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隶书作品,用了多个元素,表现书法艺术性,网友为啥不认可?

滨滨谈文化 2024-08-06 19:52:40



当代书法展览上的很多作品,明明是用各种元素来表达书法的艺术性,也得到了书法评委的认可,但许多书法爱好者对此并不认同,难道是字形写得太丑,还是艺术性元素太多?其实,对于这种书法的创作方法,书法爱好者却认为,不论如何表现,但只要离古人书法太远,就是一种书法的悖理,肯定是不会得到大众认可的。

以上面这幅隶书入展作品来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既有笔法上的混合用笔,也有书体上的融合书写,更有墨色上的不断变化,从而想要全方位地表现出隶书书法的艺术性,在评委眼里,这样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一眼看上去,就说明作者是多体兼学,尤其是对两汉隶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书写风格,是一幅难得的好作品。

而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样的隶书创新,实在是不敢恭维,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字?古人的书法风格,是每人一面,你要表现哪种风格就去写哪种风格好了,融合起来显得很别扭,何必呢?也有人认为,不管你学了多少隶书风格,但这样的风格古人是没有做过的,一看就是为了迎合评委而去入展,实在是难为了自己。但还有人说,这幅作品虽然字形不好看,但艺术性很足,是一件好作品。

不论怎么说,但这幅作品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认为,一是它带给隶书爱好者,如何去创作书法作品。按照书法大赛的一些要求,书法创作作品不能照搬古人,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但如何形成个性风格?这是很值得思考的。这幅作品的启示就在于,作者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书法创作,可以是多体融合,只要你学过两种以上的隶书风格,就可以试着去这样创作,但要切忌,自然融合才是最好的,不能生搬硬套。

二是书法要懂得变化。不要一提变化就认为是当代人的创新,其实,古人在这些方面早就告诉了我们,如字的大小变化、用笔的方圆变化、空间的上疏密变化,墨色上的干枯演变变化等等,今天的变化,都是从古人那里过来的。只不过,古人在变化的过程中,幅度是小了一些,现在幅于纸张过大,字形过大,这些变化就显得有些夸张了。但想要在书法大赛中取得成就,就要有变化才是创作作品。

三是要学会墨色与用笔上的轻重关系。一幅作品的好坏,除了看笔法、字法外,还要衡量它的整体感。书法是由笔墨表现出来的,笔墨有轻有重,但如何在轻重中找到一个平衡协调的整体感,这也是创作中的关键所在。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创作时,除了要求字的大小有变化,书体的交替书写有变化外,还有一个就是笔墨上的轻重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随着字形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根据自然书写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刻意去变。

对于书法中的艺术性是否是从古人那里而来,或者书法的融合创新是不是当代人的发明专利?如果照搬古人作品,会不会得到评委的认可?等等,大家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1 阅读:36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