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10月,当楚汉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刘邦和项羽正在荥阳地区拼命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北省井陉县,也发生了一场大战。
参与这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韩信统领的一部分汉军,以及项羽分封出来的赵国。
这场战争,后世称之为井陉之战。战争最后的结果,也是以韩信胜出,赵国全面败亡而结束。提到井陉之战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是提到这场战争的另外一个名字,绝大多数中国人,肯定都听说过。
这场战争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背水一战!
这场井陉之战,无疑是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节点。正是因为在这场战争当中,韩信打赢赵国,所以接下来才有了横扫北方的底气。而从楚汉战争的大背景来看,如果这场仗韩信打输了,刘邦集团就不可能横扫北方,也不可能有机会进攻项羽的后路。
要是那样的话,整个楚汉战争的结局,或许就截然不同了,汉朝说不定也就没有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背水一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代兵仙韩信,为什么会被人逼到这个地步?从整个楚汉战争的角度来说,这场井陉之战,到底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想要真正说明白这场井陉之战的前因后果,我们得倒退一下,从之前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开始说起。
就在井陉之战开打一年半之前,项羽刚刚在咸阳大封十八路诸侯。提到这场分封,后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项羽做错了。大家都觉得,项羽当时就不应该让刘邦就藩汉中,而且应该自己选择就藩关中。
但实际上,项羽进行分封的时候,其实是很聪明的。至少从分封格局来看,当时项羽是进行过仔细思考的。
项羽的策略,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把当年的战国七雄,全部肢解。秦国和楚国都被一分为四,齐国被一分为三,韩赵魏燕则是被一分为二。按照这种分封策略,接下来,不管哪一个国家的旧贵族,想要真正复国,首先都得先和自己国家的另外一部分打仗。
而他们一旦开打,这时候项羽就可以凭借着霸主的身份,直接插手这些战争,然后就可以不断扩张地盘了。
至于说后来刘邦暗度陈仓,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彻底拿下了关中。然后又迅速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围攻项羽。这些事情,确实是超出了项羽的预料。但这个结果,只能说明刘邦集团猛人太多,战略水平比较高,而不是说项羽的分封策略,就真的一无是处。
至少从当时的局面来看,项羽的这个分封策略,其实还是很高明的。
刘邦和项羽的剧情,我们暂且不说,先说韩赵魏燕四国这边的情况。
当时按照项羽的分封,当年战国时期魏国的土地,被分为了西魏王魏豹与殷王司马卬;韩国的故土,被分给了韩王韩成和河南王申阳;赵国的故土,被分给了代王赵歇与常山王张耳;燕国的故土,则是被分给了燕王臧荼和辽东王韩广。
按照项羽的策略,因为各国的旧贵族,都想恢复自己的故土。所以,这次分封之后,各国内部是一定会开战的,这样项羽才有插手的机会。而这些诸侯王刚刚就藩之后的几个月里,历史的剧本,也确实是在按照项羽谋划的方向发展。
首先开启内战的,是山东的齐国。之前项羽把齐国一分为三,但是没想到的是,后来齐国这边,出了一个叫田荣的人。这个田荣能力比较强,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把齐国这边搅得天翻地覆,然后很快统一了齐国的大部分地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项羽选择首先率兵去齐国平叛。
