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抵制军部复员令,暗中藏兵数万,毛主席没点破,只批示八个字

历史有小狼 2024-07-05 07:28:15

抗日战争结束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并且签订了《双十协定》。共产党要求保留对抗日根据地的独立主权,但同意交出部分根据地给国民党接收,而国民党则要求将人民解放军纳入国民军。对此,共产党当然表示拒绝,只愿意对军队减员。

国民党的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提出要谈判其实只是为了争取时间,将手里的刀磨得更锋利些,甚至为了取得更多的筹码,国民党对于战略要地的占领,在谈判期间也从未停止。

然而《双十协定》毕竟是代表了大家对和平建国的愿景,共产党为了表示诚意,还是决定根据协定内容对军队进行整编和裁军。其中晋察冀军区,按照中央的命令要在三个月里,裁减大约10万八路军和地方武装。

粟裕看破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却又不能违抗中央的军令,于是便提交了一份计划书。

毛泽东看到后,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批示八个字:同意寅巧整编计划!

十万士兵归园田

1946年1月,毛泽东颁布了停战令,宣布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开启。2月中央就主持了会议讨论关于整军的方案问题,3月便发出了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第一期精简三分之一,并在三个月内完成。被精简人员武器,有计划的妥善的分配到农村生产中去。第一期完成后,取得经验,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

按照指示的要求,作为兵员最多的三大军区之一,晋察冀军区也很快作出了军队整编的安排。原本晋察冀有两个野战军工9个纵队20万人,还有5个地方军区、部队以及机关学校等32万人,军队整编之后,虽然地方部队增加到15万人,但是野战部队却撤剩5万余人,全区的总兵力锐减至20万余人。

晋察冀距离北平最近,中央让其带头精减三分之一的兵力,也是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余军区看见中央执行整军方案的切实认真,并且当时局势是人人都喊着要和平,大家也觉得国民党军打不下去了,连美国也不支持他继续打。

整编之后,原属于主力军将会被转移到地方军,地方军则复原为民兵。晋察冀中央局还出台了关于复员工作的决定,将战时的组织改成日常组织机构,还给被复员的人员派发小米、衣服和鞋子作为补贴,连以上的干部也有一部分进行了转业。

这一期的整军复员,将包括党员、政府人员、军队等等所有脱离生产的人员都精简了,一些老弱病残和无职务、无武器的人员被裁减,部分机关和单位被合并。

军区中央尽可能地减少财政支出,为以后的和平建设做准备。这些被复员的士兵一部分会回到家乡参与建设,一些老家在非解放区的便留在当地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如此一方面既完成了中央缩减部队的要求,另一方也能促进当地的生产,一举两得。

当然,中央内部也有不少人对整军方案感到担忧,甚至有人说,革命二十年,就搞剩这么些枪。不过人们对于和平的呼声盖过了这些忧虑,但后来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的举动,证明了这些忧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寅巧整编巧藏兵

正当晋冀鲁豫军区在大刀阔斧整军复员的时候,蒋介石就出尔反尔,调集了两个主力部队对晋察冀的首府张家口发动了全面进攻。虽然他们守住了东线战场,但却由于西线的防御兵力空虚,加之对国民党进攻路线的判断失误,张家口最后还是落到了国民党的手里。

后来毛泽东对晋察冀作战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就是在复员上吃了亏,导致一些部队不充实,民兵也减少了。

而当时华东军区的粟裕便是对蒋介石的阴谋早有防备,在部队整编的时候,偷偷藏了一手,也是这一手,让此后的苏中战役获得了胜利。

重庆谈判之后,毛泽东曾致电华中局,想要任命粟裕为苏皖军区的司令员,然而粟裕却推辞了,他坚持要留在华中军区,于是中央军委便将他任命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在中央下达了关于整军复员的指示之后,粟裕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赞成。然而当时司令员张鼎丞并没有反驳粟裕,而是要他拿出一份方案,既不违反中央命令,又能保留兵力。于是粟裕就参考了当时国民党的整军方法,减编不减兵。

