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奇冤——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古来如此

聚光灯下的剧芷 2024-06-13 10:45:33

要说明英宗朱祁镇一生最大的污点,不是信错王振当了一年俘虏,也不是归国后做了七年阶下囚,而是杀错一人,追悔莫及。而那个被他错杀的人便是明朝第三人——国之守护者于谦。

想当年,瓦剌大军兵临城下,北京城内人人自危,若不是于谦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承担起天下兴亡的责任,力挽狂澜,明朝怕免不了要步南宋后尘。

是于谦在土木堡之战溃败,上皇被俘,十几万主力军队被歼,数十位文武大臣覆灭的险峻形势下,凭借自己的勇敢无畏和聪明智慧,击退了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保住了大明的江山。朱祁钰对朱祁镇归国一事百般阻拦,是于谦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它”让朱祁钰最终松口,答应接朱祁镇回来。由此可见,于谦是北京保卫战第一功臣,他对朱祁镇也并无亏欠。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不拥立新君,明朝怕早已成为一盘散沙。全国上下,都当感谢于谦,当机立断,守住了北京,保住了大明。而这样一等一的功臣,却不居功自傲,不邀功行赏,只是领取了一个少保的虚名。这种德才兼备,正直无私的人,简直世间少有。朱祁镇心里也非常清楚于谦的功劳,更知道他心有大义而不在意一己私利,所以才会在徐有贞的一再诬陷下,坚持“谦实有功”而没有动于谦。

于谦也没有想到,他一心为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一个人,最终也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他太坦荡了,所以忽略了身边的某些无耻之辈,最喜欢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事情,他忽视了古来如此的处世真理“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所以,他最终在自己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迎来了自己的宿命——斩决!

于谦的死,是徐有贞促成的。徐有贞何许人也,当年瓦剌军要进攻北京,徐有贞(那时还叫徐珵)主张南迁,遭到于谦厉声呵斥“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一腔正气,想稳定军心,而并不是真的要杀徐珵,甚至还在国家安定后向朱祁钰推荐过此人,这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只是朱祁钰一听到徐珵的名字,想到他就是那个主张南迁的人,觉得他品行太差,而一直没有用他。于谦没有办法,只好作罢,但徐珵觉得是于谦从中作梗,从此,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报仇的种子。

既然朱祁钰当权,他永无翻身之日,那就找机会反吧。所以当于谦的另一个敌人石亨(因谦太过正直而得罪的)找到他时,两人一拍即合。夺门之变后,明朝改天换日,朱祁镇重归帝位,徐有贞则成为第一功臣。他非常兴奋,自己终于有机会报仇了,然而,于谦为官清廉又威望极高,他根本找不到任何借口。但是,出于对于谦刻骨铭心的恨,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编造了一个谎言,说于谦有意请外地藩王继位,而反对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继位。本想借刀杀人,没想到朱祁镇不吃那套,坚持于谦有功不能动。徐有贞傻眼了,但是,很快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理由,于是他高声说道:“不杀于谦,此举无名”。一语惊醒梦中人,此话正中朱祁镇痛处,为了给自己“夺门之变”正名,于谦,你非死不可!

然而,说于谦欲立藩王,毕竟是徐有贞的谎言,查无实证也实在难办,然而,徐有贞却发挥了他不要脸的本领,一句“虽无显迹,意有之”而将徐谦定罪。此句臭名昭著的程度足以与秦桧那句“莫须有”匹敌,因此,徐有贞也凭借此句,可与秦桧并称,遗臭万年。

于谦被杀之后,朝廷派人去抄家,结果发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家无余财,唯一两样贵重的东西——蟒袍和宝剑(朱祁钰给他的赏赐),他给锁了起来,从未对人显耀。这就是于谦,明朝第三伟人,他坦荡的一生正如他那首诗一样,可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光明磊落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坦坦荡荡,无惧生死,但是他的死再一次向世人说明了一个处世真理: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古来如此!

抱歉,最近比较忙,没能如期更新!我会回来的!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同时,不忘生活的美好!注意身体,健康是福!

0 阅读:1

聚光灯下的剧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