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名字都是“笑话”的比亚迪,凭啥悄然间成了中国汽车脊梁(下)

一半的诸葛 2024-05-09 16:56:36

这是文章下半部分,欢迎进入主页或者点击继续阅读,创作不易,麻烦帮点个赞,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有了资金,2009年比亚迪的发展更加得心应手,F3、F0和M6三款车全面出击,最终以全年销售44.8万台成绩成为了该年的中国自主品牌销冠,并且连续四年实现了翻式增长。

然而刚登上巅峰的王传福还没高兴几个月,就迎来了自己造车历程上最黑暗的时刻。2010年8月27日在河南郑州的一场汽车展销会上,比亚迪汽车的经销商和比亚迪汽车的官方人员当众大打出手,甚至声称宁愿支付高额的违约金也要退出比亚迪的销售网络。

实际上这一次打架事件,实则是经销商对比亚迪忍耐已久的必然结果。

原来自从2009年的爆发后,王传福就开始有些飘飘然了。2010年初就定下了80万台的销售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比亚迪正式陷入“唯销量论”的漩涡,品控管理开始被弱化。

同时比亚迪开始要求经销商大量压货。但由于比亚迪汽车的品控被弱化,销售出去的汽车问题不断。不管是网络还是民间,到处都充斥着对比亚迪的叫骂,销量也应声下跌。

当时现实的情况就是,比亚迪卖了大量的车给经销商,比亚迪是赚了不少钱。经销商手里却却积压了大批库存,亏损巨大。最终结果是比亚迪三百多家经销商集体退网。

面对才刚登上巅峰,又马上要面临生死考验的局面,王传福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并在2011年的股东大会上公开承认是自己过于好大喜功了,过分“唯销量论”了。策略调整后,比亚迪进入了为期3年的调整期。王传福亲自主管品控和技术以及优化管理团队和经销商网络。

在这个调整期里比亚迪的汽车事业不管是利润还是销量都大幅衰退,但不管日子过得有多难,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研究投入不管是资金还是精力从来没有缩减过,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储备也与日俱增

就在这时,王传福期盼已久的春天也悄然来临。由于体量庞大的传统燃油车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成为全球气候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汽车探寻更加环保的能源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201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次年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城作为试点城市开始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工作。

王传福十多年前就预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终于在国家层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可这又如何呢?

作为新产物,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始终饱受消费者的质疑,想将消费者从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燃油车上拉过来,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培育市场,王传福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战略。既然政府方面对新能源的态度是积极的,那就先从政府更容易掌控的公共交通切入。毕竟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里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一年的载客量就达几百万。先通过公共交通系统让新能源汽车和群众混个熟脸,最后在向私家车市场进军。

为此,2010年比亚迪研制出了首款电动大巴,不久之后,在深圳开始试运行,之后又在出租车市场推出了E6。

到了2017年,深圳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的城市,所运行的车辆的品牌基本都是比亚迪。比亚迪的电动巴士并不局限在深圳,还成功打开了其他城市甚至海外的市场。2015年,比亚迪在英国伦敦发布了第一款纯电动双层大巴,并在美国拿到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此外,在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身影。

2012年4月,特斯拉强势登陆中国市场,凭借着时尚的外观设计,强大的科技感以及惊人的营销能力,立马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且特斯拉在中国的首批交付用户主要集中在IT精英群体上,其中级就包括小米的雷军以及理想汽车的李想。

而这些特斯拉用户的评价也很加分——“就像是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一旦用过智能机,很难再退回到功能机。”

面对特斯拉的成功,王传福很是不服气,并放出“狠话”:“比亚迪一旦启动电动汽车家庭消费市场,分分钟可以干翻特斯拉。”

毫不意外,王传福的“豪言”迅速招来一通群嘲,没有人将比亚迪当回事。

2013年12月,搭载比亚迪第二代DM技术的“秦”正式亮相。“秦”可以在混合动力、纯电动两种工作模式下运行。混合动力模式下,“秦”的的零百加速仅需5.9秒,百公里油耗仅需1.6升。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为70km,日常上下班通勤基本能满足。

“秦”的综合的表现打破了当时国内自主品牌的性能天花板。伴随着“我是趋势,我是秦”的口号,“秦”一上市就大受追捧。

比亚迪“王朝”正式开启。

2014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局,一时间市场上风起云涌,比亚迪也决定不再蛰伏。

首先为了摆脱“土”标签,比亚迪于2016年重金挖来曾经担任兰博基尼和奥迪设计总监的沃尔夫冈.艾格担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