在齐国爆发内战的同时,燕国、赵国以及秦国,几乎也同时爆发了战争。秦国那边的战争,就是刘邦指挥的暗度陈仓之战。这属于楚汉战争的历史主线,大家一般都比较熟悉。
相比之下,燕国和赵国这边的故事,其实很精彩。
先说燕国这边。
燕国这边,当时有两个王,一个是燕王臧荼,另一个是辽东王韩广。之前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就派兵去各地,帮助六国复国。当时被起义军派到燕国这边的军队,带头人就是这位辽东王韩广。
韩广早年其实并不是燕国人,他是土生土长的赵国人。但是没想到的是,大概是秦朝对于燕国故土这边,压制的太狠了。所以到了燕国这边之后,韩广迅速就开始攻城掠地,而且深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甚至就连很多燕国旧贵族,也很喜欢韩广。
所以后来,大家在恢复燕国的之后,直接就把这个韩广,推上了燕王的宝座。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选择当年燕国的王族后裔出来管事。
而燕国复国之后,恰好当时巨鹿之战即将开打。为了增援赵国,韩广就派了自己手下的大将,带着一部分军队去参加巨鹿之战。这位率兵参加巨鹿之战的大将,就是臧荼。
接下来,臧荼带着人参加了巨鹿之战。后来又跟着项羽,一路打进了关中,占领咸阳。所以,项羽进行分封的时候,就把这个臧荼算上了。反正当时项羽的核心诉求,就是让各地不断打仗。同时,也要让这些跟着他一起进函谷关的人,都得到好处。
这样算下来,臧荼被分封为一个王,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这样,按照项羽的安排,燕国被彻底一分为二,分别由臧荼和韩广两人统治。
显然,从韩广的角度来说,这个结果显然不能接受。韩广本来管着整个燕国故土,结果自己的大将出去转了一圈之后,回来就要分自己一半的土地。这个结果,不管是谁,肯定都接受不了。
所以当臧荼回到燕国之后,没过多久,燕国内部就开始打仗了。
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一直到井陉之战结束,燕国这边都在忙着内战。在这个过程当中,韩广和臧荼开始拼命,最后以那位大将臧荼的胜利而告终。但同时,因为韩广和臧荼在内战,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燕国这边,暂时也就没有插手外部的能力。
而燕国以外,当时也是到处都在打仗,没谁有精力去管燕国这边的事情。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燕国这边可以当成一个独立的战场。而这个结果,对于接下来韩信主持的那场井陉之战,最大的影响就在于:韩信和赵国双方,都不用再考虑燕国这边的任何影响了。
说完燕国这边的情况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三晋这边。
在战国时代之前,韩赵魏三国原本同属于一个强大的晋国。所以,韩赵魏往往也被称之为三晋,这三个国家之间,往往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战场。
之前按照项羽的分封,三晋地区被一分为六。但实际上,真正就藩的诸侯王,其实只有五个人。这其中的韩王韩成,在戏亭分封之后,直接就被项羽给软禁带走了。
这主要是因为,这个韩成的立场,比较倾向于刘邦集团。韩成是当年韩国王族的后裔,在秦末起义的时候,虽然也曾经自己起兵争夺天下。但是奈何这个韩成本事比较一般,打了一圈之后,也没打下什么地盘。
但是好在,这个韩成手下,有一个超一流的大臣,名叫张良。
没错,就是那位谋圣张良。
很多人认为,张良一直都是刘邦麾下的大臣,这其实是错的。实际上,张良祖上是韩国的丞相,所以在秦末起义的时候,最开始张良也是韩国王族麾下的大臣。但是后来,刘邦扶持了韩国王族,也就是这位韩安。而韩安则是派出了张良,带领韩国的军队,跟着刘邦一起西入关中。
