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旷世之战,存一国亡一国,被无数后世军事学家视为经典战例

北雁寄南书 2023-12-23 11:15:28

乱,一片混乱,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他,大秦天王,曾经凭借强大的军队统一北方的大地,然而如今,这支曾经无敌的军队却如此不堪一击。敌军人数并不占优,却能轻松击退他的数十万大军。这时,他回想起了王猛临终前的深切劝诫:“晋朝虽偏安江南,却是华夏正统,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然而,他并未将王猛的临终叮嘱放在心上,面对大臣们的反对,他始终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家建房子何之去征求别人的意见?那样只会徒增烦恼,抗乱晚定的计划,必然一事无成。”即使众人皆反对,仅有降将慕容垂坚定支持自己,他仍然满怀自信。然而如今,兵败如山倒,苻融也死于乱军之中,昔日如众星捧月般围在自己身旁的文臣武将都早已不知道被乱军冲散到什么地方了。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个念头: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秦吗?

一意孤行

在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的杰出丞相王猛去世,这对于苻坚和前秦王朝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王猛的离世,不仅让苻坚失去了一位贤良的辅佐之臣,更是失去了一位挚友。与此同时,前秦王朝也失去了一个能够让王朝威加海内、一统河山的掌舵之人。

此时的前秦虽然表面上统一,但内部却危机四伏。苻坚为了控制局势,将大量胡人迁入关中,同时又将本族氐人的势力分散布置在国内各个战略要塞。这种布置虽然削弱了氐族本身的实力,但却造成了京师兵力相对空虚的局面。苻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宽厚仁慈为美德,但对于亡国的君臣却并未斩草除根。他以礼相待、封官拜爵,甚至允许他们继续统领原来的部众。这种做法虽然彰显了他的胸襟广阔,但却为未来的动乱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苻坚的雄心壮志无疑令人敬佩,然而他未能听从王猛的建议,始终将目光聚焦在东晋。在建元十八年(382年),他在太极殿召见群臣,道出了自己的宏伟计划:“我继承皇帝大业已近三十载。如今四方大致平定,唯东南一隅尚未蒙受我朝教化。若算上兵力,我们可集结九十七万大军南下。朕欲亲率大军征讨东晋,诸位意下如何?”

然而,权翼与石越指出,如今的东晋君臣和睦,朝廷重用的大臣如谢安、桓冲等人皆为杰出之才,实力不容小觑。苻融更是列举了三点不利因素:天象不利、兵将疲倦、晋室和睦。太子苻宏、中山公苻诜、宠妃张夫人、名僧释道安等人亦表示反对。

尽管如此,苻坚执意而行,于建元十九年(383年)八月以阳平公苻融为前锋,二十五万大军先行,亲自指挥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九月,苻坚大军抵达河南项城时,凉州征调的部队才刚到咸阳,七万水师在梓流太守裴元略率领下正从巴蜀地区顺流东下,而幽州、冀州的军队则进入彭城(今江苏徐州)。军事调动横跨东西千里,队伍绵延不绝,旗鼓相望。苻坚自信满满地说:“只要我一声令下,百万大军把他们的马鞭投入长江,都足以把江水阻断,区区长江天险又有什么好怕的?”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是否能够如苻坚所愿一统河山?对于这些问题,历史早早就揭晓了答案。这一场战争的规模和影响深远而广泛,不仅对于当时的时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是在历史上,特别是军事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场战争的过程究竟有何玄机。

陈郡谢安

东晋太元八年,是一个时代的节点,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那时的孝武帝司马曜,正值盛年,坐拥东南,而陈郡谢安,则如同璀璨的星辰,总揽朝政,光芒四射。

谢安,出身名门陈郡谢氏,他的家族背景足以让他轻松猎取高官厚禄。然而,这位少年英才并不满足于此。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想仅仅依靠家族的背景来取得权力和地位。因此,面对朝廷的几次征召,他都以有病在身为借口推托,不愿轻易踏入政坛。他选择了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与那里的名士们一起捕鱼打猎、吟诗作赋。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积累了深厚的友谊。那时的谢安心境宁静而淡泊,对世俗的纷扰不以为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谢家在朝廷中的人才逐渐凋零。家族的荣耀不再,这使得谢安有了出山之意。他决定走出东山,重新进入仕途。那时他已经40多岁,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有了更为成熟的心态和见识。他的“东山再起”,不仅是对家族的振兴,更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义和追求。太元八年,是谢安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的隐居和出山,早就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则会将他的声望带向顶峰,同时让他的名传天下,流芳百世!

