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端午节:图腾崇拜和防疫,万千宠溺于一天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05 00:35:40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要么来源于天象崇拜,要么来源于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或者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丰送福、欢庆娱乐等。而“端午节”却是集万千宠溺于一身,几乎汇集了所有节日来源的重要因子,因此在民俗文化中被视为除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最初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这一天,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就是根据此天象演绎而来。端午正是“飞龙在天”吉祥日。

而“龙”这个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符号,最初发源于百越,从百越慢慢演化成全民族的精神象征。“百越”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随着民族融合,零散分布到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这些地区为什么崇拜“龙”?不用讲大家也应该明白:与水有关系嘛!直至今天,南方比北方的“龙”文化更为浓郁,其中就与“水”的因素相关很大。

龙舟竞渡

因此古代的百越民族以“龙子”身份引以为傲,龙舟竞渡最早是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龙舟竞渡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不过这个项目不断地得到全国人的热爱,从而显得其它的项目不那么出色罢了。

如果说“天象崇拜”和“龙图腾崇拜”为这个节日搭了个台子,那么文化传承则借着这天唱了出大戏。“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所以这天在数象上也最为“中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后来的文化明星、流量达人、文人风骨屈原先生以身殉国的故事,被融入到“端午文化”后,使这个节日更加声名鹊起。当然,还有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名人也来凑热闹,使端午节文人文化的气息更加浓郁。从这些演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是这些“名人”想凑热闹,而是民族精神需要有他们的风骨来支撑,“风骨”才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坚信的“图腾”。

屈原雕像

除了上面说的天象崇拜、图腾崇拜,端午节其实还是个“防疫节”,因为从这天开始,时令开始进入盛夏,气温的上升使得百虫千菌活跃滋生,人类的健康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所以,这一天民间有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也称“浴兰节”;这一天人们用菖蒲、艾草这些有一定防毒、防虫作用的草药来辟阴邪,所以又称“菖蒲节”“艾节”;而中原人称之为“恶月”,父母要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现在还流行用“青、红、白、黑、黄”五色线系臂、系足,戴香包,挂长命锁等,也是辟邪气的习俗延续下来的。还有吃大蒜、放风筝等等,都与健康、防疫有关。

0 阅读:0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