在艾格的操刀下,2017年9月上市的比亚迪宋max一上市,神似龙眼的大灯,龙须线条的设计经验了所有人。这是中国元素第一次在汽车设计上得到体现。宋max也被媒体评为最时尚家用MPV。

相比好评如潮的外形设计,宋max的内饰设计却引来了大量的吐槽声。槽点主要来自于,这款车的按键全部传统的字母标识,全面采用了中文。好不容易摆脱了“土”外形,却想不到内饰的“土”味更重了。

对此,王传福说,汉字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东西,哪怕是错的,我们也要坚持。如今,随着国民文化日益自信,汉字标识确实得到了主流的认可。

自2014年开始发力,比亚迪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霸榜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然而随着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在2019年正式投产,凭借这model 3得以国产,售价直降12%,这一年特斯拉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称号从比亚迪手上抢走。

这一年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11.39%,利润仅为16亿元,同比下降42%。活下去,在这一年成了王传福最大的愿望。但即使日子过得如此艰难,都没有动摇王传福对技术研发的信心。这一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84亿元,是年利润的5倍多。

然而,不好的消息远不止于此。先是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的最大竞争对手宁德时代宣布和特斯拉强强联手,签订量产供货定价协议。另一边,由于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自7月份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开始了连续5个月的下滑。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只有5%左右。努力了十几年依然是在原地踏步。

这一切,对王传福来说,就犹如等待了16年的春天,却只吹来了一阵春风,就悄然进入了寒冬。

转机出现在了2020年3月,王传福向市场掏出了一个王炸产品——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通过结构创新,一举扭转了以前磷酸铁铝电池与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相比,能源密度低,续航能力弱的劣势。使磷酸铁铝电池在相同体积下,能量密度提高了50%,这就意味着续航能力提高了50%。

在安全性能方面,同样是针刺测试,三元锂电池会冒烟起火,而刀片型磷酸铁铝电池则可以非常稳定,不起火。

将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终于在这一刻一飞冲天!

三个月后,比亚迪精心打造的旗舰产品——汉,成为首款搭载倒排电池的产品横空出世。上市四个月销量就破万。正式向特斯拉的model 3发起反击。

次年,比亚迪又掏出DM-i超级混动,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长处合为一体,让客户既能享受近似于纯电的体验,又不用担心续航问题。

最终2021年,比亚迪在乘用车市场销量72万台,其中有53万台是新能源车,占比达73.6%。

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总体销量中占比暴增到95%。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比亚迪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2022年4月3号,比亚迪全球第一家宣布今后彻底停产燃油车的车企,正式向全球的传统燃油车厂商发起了冲锋。

就在当月,比亚迪销量增长300%,有六款车销量过万。其中秦、汉、海豚三款车杀入车市销量的前十。

注意,这一次销量排名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排名,而是包括燃油车在内的整个汽车市场。

最终4月份结束,比亚迪的销量力压一汽大众和广汽丰田首获中国车市销冠,这既是新能源车企第一次在销量上超过燃油车品牌,更是自1984年上汽大众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中外合资模式以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首次超越合资汽车,拿下月销冠军!

这一年,比亚迪最终以186万台的销量反超特斯拉,顺利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头衔抢了回来。

2023年比亚迪趁热打铁,发布全新豪华品牌“仰望”,并推出了仰望U8和U9起售价分别为109.8万和168万,正式进军百万级豪车市场。

当看到U8以难以想象的惊人马力攀上荒漠,越过溪水;U9,那夸张的底盘机动性,我们才恍然发现,百万豪车的标准已经被比亚迪重新定义。

至此,比亚迪实现了十万到一百万区间的车型全覆盖,实现了从入门到豪华的产品布局矩阵。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覆盖全部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企。

2023年,比亚迪的销量更加恐怖,达到了惊人的302万台,成为全球第九大车企,而在2024年的3月份,比亚迪的排名更是上升到了全球第6。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更是稳坐全球第一宝座。

王传福将曾经吹出去的牛,逐一实现了。这是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更是属于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

当有网友拿着当年马斯克嘲笑比亚迪的视频再次询问马斯克时,马斯克没有了曾经的轻蔑,而是尴尬地表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比亚迪是一个很强劲的对手。”

这是比亚迪汽车的故事,更是中国汽车的缩影。中国汽车一路走来,承载了太多嘲笑和质疑。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有创造世界品牌的基础和实力,打破传统汽车格局势在必行。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必将到来,中国汽车有朝一日必将闪耀世界。

0 阅读:0

一半的诸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