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牛心山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6-01 03:37:14

古语说:偏心不得偏心济,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在青龙县东,紧挨着现在的祖山中学的西边儿,有一座小山,虽然不高,可长相独特,立陡立陡的,三面是悬崖峭壁,就跟刀劈斧砍的一样,只有西面一侧,有一条勉强一人可以通过的蜿蜓小道,手脚并用,可以爬上山头。如果仔细看看,此山还颇有些仙气儿呢。因为长相酷似牛的心脏,所以人们给这座山起了个名字叫“牛心山”。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祖山脚下王杖子村有个农夫,养了一头毛驴和一头黄牛。黄牛每天都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地干活儿,对主人忠心耿耿。而他的这头毛驴却处处偷懒、藏奸躲滑。拉车的时候,毛驴“拉捎”,黄牛“驾辕”。毛驴好像把拉车套拽得很直,可事实上,却一点儿力气都不用,车子的重量都落在了黄牛的肩上。农夫见黄牛累得浑身是汗,而毛驴却一个汗珠子也没冒出来,他想当然地认为:毛驴比黄牛的力气大。耕地的时候,黄牛只是低头默默地拉犁,而毛驴却总是斜着眼睛偷偷盯着农夫,一见农夫走近,它就赶紧地蹶子使两下子劲儿,完了之后,就赶紧跑到农夫的身边儿,伸出驴舌头去舔农夫的手,拿自个儿长长的驴脸往农夫的身上蹭,和农夫套近乎。终于,毛驴给农夫留下了一个忠心顺从的好印象。

话说有一天,黄牛和毛驴在碧绿青葱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农夫躺在松软的草地上,心情舒畅地数着天上的云朵。日头暖洋洋地照在他的身上,闻着身边的花草香味,听着树上小鸟的歌唱,于是农夫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突然,一只穷凶极恶的大灰狼从草窠里蹿了出来,向熟睡的农夫扑去。见此情景,吓得毛驴急忙躲到旁边的一个土坑里,缩成一团,趴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大气也不敢出,以至于把屎尿都吓出来了。黄牛也看到了主人有危险,却义无反顾,勇敢地迎了上去,挡在了主人的前面,用锋利的特角与大灰狼搏斗了起来,虽然身上被大灰狼咬伤了两疙瘩皮毛,但饿狼也受了重伤,黄牛一个劲儿地拼命往前冲,终于把大灰狼撵跑了。毛驴见到狼跑远了,就哆哆嗦嗦地从土坑里爬了起来,凑到主人的身边儿,用它那长长的驴脸把主人摇晃醒了。农夫看到了草地上的狼毛和血迹,知道自己在睡觉时来过狼,他也没有询问,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毛驴救了他,感动得用手抚摸驴脑袋,还给毛驴挠痒痒,又从兜里拿出好吃的美食给驴吃。毛驴一点儿内疚也没有,还舔着驴脸接受了。而对于从远处回来的浑身大汗淋漓、喘着粗气的黄牛却理也不理,眼皮子都不抬一下。老牛的申辩他连一句都听不进去。

收秋的时候,农夫没注意,弄丢了一袋子苞米。黄牛找了一上午,终于在路边的草窠里找到了,它用两只尖尖的犄角将装有苞米的口袋挑了起来,用头顶着,回到了家门口。刚进到大门,毛驴就从院里溜了出来,假装亲热地说:“牛大哥呀!你辛苦了,看把你累的,让我帮你拿拿吧!你快歇口气儿。”说着,用嘴叼起苞米口袋,就转身送进了农夫的房间。黄牛的这一点儿功劳也被毛驴据为了己有,黄牛的抗议依然毫无效果。

从此,农夫认为:毛驴又忠实又勤快又有能力,而黄牛又馋又懒又不会办事儿,做事儿慢慢吞吞,没有工作效率。于是,他把好吃的草料,如黑豆、炒苞米面儿等“料面子”都给了毛驴,而把碎米、烂秸秆都扔给了黄牛。可即使这样,黄牛却依然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对主人一如既往,毫无怨言。

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农夫要到“起河”的南边儿去买棉花,他嫌弃黄牛不中用,走路又太慢,就只用毛驴驾着车出发了。回来的时候,毛驴被累得龇牙咧嘴,“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恰巧又赶上“起河”涨水,农夫坐在车上,用鞭子指挥着毛驴从河水浅的地方过河,行至河中间时,水流湍急,一个大浪头打过来,漫过了车厢,棉花也沾了水,这样就更沉了。本来毛驴在平时就是白老鹳子逮前式——全仗着长嘴支着呢!靠着溜须拍马活着的,又走了这么远的路,这次,麻烦就真的找上它了。眼瞅着就腿肚子转筋,站立不稳了。毛驴觉得横着过河不如顺水往下走省力,于是,不听农夫的吆喝,径直向下游拉车,不管农夫怎么招呼和鞭打,毛驴就是不听,结果连人带车被卷入了滚滚的河水中。不一会儿,那头懒惰、藏奸躲滑、投机取巧的毛驴以及偏听偏信、被假象所蒙蔽的农夫,全被卷入了河水中,不见了踪影。

老黄牛在家里,每天都卧在王杖子村村头的小道上,苦苦等待盼望着主人能早些回来。日赶月,月赶年,转眼许多年就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黄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过。一连等了若干年,黄牛表达对主人的忠心示人,谁想到它的忠心感动了天地,立刻化作一座小山,形如外心,于是小山脚下的村子就叫牛心山了。

1 阅读:65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