所以项羽和刘邦吃鸿门宴的时候,张良才会在刘邦身边。但那个时候的张良,真正的身份,其实是韩国的大臣,他的领导其实是这位韩安,而不是刘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戏亭分封之后,项羽觉得韩安和刘邦走的太近。如果让韩安直接就藩的话,就等于是让刘邦多了一个坚定的盟友。所以,分封之后,项羽直接就把韩安软禁带走了,带去了西楚那边。而韩安领导的韩国,接下来的几个月当中,暂时也就成了无主之地。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地盘,当时都是由张良代为管理的。
等到楚汉战争开始之后,因为张良站到了刘邦那边,所以项羽一怒之下,直接就把韩安给杀了。因为这个原因,张良才彻底倒向了刘邦,彻底刘邦麾下的谋士。
而韩国的另外一部分土地,则是被分给了河南王申阳。这个申阳在历史上就真的只是一个配角了,他原本是赵国的大臣,而且是赵国那边一个大臣张耳的大臣。只不过是因为他恰好参加了巨鹿之战,而且又带兵平定了洛阳地区,所以才会被项羽封王。
在之后的混战当中,这哥们的戏份其实也不多,大家可以不用太过重视这个人。
魏国那边,当时被分给了西魏王魏豹,以及殷王司马卬。这俩人在历史上同样也不是什么重要角色,而且都属于那种墙头草。在楚汉战争当中,这俩人发挥的影响其实都很有限。
当然,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俩人还是有点影响的。因为魏豹的媳妇,后来被刘邦抢走了,然后给刘邦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而司马卬在几百年之后,有一个后代叫司马懿。
三晋之中,相对来说,最有影响力的,其实就是那个赵国了。对于赵国这边的情况,我们就必须得着重多说一下了。
赵国这边有两个牛人,一个叫张耳,一个叫陈余。
张耳和陈余,早年曾经是过命的好兄弟。而这其中的张耳,早年还曾经很有钱。刘邦年轻的时候,去张耳家乡那边游历,还曾经给张耳做过门客。
这段关系,直接影响了楚汉战争期间的历史走向。
因为张耳和陈余关系比较好,所以这哥俩在秦末起义的时候,就直接一起去投奔了陈胜吴广。后来,陈胜吴广派兵前往各地,去帮各地旧贵族复国的时候,这俩人就被派到了赵国。
当然,被派到赵国的时候,这俩人都不是老大。当时起义军在赵国这边的老大,名叫武臣。而这个武臣到了赵国之后,就直接自立为王了。
再之后,这个武臣在那场秦末乱战当中,直接被干掉了。而武臣被干掉之后,张耳和陈余这两个人,就成了赵国境内最有势力的两座山头。不过鉴于之前武臣被杀的事情,这对好兄弟商量了一下,觉得如果他们要是称王的话,最后结果估计也会和武臣差不多。
所以,这哥俩琢磨了一圈之后,最终决定,去找当年赵国王族的后裔出来,担任新的赵王。而他们两个人,则是做这个新赵王幕后的权臣。
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俩人在赵国境内找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一个赵国王族后裔,这就是赵歇。此后,赵歇被立为赵王,张耳和陈余两人,则是一个做丞相,一个做大将,两人平分了赵国的权力。
两人拥立赵歇这件事,在秦末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这件事,直接引发了巨鹿之战。
简单来说,两人拥立的赵王之后,很多赵国旧贵族迅速前来投奔他们,赵国的国力迅速飙升。此后,那位秦国大将章邯,就开始率兵前来镇压。北方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也开始迅速南下。最后,双方合围之后,直接把张耳和赵歇这个新赵王,全都给困在了巨鹿城内。
至于那个陈余,作为赵国此时的领兵大将,则是在秦军合围之前,就逃离了巨鹿。此后,陈余又在外面收拢残兵,打算破开秦军的包围,营救自己的好友。但是结果,在秦军的包围之下,陈余根本就打不进去。
所以再之后,赵国只能向其他国家求救。而在其他几个国家的援军当中,便以楚国派来的军队最多。后来,楚国援军中的二把手项羽,干掉了一把手宋义,然后自己带着兵一顿猛冲,冲垮了王离兵团,彻底救下了被困的赵国君臣。
这就是巨鹿之战。
等到巨鹿之战打完之后,赵国虽然转危为安了,但是张耳和陈余这对好兄弟,却彻底翻脸了。张耳坚持认为,陈余之前没有出力,他想等着自己被困死之后,独吞赵国。所以,巨鹿之战打完之后,张耳就以那位赵王的名义,直接收了陈余的兵权。
至此,赵国的这对好兄弟,彻底闹翻了。
等到项羽分封的时候,项羽考虑到张耳比较牛。再加上项羽本来就想搅乱局面,彻底搞乱赵国。所以接下来,项羽就直接把赵国一分为二。原本就是赵王的赵歇,此时被改封为代王。至于原本作为赵国丞相的张耳,则是被封为常山王。
