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延安市长高朗亭坚持党性“威胁”滕代远,逼罗瑞卿认错

历史有小狼 2024-07-09 03:25:19

1990年9月中旬天气晴朗,高朗亭将军讲述了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战役中的细节问题,生动的语言仿佛将聆听者带回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岁月,老将军身体很好,他见证了新中国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过程。

从访谈中丝毫看不出,其实这位老将军当年也是一位性情刚烈之人,他自己也留下了很多传奇轶事。

经历两次解放的宝鸡

自从蒋介石不顾天下苍生发动内战开始,他们的失败就是注定的。

1947年开始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反动统治,远在中国大西北的宝鸡也迎来了解放,在两次解放的过程中,高朗亭将军对那些细节都记忆犹新。

首先是在1948年西北野战军取得宜瓦战役胜利后,指挥部决定直捣胡宗南的后方基地,迫使他放弃延安。

这次进攻可谓轰轰烈烈,三路大军分别从马栏、旬邑出发对宝鸡形成三面包围,国民党守军一片混乱,到处请兵救援,最终在解放军的猛攻之下,两万多国民党军被歼灭,西府战役宣告结束。

胡宗南非常着急,他生怕蒋介石责怪自己,也立即调集部队从东、北两面奔向宝鸡,解放军见状主动返回马栏地带。

一年后的5月20日,一野已成功解放西安,先锋部队抵达宝鸡千河地带,胡宗南嗅到危机来临,联合青宁马匪反扑。

彭德怀见状制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方案,并制定了扶眉战役作战计划。

在各部队的通力配合之下,梅县、岐山、扶风等地先后解放,第4军12师更是快速攻入宝鸡市区,在凶猛的攻势之下,国民党军的计划完全破产,不得不炸毁渭河方向的大桥朝着汉中逃跑。

扶眉战役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四万多人,也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毛主席高兴地电告彭德怀:“打胡胜利极大,甚慰!”

高朗亭对此次作战的细节始终记忆犹新,多年后都能向后人详细讲述。

因为宝鸡的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失败后并不愿意完全放弃此地,还留下了一些特务和部队,妄图全图重来,高朗亭便接到了剿匪任务,只有肃清敌特,才能巩固新政权。

他当时带着10团一个营和一个炮兵连朝着益门镇、观音堂黄牛铺、凤县一带,在公路两旁进行搜查,在群众的检举之下,高朗亭成功抓获了敌人的特务队长,还缴获了电台、密码等重要物件。

更让高朗亭激动的是,他把两个少将级别的国民党军官给抓到了,其中有个军官非常害怕,还没怎么抵抗就当了俘虏,另一个的情况也差不多,把120多个特务的名单都供出来了。

这些故事是高朗亭将军在1990年向人讲述的,那些具体的细节他都记得非常清楚,仿佛多年前的往事就浮现在眼前。

聊天时,高老一脸慈祥,看起来就是一位曾上过战场的老者。

实际上,这位将军并不简单,他曾是1937年初中央进驻延安后的首任延安市市长,由于“谁都敢惹”、“谁都不怕”的性格,也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尤其是在他担任市长的年间,谁都没办法从他这捞点好处。

高朗亭早在1929年就投入革命了,他本身就是陕北人,对当地的文化、人文风情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

土地革命时期他就是政委,还当过支队长,革命年间对战士的磨炼很快,所以他在当市长的时候不过20多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抗战刚刚开始时,延安城内的很多事都由高朗亭负责。

东北军57军从延安撤离时,红军也改编为八路军不久,市区的秩序刚刚恢复正常,学校也该开学了。

可在延安的东关小学却没法开学,因为校舍被八路军参谋部用了,当时正值抗战最为激烈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忙着团结抗日,东关小学的教学楼条件还算不错,所以就被参谋部给用了。

延安市市长高朗亭当时只有24岁,这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直接就去找滕代远。

滕代远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可谓位高权重,而且要论资历和职务,高朗亭要比他低好几个等级。

没想到两人刚见面,高朗亭就不说弯弯绕绕的话,直言道:“你的参谋部就算再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去占用学生们的房子,他们要上学了,这古往今来都是天经地义的。”

其实,滕代远也有些为难,他的工作也耽误不得,只能向高朗亭说明了自己的难处。

但高朗亭不管那么多,学生们没有办法上课就是不行,他一气之下干脆说:“你要是不让房子,我就去找朱总司令评评理,看看他同不同意。”

这句话也就把滕代远给“噎”着了,为了办公场地的事情再去惊动日理万机的朱总司令确实有些过了,他也就表示:“我再去想想办法。”

这件事发生后,滕代远也没有记恨过高朗亭,反而为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所打动。

无论是谁,将军只认真理

让参谋部给学生腾房子的事情很快就让高朗亭出了名,而高朗亭也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在做分内的事情。

