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两个葫芦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5-31 06:26:40

古话说“近山不要妄用柴,近河不要妄用水”,这就是说该用的应当用,不该用的就不要糟践。要是只管好吃懒做,流水样花钱,金山也有用尽的时候,更不要说胡作非为瞎折腾了。

话说在老岭(现在叫祖山)的山脚下,有一个村庄,住着兄弟俩。早在弟弟十来岁那阵儿,哥哥就生了外心,自以为年轻力壮,与兄弟和老妈一起过日子吃亏硬是逼着老妈把家分了,自己单独立个门户。老妈苦挣苦熬地把小儿子拉扯到十六岁上,便撒手而去了。

兄弟俩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两个大门对着一条小河沟,河沟边上一排排的柳树,枝青叶绿,小河沟里流水哗哗,好看极了。一进三月,不等柳絮飘,燕子就飞来了,它们飞到人家的房屋里去修旧窝或垒新窝。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小燕子的身上。

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哥哥尽管日子比弟弟过得好,他的心里却老是装着无底洞,嫌钱财进得少,嫌干活得流汗,这也不满足,那也不顺心,整天拉拉着个驴脸,没有一个欢喜模样。弟弟则整天乐呵呵的,干完田里的就收拾家里的,屋里屋外总是拾掇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燕子不进愁家不进愁房,虽说哥哥家房高屋大,燕子却不进他的家门。弟弟住的是三间茅草小屋,每年开春都有一对燕子飞到屋里的房梁上寻找旧窝。弟弟也总像盼亲人一样盼着燕子归来。这一年春天,三月三刚过,弟弟家的燕子就双双从南方飞回来了。弟弟在灶屋的窗子上,总留着一个格子不糊纸,方便燕儿飞进飞出,也叫“燕道儿”。燕子们叽叽喳喳、呢呢喃喃地叫着飞进飞出,口含泥巴补好了旧窝,下了蛋。时间不长,小燕儿就孵出来了。大燕从早到晚忙着打食喂小燕儿,一天一天地,每逢大燕含着食飞回来的时候,一溜五个小燕子就都把头伸出窝来,张着小黄嘴等着大燕喂食。弟弟高兴地望着,心里还惦记着小燕儿啥时候能出窝儿。

谁知道鸟儿也有闪失的时候。有一天晌午,弟弟下地干活回来,只见两个大燕在院子里转着圈地飞,叽叽喳喳叫得那么急,见弟弟进了院,一扇翅膀都落在他肩头上。弟弟走进屋一看:哎呀!一只小燕儿不知怎么打窝里掉到地上。他连忙弯腰把它捧起来。小燕刚刚长毛,亮晶晶的小圆眼睛,金黄色的小嘴,那红红的小腿却被跌断了。弟弟心疼得不得了,仔细地把跌断的小腿接起来,用红布红线包扎好,又把它送回窝里去了。在小燕子学飞的时候,那条腿已经长得好好的了。两只大燕领着五只小燕儿在房前屋后,飞来飞去,直到菊花开柳叶黄,才一起朝南飞去了。

来年的春天,叶又绿花又红,弟弟把燕子又盼回来了。两只燕子在他的头上盘旋了一阵子,一齐落在他的身前,其中一只从嘴里吐出一粒葫芦籽儿。弟弟把它捡起来,看了看觉得金晃晃的那么耀眼。他越看越爱惜,就挖了一个坑,把它种在了窗户前边。春风刮,萌芽发,不几天工夫,就从土里钻出芽来,很快便长出一片一片的大叶子。弟弟用木棍搭起一个葫芦秧架子,蔓儿刚爬上架,就开了一朵喇叭样的小白花儿。花谢之后,结了一个葫芦,那葫芦没几天就长得有拳头那么大。弟弟又浇水,又施肥。哈!进了六月,葫芦已经长得跟洗脸盆那么大啦!翠绿晶亮,沉沉地吊在葫芦架上,看看,真叫人喜欢。

几场霜后,燕子又飞回了南方。葫芦叶也发黄了,一个又大又光亮的葫芦结成了。用锯拉开一看,哎呀!里面尽是明晃晃的金瓜子,整整地掏出一升呢。都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哥哥很快知道了这事儿。他眼红猴急地盘算:要是燕子也能给我含一个葫芦籽儿,如果我能得到那么多金瓜子,那就吃香的喝辣的,就不用干活儿了。算计之后,便上赶着跟弟弟说:“爹妈就生了咱弟兄两个,好赖也是亲哥们,你富了,也不能不管我,咱俩换换房子吧。”弟弟是个老实人,觉得哥哥既然开了口,自己也不好推脱,就应了下来。

哥哥搬进了弟弟的茅草屋,天天盼着燕子快回来。冬去春来,燕子果然又飞回来了,也嘴里含着泥巴补好了旧窝,下了蛋。四月底,小燕子又破壳而出。哥哥两眼瞅得直冒火,就是不见小燕子掉下来。

有一天,哥哥趁着大燕出去打食的工夫,他故意把一只小燕戳下来,弄断了腿。大燕打食回来,哥哥又当着大燕的面,包扎好小燕放回窝里,小燕还疼得“吱吱”直叫呢!哥哥又假惺惺地说:“燕子啊!我侍候了你大的,又救了你小的,明年回来可别忘了给我也衔回一粒葫芦籽来呀。

深秋十月了,燕子又飞回了南方。转年春天,燕子飞回来的时候,也给哥哥衔回一粒油光溜滑的葫芦籽儿,哥哥也把籽儿种在窗前。几天之后,冒出两片芽瓣儿,长了叶,伸了蔓。哥哥用老粗老粗的木头,结结实实地搭了一个葫芦秧架子,蔓儿爬到架上,朝天开了一朵白花。哥哥心里琢磨,就这么个长法,到秋后还不知要长多么大呢!弟弟的掏出一升金瓜子,自己的这个少说也能掏出二升。有这么多金瓜子儿,可着劲儿地花,也花不完啊!哥哥本来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营生也不干了,地也不种了,成天吃喝玩乐,赌钱,家产输光了,又到处借债拉饥荒。快到秋上,那些要账的人,这个出来那个又进了。哥哥总是指着架上的大葫芦说:“等葫芦熟了就给钱!”

河沟边上落满了金黄色的柳树叶,燕子又飞回了南方。大葫芦也熟了,长得光亮亮的有一人多高呢!到了用锯锯开葫芦的这天,债主们都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把院子占了个满满当当。大锯锯了几下,葫芦就“叭”地崩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棍,直唉声叹气。有人问他为啥叹气,老头说:“我是愁他这么多饥荒可咋还啊!”

哥哥直眼儿了,连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1 阅读:137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