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为什么宿县那么重要,国民党却只派了一个师在驻守?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4-23 02:20: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余生林

编辑|t

引言

1948年的淮海战役,我军60万人打国民党军队80万人,这一战的关键点并不在胜败,重点在于我军歼灭、俘虏了国民党大军55万余人,没让他们逃回长江以南,据险固守,形成两军对峙的局面。

此战中我军攻克宿县,切断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南逃路线,可谓是淮海之战中的关键一招。

不过细看这段历史,大家却会发现,如此重要的宿县,国民党居然只派了一个师驻守,以至于被我军轻易夺取。

为何这么重要的宿县,国民党只派了一个师守在这里呢?

(淮海战役)

一、淮海战役前的较量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淮海战役之前,双方的布局说起。

1948年9月,当时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粟裕拿下济南之后,华东、华北、中原野战军三军会合。粟裕当即提出要举行淮海战役,一鼓作气打掉国军主力,以防国民党大部队退到长江以南,据险而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于是当时我军便带着60万人,和国民党80万大军,开始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我军人数比国军人数少的战争,因此对于蒋介石来说,淮海战役,他也是势在必得,要在淮海战役中,歼灭我军有生力量。

(蒋介石)

淮海战役一触即发,根据蒋介石的部署,国民党80万大军,以徐州为中心,主要驻守在徐州到蚌埠津浦线一带,而宿县就在徐州和蚌埠的中间,乃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地区,最初在宿县附近,驻扎了大量国民党军队。

不过徐州作为国民党军对抗我军的前线,东西还沿着陇海铁路,也驻扎了几个师,整体来看,徐州就是国民党防御我军的桥头堡。不管是我军还是国民党,都想在徐州附近,找机会进行一场大决战。

毕竟平津战役之前,国民党虽然在东北辽沈战役中失利,但对于国民党来说,我军只不过是刚刚起势,自己仗着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能够打得过我军。于是在徐州附近,双方都在积极准备着这场大决战。

(淮海战役示意图)

在开战之前,粟裕还让人在山东开了十多台大功率电台,用以迷惑国民党部队,让国民党以为我军在拿下济南之后,需要休整一段时间再进攻徐州。

结果1948年11月,我军突然出手,在8日策反了国民党在贾汪、台儿庄地区的三个师起义,而后歼灭了国民党第七兵团第100军第44师。在切断了徐州西边的路后,多路大军从北面、东面以及东南面,向着徐州方向进军,准备包围徐州之敌。

一时间蒋介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又不想放弃徐州。于是接连发布了一系列命令,首先是让黄百韬兵团驻扎在徐州东边的碾庄,让原本驻扎在徐州南方宿县附近的孙元良16兵团迅速北上,支援徐州,准备集结大军将包围徐州的华野,一举吃掉!

不过随着孙元良的16兵团北上,宿县一时间就只剩下一个黄百韬兵团的148师驻守,几乎成了一个空城。此时,两军围绕宿县,又开展了新一轮的较量。

(津浦铁路)

二、拿下宿县,吃掉黄百韬兵团

宿县对于我军来说,绝对是淮海战役中的重中之重。眼见蒋介石将宿县附近的孙元良16兵团调走,我军当即让中野出动大军,准备拿下宿县。

另一边,蒋介石调走了孙元良的16兵团后,也同时下令,让南方的黄维兵团以及蚌埠的李延年往北向着宿县进发,准备后续支援徐州战场。

不过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我军动作奇快无比,10多个小时就解决了宿县仅有的一个师的守军,占领了宿县,切断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联系。并且我军还让中野和东野出动了大量部队,在宿县附近准备搞事。

(淮海战役指挥委员会)

宿县是否重要?这个问题对我军和国民党军来说差别很大。

首先对我军来说,如果只是想在淮海战役中击败国民党大军,那么宿县可能并没有那么中印,但如果想要尽可能多地歼灭、俘虏国民党部队,宿县就很重要了。占领了宿县,就能够将整个徐州四面包围起来,让他们一个都逃不掉。

不过当时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我军的胃口有多大,在宿县失守之后,国民党报纸还这样评论,觉得我军占领宿县的原因,就是想逼孙元良16兵团回防宿县,让国民党无法集中精力去歼灭东野。

(解放战争)

对国民党来说,在确定淮海战役决战要在徐州打之后,宿县这个地方就不那么重要了,直接调走了驻扎在宿县附近的孙元良军团,并且根据后来国民党的反应来看,他们甚至都不想让孙元良兵团回防宿县。

毕竟在蒋介石看来,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人数比我军多了足足1/3,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我军还敢兵分四路,从四个方向进攻,这无异于细线钓大鱼,自己翻个身就能把线挣断。

于是在国民党那边,当时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样依靠兵力优势,彻底歼灭东野。

(国军控制的津浦线)

然而战场上的战斗力强弱,并不能单纯地依靠人数来判断。中野和东野部分部队在拿下宿县后,以宿县为中心,开始多线作战,牵制了国民党大量部队,首先是南方的李延年和黄维两个兵团,被中野一直牵制在宿县以南,无法支援徐州地区。

北边刚刚出发支援徐州的孙元良16兵团,也被宿县牵制了一部分兵力。最终黄百韬兵团徐州东面和东野硬碰硬,迟迟等不到国民党援军,整个兵团被东野吃掉,就连黄百韬本人也没能逃脱。东野一路迅速往南,和中野会合后,又吃掉了杜聿明集团、黄维兵团。

回顾整个淮海战役,夺取宿县可以说是我军极为关键的一步棋,但这一步走得却似乎异常轻松,如此重要的宿县,国民党就放了一个师驻守。这其中既有国民党方面的决策失误,也有大意轻敌、军队调动配合方面的失误。

最终淮海战役,成功歼灭、俘虏了大部分国民党参战部队,为后续渡过长江攻下南京,做好了铺垫。

要不然让国民党大量有生力量逃到长江以南,据险而守,很可能会长时间形成两军在长江两岸对峙的情况,即便最后打过了长江,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成倍增长。

参考资料:

[1]仲翔.淮海战役期间国共两军的铁路争夺战[J].炎黄春秋,2024,(01):78-82.

[2]于慧铎,王倩.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战前筹划与布局[J].文史春秋,2023,(07):35-38.

[3]齐克省,黄忠超.攻占宿县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22-24.

0 阅读:1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