这个结果,对于张耳本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那些赵国旧贵族来说,恐怕就无法接受了。在这次分封之前,赵国原本是一个整体。但是此时赵国境内最有实力的丞相大人,却直接分走了一半赵国。
所以这个时候,之前已经被一撸到底的陈余,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此后,陈余直接起兵,宣称张耳背叛了赵国,直接和张耳开战。而赵国这边,很多旧贵族也对张耳很不满。再加上那位代王赵歇,本人也很有实力。最终,在大半个赵国的围攻之下,张耳不出意外,很快就战败了。
战败之后的张耳,想了一圈之后,就想到了刘邦。此时刘邦已经横扫关中,实力比较强。再加上双方早年交情就不错,于是这个时候,张耳就去投奔了刘邦,希望刘邦能够帮他复仇。
而赵国这边,对于那个赵王赵歇来说,这个结果恐怕也并不是太乐观。因为自此之后,陈余就开始在赵国一家独大了。
所以接下来,赵歇主动把赵国一分为二。自己做赵王,而陈余则是做代王,和他平起平坐。但对于这个结果,陈余依然不接受。当时陈余派来自己的部下,去代替自己接收代国。至于他自己,则是继续留在赵歇身边,帮助赵歇处理政务。
一句话,当时的赵国,已经近乎完全统一。名义上赵歇虽然是赵王,但实际上却是陈余管事。
以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和韩信没什么关系。但这些事情,恰好是接下来井陉之战开始的原因。
当北方发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时候,刘邦已经暗度陈仓,拿下了关中。而项羽这边,当时则是还带着主力,在山东那边和田家拼命。所以接下来,刘邦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尽快打倒项羽。
商量了一圈之后,最后刘邦集团得到了一个结论:想要尽快干翻项羽,就必须要联合其他诸侯王,一起围攻项羽。齐国此时正在被项羽进攻,田家就是刘邦的天然盟友,这个肯定可以拉拢。楚国是项羽的后花园,短时间内就别考虑了。燕国太远,此时又在内战,根本不管外边的事情。
这样算下来,最值得刘邦花心思攻略的,也就只有三晋地区了。
所以接下来的四个月当中,刘邦开始软硬兼施,说服三晋这边的几个国家,一起跟着他围殴项羽。在刘邦的安排下,韩国的本来就倾向于刘邦,直接站到了刘邦这边。而这个结果,也导致韩国的国王韩安被杀,张良彻底倒向项羽。
韩国的另外一半,那位河南王申阳,也没怎么抵抗,这个申阳原本就是张耳麾下的大臣,此时张耳都已经投靠了刘邦,那申阳自然也倒向了刘邦。所以当刘邦率军抵达申阳这边之后,申阳直接投降了,后来则是再没有任何记载。
魏国那边,西魏王魏豹,见到此时局面有利于刘邦,直接就倒向刘邦了。至于那个殷王司马卬,本来还想做骑墙派,这期间反复了几次。奈何这哥们能力比较差,连骑墙的资格都没有。后来跟着刘邦一起打项羽的时候,直接被刘邦当枪使,死在了项羽的碾压之下。
唯有赵国那边,有点小问题。
赵国那边,当时已经完整复国了,此时也算是实力比较强。当刘邦派人去和赵国那边沟通的时候,赵国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刘邦必须帮他们干掉张耳,然后他们才会考虑和刘邦联合。
此时刘邦急于进攻项羽,但是又不想直接杀了投奔他的张耳。所以这个时候的刘邦,就耍了个花招。他找了一个和张耳很像的死囚,把这个死囚的头颅,送给了赵国那边,骗过了赵国。而赵国这边被骗之后,因为比较忌惮项羽,倒也答应了刘邦的请求,跟着刘邦一起去打项羽。
就这样,短短三个月内,刘邦就得到了整个三晋地区的支持。接下来,刘邦和三晋地区的这些国家,直接组成了五十六万联军,大家一起杀向了项羽的老窝彭城。但没想到的是,项羽实在太能打。此后,项羽只用了三万人,就正面打垮了这五十多万联军。
这就是历史上的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打完之后,刘邦好不容易逃到了荥阳地区,凭着虎牢关那边的天险优势,好不容易暂时挡住了项羽的进攻。但是同时,三晋那边的盟友,见到此时刘邦战败,也都再倒向了项羽。
当然,说是三晋,但其实只有赵国和魏国故土而已。因为此时的韩国,已经被刘邦彻底吞并了。韩国原本被分给了韩王韩安,以及河南王申阳。韩安被杀之后,刘邦又从韩国王族后裔当中,选了一个叫姬信的人,继续做新的韩王。而那个申阳,他本来是张耳的部将,这时候张耳在刘邦这边,申阳自然也就彻底投靠了刘邦。