日寇也轰炸过延安,那件事让高朗亭印象极深。

为了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高朗亭在日寇第一次轰炸后不顾危险四处通知转移,跑到当地商会时已经到了晚上,只有一位工友在看门,其他人都顺利出城防空了。

为了能尽快通知全城居民都尽快出城,高朗亭让他和自己一起去鸣锣传话,动员居民第二天出城。

工友不敢见到人和动物的尸体,高朗亭便和他一起四处宣传,那位工友一直躲在他的身后,而他也没责备对方,他们一同把转移的消息传遍了全城。

果然,到了第二天日寇的轰炸机又来了,由于他们早日做好了准备,在轰炸后大家在清点中发现,全城只有6头牲畜负伤,人员无一伤亡,这也让高朗亭倍感心安。

日寇的轰炸吓不倒大家,在他的指挥下,群众们依山傍水挖窑洞,办公、劳作都没有耽误。

可轰炸却造成了不少建筑被损毁,其中抗日军政大学也难逃空袭,学员们没了上课的地方,当时组织上发了通知:延安城内待不了了,大家都去外面打窑洞,早日搬迁。

有些人就搞起了小动作,他们看到有些房屋已经损毁,干脆就把上面的门窗等物品搬下来放在窑洞里使用,这样窑洞里的条件会稍微好一些。

市政府的警卫也在城内巡逻,他们突然看到几个抗大直属机关的人正在搬门窗,于是立即过去呵斥:“你们都把这些放下,这不是你们的东西。”

那几个抗大直属机关的几个人一脸无所谓地说道:“你们的市长过去都是学员,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警卫也是接到命令了,无论对方怎么说都不愿放行,双方都憋着一股气,矛盾也越来越大。

这件事没能在现场解决,消息传到了高朗亭的耳朵里,他可以有几种选择。

比如,他可以认为抗大的学员都是要投入抗日战场的,现在学习条件苦,那些破旧的门窗丢在那也暂时没用了,不如让他们搬走。

再比如,他可以坚持自己的要求,严格要求警卫,若是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严格执法。

可是,高朗亭选择了第三种解决方式。

谁都没想到,高朗亭直接带着怒气去找了罗瑞卿,面对级别比自己高很多的上级直言不讳道:“你对部下管教不严!”

罗瑞卿当时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身上的事情也多,两人还爆发了争吵。

待到一切水落石出后,抗大直属机关和市政府开了恳谈会,罗瑞卿当众表扬警卫认真维护群众利益,也对那几个搬门窗的人严肃处理,直到这时,高朗亭的脸上才“阴转晴”。

在罗瑞卿发表完讲话后,高朗亭也站了起来:“首长,我那天的态度不好,请你原谅。”

也是这件事,使得高朗亭与罗瑞卿成了好朋友,哪怕级别差距很大,双方经常有书信往来,即便罗瑞卿日后当了总参谋长,高朗亭还去探望过他。

正因为这些故事,高朗亭的名字在延安乃至陕北可谓家喻户晓。

抗战年间的1942年,高朗亭还在抗大当过大队长。

解放战争期间,高朗亭先后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宝鸡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务,为革命数十年出生入死,也让这位“谁也不怕”的猛将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后来,高将军也曾在青海军区担任司令员职务,后来又被调往安徽省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高朗亭听闻自己的老部队在反击战中取得了辉煌成绩,他也十分高兴,也密切关注着那些杰出战士们后来的动向。

多年过去,陕北人民依旧没有忘记这位老市长。

老将军离开家乡多年后,也于1987年回来了,那时他刚退休不久,终于有了回乡探亲的空闲。

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也邀请了不少红军老同志和高将军会面,听说有一位小战士是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回来的,老将军点名要见他,并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说:“我们这里涌现出这样一批英雄,我很自豪。”

那个小战士也十分了解将军的过去,他十分激动,一时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双方说的话不多,可这次见面本就无需多谈,在见面的那一瞬间,上过战场的两位英雄便已经是心有灵犀。

那天,老将军还热情地拉住小战士说:“我们来合个影吧!”

两代英雄站在一起的瞬间被摄影师定格,成为了陕北人民的另一段回忆。

上世纪90年代初,赋闲在家的高将军也回忆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他的回忆也让历史资料更加详实,而在回忆中,老将军也在着重讲述历史细节和一些英雄的故事,对他自己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事迹却很少提及。

1994年,老将军在合肥逝世,享年82岁。

小战士听闻后极为悲痛,他哽咽着说:“宣讲红色故事成为了我的使命,我会把将军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参考资料

延安首任市长高朗亭轶事 马宜厚 江淮文史陕北文化血脉与文学呈现 光明网

0 阅读:17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