根据蒋介石的安排,国民党政府军的整编方法是,将现有的陆军,按军师为单位,军缩为师,师缩为团,或先缩为旅,如此裁掉三分之一的员额来应付《双十协定》中约定的整军方案,而被裁掉的士兵,除掉老弱病残之外,便轮流进入军事学校,重新训练。

按照粟裕的计划,区、乡脱离生产的部队全部复员,只在中心县或边县留下五百到百人的保安大队;主力团则采取充实编制,减少单位,裁并机关等方法,以不削弱战斗力为基本原则,达到复员五万人的目标。

粟裕的整编计划上交中央之后,毛泽东一眼便看出了他的心思,但是没有点破,只是在上面批复:同意寅巧整编计划。

于是华中野战军便由之前4个纵队的主力军,缩编为两个纵队和两个师,再从一部分地方部队中挑选几个团整合为一个纵队。如此一来,华中军区不但完成了中央的复员定额,主力部队人员还越裁越多。

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7月上旬,国民政府派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带领整编师12万人对苏中发动进攻。国民军计划是首先占领江苏省紫石县等沿江一线阵地,再继续经由公路和运河北上。

此时的华中野战军在复员之后,主力军的兵力虽然只有国民党的四分之一,然而皆是经过扩充的精锐部队,再加上粟裕无畏的气概和高超的指挥技术,同国民党进行的七次战斗,以少胜多,并且七战七捷,震惊内外。

自从中央下达了内线作战的策略之后,粟裕就严密注视着敌人的动向,国民党进攻苏中地区前,粟裕便从情报渠道得知其计划,提前做好了准备。

粟裕说:“现在敌人是三路而来,拉开架子要和我们拼消耗。我们恕不奉陪,专打他一路。”

果不其然,国民军兵分三路,同时向泰兴市发起攻击,并且迅速地包围了泰兴。这时,解放军的前线部队发现国民军大部分已经进驻泰兴,仅余下一个团和一个炮兵营留在宣家堡,于是野战军便一边攻击宣家堡,一边突入城内,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歼敌大部。

国民党仍不罢休,再一次发起了宣泰战斗,这次国民军不像之前的泰兴的部队,而是配备了先进美式军械的,华中野战军能不能打赢,还是一个未知数,连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都万分关注。

李默庵下达作战部署,命令部队增援泰兴,又整编第四十九师乘虚攻占黄桥,截断野战军东撤之路,最后派兵三路夹击如皋。然而他的部署很快便被粟裕觉察到,考虑到守区兵力薄弱,粟裕只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攻泰兴,营造野战军主力仍在泰兴的假象,然后果断转兵东进,以四倍的兵力直穿国民军四十九师侧后,将敌军歼灭。之后,野战军又连夜急行,向如皋前进。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九师一个半旅和整编第六十五师。

这次的连续战斗过于艰苦,大部分士兵早已疲惫不堪,粟裕赶紧向中央发去请示,建议收兵,转至海安休整。这时,国民党又趁机向海安进攻,野战军派出第七纵队实施灵活的运动防御方针,来掩护大部队休整……在歼灭国民军三千余人之后,野战军主动撤离了海安。

占领海安的国民军以为作战胜利,得意忘形,向司令部传达了夸大虚假的捷报,称歼敌两三万人,导致其司令员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为野战军已经下海北逃。然而野战军就在海安东北的根据地继续休整,待国民党分兵对海安等地以南一线进行“清剿”时,野战队却突然趁机向李堡的国民守军发动了攻击,将敌全歼,此又一胜也。

李堡战役后,野战军乘胜追击,继续南下,又攻下了丁堰和林梓,打开了西进泰州、扬州地区作战的通路,之后野战军愈战愈勇,越打越顺,一路将国民军打到撤回了扬州。

苏中战役在解放战争初期便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作战范例,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毛泽东高度赞扬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并且向向全军推广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这其中也离不开粟裕“精简老弱,充实部队”的暗中藏兵之法。

参考资料:

1950—1958 年甘肃省复员军人安置研究 聂红萍简论1946年的国共军事整编复员 汪朝光粟裕与苏中七战七捷 刘志青
7 阅读:1866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