所以,当刘邦在荥阳地区,暂时挡住项羽,并且派韩信开始攻略北方的时候。韩信实际要打的,其实就是魏国、赵国以及燕国这三个国家。这其中,赵国此时已经统一,燕国即将统一。只有魏国,此时还分别由和西魏王魏豹,以及殷王司马卬统领。
在战国中后期的时候,魏国本来就不是特别强。再加上此时又处于分裂状态,而且之前膨化才能之战的时候,殷王司马卬还直接战死了。
这样算下来,韩信出动之后,首先要面对的,自然就是那个魏王魏豹了。
韩信打魏豹这一战,实在是没啥值得多说的,因为双方的指挥能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次元。当时魏豹想要凭借黄河天险,守着渡口阻击韩信。没想到韩信直接故布疑兵,用麾下仅有的一些大船,做了疑兵,佯装要进攻魏国那边的渡口。
但实际上,韩信自己则是带着主力,让麾下士兵坐在木盆里,划着俩擀面杖就过河了。
这事在后世被编成了笑话,但是在正史上确实是出现过的。当时韩信军队过河的时候,划水的可能不是擀面杖,但是坐着的确实是各种木盆。
等到韩信率军过河之后,以韩信的指挥能力,自然就只能是一面倒的碾压了。所以没过多久,韩信就俘虏了魏豹,拿下了整个魏国。
俘虏了魏豹之后,这个时候的三晋地区,就只剩下赵国还存在了。
但同时,赵国也是最强的。
此时韩信不但要面对一个完整的赵国,更关键的是,这时候他手里的军队,其实并不算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刘邦正在荥阳那边,和项羽进行对峙。项羽本人实在太猛,刘邦想要挡住项羽,就只能靠人海战术。
这时候汉朝大部分的军队,其实都在荥阳那边。能分为韩信这边的军队,其实很少。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一战,终于爆发了。
公元前205年九月,就在魏豹刚刚战败不到两个月之后,韩信便果断率军东进。
据史学家推测,井陉之战开打之前,韩信能拿出来进攻赵国的军队,应该也就在三万到五万之间。但是同时,进攻赵国之前,刘邦还派了一个很关键的人过来。这个人,就是张耳。张耳在赵国故土这边,还是很有威望的,这有利于韩信接下来控制赵国。
当然,就算是有了张耳的协助,短时间内韩信兵力不足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当时韩信手上,能用的也就是这三五万军队。反观赵国那边,当时赵国虽然复国不久,但是已经可以轻易拿出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这仗该怎么打呢?
考虑到己方兵力不足,韩信决定,先捡软柿子捏。之前赵国这边,张耳被赶跑了之后,陈余独掌大权。当时作为赵王的赵歇,直接把整个赵国一分为二,把代国封给了陈余。但是同时,陈余没有去就藩,只是派了自己麾下的大臣夏说,去代表他控制代国。至于陈余自己,则是留在了赵歇身边。
也就是说,此时的代国,要更好打一些。
所以,韩信东进之后,直接把目标锁定到了这个代国头上。面对韩信的进攻,那个替陈余镇守代国的夏说,手上没兵,自己又不是绝世名将,自然很快就被打崩了。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韩信迅速拿下了代国的大部分区域。也就是说,战国时期赵国的故土,此时韩信已经拿下了一小半。
不过,随着韩信拿下代国,陈余那边也终于回过神来,开始准备迎战了。此时的陈余,和代王赵歇发了狠,直接从赵国全境征调军队,最后一口气征调了二十万大军!
当这二十万大军被集结起来之后,陈余直接把这支庞大的军队,摆在了井陉口。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这个地方东高西低,而且井陉口以西,是一条非常狭窄的隘口通道,长达几十里。
只要韩信想要进攻赵国,就必须得走这条路,和陈余这二十万大军硬抗。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太行山不是有八大隘口吗?其他隘口不是没有赵国的军队吗?那韩信为啥非得走这条有赵军堵着的井陉口呢?
这其实就是陈余布置的高明之处了。
如果当时韩信不走井陉口,那么接下来,陈余就可以利用兵力的优势,分兵两路。一部分军队,继续镇守井陉口。另一部分军队,则是开始反攻代国那边。而一旦陈余的主力进入代国,韩信刚刚拿下这块地盘,统治根基不稳,很快就会被陈余切断后方。
到那个时候,韩信率领的主力,就等着被陈余包饺子吧!
