。而且,还曾经亲自带兵,在前线和诸葛亮对峙。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家自然有能力去笼络那些军中士兵。而那些司马懿麾下的士兵,他们也认司马家的这块招牌。
而按照当时的社会管理制度,一般士兵退伍之后,国家其实就不再管任何事情了。老兵们退休之后,如何谋生,去哪里生活,这些事情,国家一概都不管。所以,这就给了司马家机会。很多老兵退伍之后,司马家完全可以友情介绍工作,不知不觉之间,把他们聚集到洛阳周围,同时还能让他们欠司马家的人情。关键的时候,司马家召唤他们,他们也会来。
有可能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家找这些死士过来的时候,给他们的理由,根本就不是来政变或者来打架,可能就是说让他们来给司马家帮忙干活,做点府上的杂务。对于这种事情,这些人肯定不会拒绝。而等他们来了之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个时候,他们想走已经走不了了。
只要他们赶走,司马家绝对会第一时间干掉他们。而且,就算他们跑得掉,事后追究起来,只要他们去了司马家,一定也洗不干净自己,还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一个阳谋,以当时司马家的布局,只要让他们来到司马家这边,接下来就已经由不得这些死士了。
至于说这帮人被招来之后,能不能帮司马家打仗,这事其实反倒不用太担心。且不说这三千死士里面,有多少个人是退伍老兵,真的上过战场。就算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农夫,只要把他们找来,让他们一拥而上,这事其实就已经成了一半了!
这事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因为现代的职业士兵,确实和普通人差距很大。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在乱世,男人拿起武器就是士兵,这事其实很正常。而在政变方面,类似的情况其实也不是没发生过。
比如说,距离高平陵之变四百多年之后的唐朝,大概在武则天去世几年之后,唐朝就发生了这样一场奇葩的政变。武则天去世之后,先是她的三儿子即位。然后武则天还有一个四儿子,这个四儿子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而那个老三去世之后,老三的媳妇韦氏,曾经一度把持大权。而且在老三去世之后,韦氏把京城内所有的关键职务,包括禁军高层的几个官职,都给了自己的娘家,基本上已经控制了整个京城。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四的儿子李隆基,忽然就联系了自己的几个朋友,凑了两三千人,直接就开始进攻皇宫。这李隆基那几个朋友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经在禁军内部任职的,当时麾下大概管着一千人左右,负责打开皇宫大门,然后作为政变主力。而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临时召集来的。
更离谱的是,这里面大概有一两百人,就是京城内一个叫钟绍京的普通官员家里的家丁。这帮人当中,有厨子、花匠、看大门的管事……而这帮人跑去皇宫发动政变的时候,甚至手里连武器都不全。有的人手里,拿的甚至是锄头或者菜刀之类的东西。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后来却偏偏政变成功了。这场政变,就是历史上的唐隆政变。后来,李隆基也正是凭着这个政变,干掉了自己的三大娘,把自己老爹扶上皇位,然后自己又做了皇帝。
所以,政变这种事情,和真正的战场厮杀,其实是不一样的。兵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是最关键的。而且,如果这三千死士在城内战斗的时候,遇到了太大的折损,这帮人自己也会崩溃。估计死个几百人,这帮人就会彻底崩溃,然后开始四散逃窜。
但问题是,当时在洛阳城内,以司马懿的身份,根本就没人能组织军队,及时镇压这些死士,这才给了他们机会。另外,司马家的司马师,之前做过中护军,也就是守卫皇宫的将军。这就导致皇宫守军这边,很多人都会听司马师的命令,不会有太强的抵抗。
这样一来,靠着这三千死士,司马家自然可以成功政变,而且不会遇到太大的折损。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司马家养这三千死士,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这事必须得多解释一下,因为经济基础,从来都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如果没有钱,司马家是绝对搞不定这三千死士的。但问题就在于,就算司马家再有钱,他们也不可能直接养这三千人好几年的时间!
养三千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拿现代的经济环境举个例子:假如司马家生活在现代,想要养三千死士。一个死士,一年就算发十万的工资,三千死士,每年光是工资就需要三个亿。而司马家准备这个计划,至少用了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司马家真的完全养着这三千人,光是工资就需要十五个亿!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动,现代肯定会让其他人注意到,在当时其实也是一样的。司马家虽然有点钱,也有点家产,但是肯定没达到能白养三千人的地步。不过,因为当时司马懿官职比较高,有一项特殊待遇,那就是嫁娶丧葬取给于官。
也就是说,司马家的大型开销,国家可以直接给报销。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家也可以用国家的钱,去给自己办事,去给那些死士好处。
所以,史学家们猜测,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司马家对死士的‘养’,可能并不是真的完全负责他们的生活和开销,而是单纯给他们找了份工作,但这份工作背后的老板,其实还是司马家。所以这些人平时自己可以赚钱,根本不需要司马家掏钱。只不过他们落脚的初始资金,是司马家给的,所以他们欠了司马家人情。
这样一来,后来司马家有事,让他们过去帮忙,他们自然要去。但是等到了司马家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要帮的忙,原来是政变。这时候有人想走,但是已经走不了了。
而接下来,到了进行政变的时候,因为司马家筹划已久,洛阳城内的抵抗也不强烈。这三千死士,基本上也没遇到什么抵抗,更多有点类似于凑数的嫌疑。这种情况下,司马家在政变前许诺给予高官厚禄,政变的时候又不是特别危险,这帮人自然就是司马家的‘死士’了。
说到底,这些死士在政变之前,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更不知道政变的事情。如果要养三千个‘荆轲’那样的死士,那估计最后把司马懿肾卖了,他家也养不起。但是如果只是找三千个欠了司马家人情,可以为司马家出去打个架的人,这事以当时司马家的地位和财力来说,还是做得到的。
人身依附
[微笑][鼓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