所以,此时的韩信,必须率领主力,直接走井陉口,和赵国主力进行正面决战。这样一来,陈余自然也不会继续分兵,而是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和韩信正面决战。
三五万军队,进攻二十万军队。而且,那二十万军队,还占据了隘口的地理优势,居高临下。
这仗简直就没法打了!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赵国那边,又出了一个牛人。此人名叫李左车。这个李左车当时给陈余出主意,提出让陈余分给他三万军队,由他带着这三万人,直接去袭击韩信的后方,断了韩信的粮道。
但是陈余这边,考虑了一下之后,觉得己方兵力已经数倍于韩信,根本就用不着这种手段。所以,陈余最后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幸运的是,陈余偏偏没这么干。后来韩信复盘这一战的时候,自己都认为,如果当时陈余真的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自己恐怕就必败无疑了。
因为陈余没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所以接下来,韩信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用这三五万人,正面击溃陈余的二十万大军。
当韩信率军接近井陉口之后,韩信迅速做出了布置。韩信把麾下最精锐的两千轻骑兵,提前分了出来,然后让他们悄悄接近赵军的大营。
请注意,这两千轻骑兵,其实才是接下来背水一战当中,真正的胜负手!
等到这两千轻骑兵,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深山之后,这个时候,韩信则是继续带兵前进。井陉口是一条几十里长的狭长通道,而这条通道中间,有一条河叫做绵蔓水,今天叫做绵河。抵达这条绵蔓水之前,韩信又再次分兵。他把自己麾下的一万主力,直接摆到绵河对岸。至于他自己,则是带着剩余的主力,暂时藏了起来。
等到这一天拂晓时分,赵军发现韩信这一万大军,都布置在绵蔓水东岸的时候,从上到下都傻眼了。从兵法的角度来说,这一万人所在的地方,此时就是真正的死地。在这一万人的两侧,都是高高的太行山。前面是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后面则是绵河。
这不等于是自己钻进口袋,等着被赵军歼灭吗?
所以,看到这一幕之后,陈余果断认定,韩信根本就不会用兵。所以接下来,陈余指挥麾下所有的军队,一口气向前压上去,打算直接靠兵力优势,直接吃掉这一万人。
但陈余没想过,这一万人,其实只是韩信吸引他出来的诱饵而已。
所以,在背水一战当中,那些背靠河流作战的军队,其实只是诱饵而已。真正的杀招,其实是剩下的那些军队。
等到陈余率领麾下大军,倾巢而出之后,韩信这边做诱饵的一万人,顿时慌了神。大家见到前面赵军碾压过来,左右和后方又跑不了,知道已经是必死无疑的局面。所以在这之后,这一万人开始直接拼命了!
一万人拼命,就把二十万赵军的阵势,彻底给搅乱了。
韩信让这一万人背水一战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让他们吸引赵国主力出击,同时搅乱赵军的阵型。等到赵军的阵型乱了之后,之前埋伏的那两千精锐,迅速杀向赵军的大营。这两千人也不着急杀人,只是把随身带着的旗帜,插满整个赵军大营。
如此一来,在前面搏杀的赵军,见到身后大营插上了汉军的旗帜,自然就以为汉军抄了自己的后路,接下来就更慌了。这个时候,韩信再率领主力,直接进攻赵军。
虽然此时韩信这边的主力,兵力还是严重不足。但韩信这边,军队阵势是完好的。而赵国那边,士兵们已经误以为自己的老巢被攻占,阵型也被那一万人搅乱了。
所以接下来,等待赵军的,自然就只能是韩信的屠刀了。
最关键的是,因为地形太过特殊,导致赵军溃败之后,想要四散逃跑都做不到,只能不断向后跑。而韩信这边,则可以不断追击,步步蚕食。
就这样,一场大战之后,赵国这二十万精锐,几乎被韩信彻底消灭干净了!而随着这二十万大军被消灭,赵国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出新的军队。所以接下来,韩信就得以迅速横扫赵国,统一赵国全境。而赵国被打下来之后,燕国和中原这边的联系,就被彻底切断了。
所以后来,哪怕燕国结束了内战,那位燕王臧荼,也只能投靠刘邦,而没机会投靠项羽。
这就历史上真实的背水一战。
井陉之战,或者说背水一战的胜利,直接导致三晋地区,再加上燕国那边,自此彻底落入了刘邦的势力范围,再无任何悬念。这一战赢了之后,韩信横扫北方,几乎就已经成了定局。而这个结果,也为接下来刘邦集团的整体胜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背水一战,是一场神级战役,一场永远无法被复制的战役,也是我认为的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