当时的中国长江上游由桓氏家族掌控,下游则由谢氏家族当政。谢安,作为谢氏家族的领袖,竭尽全力调和两大家族的关系,以保持东晋内部的宝贵团结。他深知,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内部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卫国家的疆土,谢安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镇守广陵,与自己一道保卫准南地区。谢玄,一位具有杰出才能的将领,招募了以骁勇善战的刘牢之为代表的一批将领,将来自北方兖州、徐州的流民整编训练,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这支劲旅成为后来淝水之战中的晋军主力,为捍卫东晋的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强大的前秦军队大举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后,谢石坐镇建康指挥,以谢玄为前锋,率领8万大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去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抵御强敌,保卫家园。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初战告捷,同时截断了东晋援军胡彬的退路,将其团团包围在硖石地区。苻坚接到捷报大喜过望,将大军留在项城,自己带着8000骑兵轻装上路连夜赶到寿阳,并派之前在襄阳俘获的东晋将领朱序劝降。然而,朱序却将秦军的战略部署和盘托出,向晋军建议,趁对方尚未集结完毕之机主动出击。

这一刻,战争的局势开始发生转变。

草木皆兵

谢石原本计划进行一场死战,但朱序的建议让他改变了策略。他决定一鼓作气击败敌方前锋,以挫其锐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命令刘牢之率领5000名北府兵渡过洛涧,对前秦梁成的5万大军发起攻击。结果,前秦军队一触即溃,许多士兵在逃亡中落入准水,死者达万人。洛涧之战的胜利让晋军信心倍增,谢石命令军队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东岸,在八公山下安营扎寨,与寿阳的秦军隔河对峙。苻坚和苻融登上城头观察晋军动向,看到对岸的晋军布阵严整,训练有素,心中不禁紧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风吹过长满草木的山头就像无数战土在列队行进,顿时面露惧色。

鉴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持久战对晋军不利,谢玄主动派使者去秦营交涉,提出一个计划: "贵国孤军深入,却临水布阵,看来你们是做好了消耗战的准备啊。不如你们往后退一点,腾出一块地方让我们过来,双方一决胜负,如何?"有关谢玄的这个要求是不是个阴谋,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请求表面上看来确实对前秦的军队有利,苻坚的算盘打得确实不错,趁晋军半渡而击之,必定能取得胜利。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偶然,正是这个并不常常出现的偶然改变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走向。淝水之战中,也正是这次偶然将前秦的必胜之局变成了一场一溃千里的大败仗。前秦军中的许多将领都认为秦军人多势众,守住淮水阻止敌人渡河,凭实力碾压敌军才是万全之策。但苻坚又一次固执不听,命令苻融指挥军队后退。

然而,由于秦军军阵庞大,指挥不畅,一旦后撤就阵脚大乱。这时,谢玄率领8000骑兵趁势抢渡淝水,登陆后立即向秦军发起冲锋。眼见晋军杀到,秦军的前方部队更加慌乱地后撤,后方部队不清楚战况,还以为是吃了败仗。就在此时,降将朱序故意扰乱军心,在阵营中放声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苻坚大军顿时失控,争相溃逃,兵败如山倒。苻融想拦阻退兵,不料坐骑突然倒地,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可怜苻融,堂堂大秦阳平公,聪慧明辩,文武双全,宽仁爱士,堪称一代人杰,连和敌人交手的机会都没有,就死于乱军的践踏之下。晋军从后追杀,秦军自相踩踏,死者无数。逃兵们一路上听到风的呼啸声和飞鹤的叫声,都误以为是仍未摆脱身后穷追不舍的晋兵,一直到了北方才放下心来。

流星帝国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战争观念和战略决策,也决定性地影响了前秦和东晋两个国家的命运。东晋乘胜收回黄河以南故土,把边界线推进到黄河一带,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大战,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前秦来说,这场失败导致了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这也再次证明了战争中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将领之间的协同配合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此次战争的转折点在于苻坚的决策。尽管他同意了谢玄的提议,但他的其他将领并不认同。这导致秦军在后退时阵脚大乱,给了晋军可乘之机。此外,降将朱序的扰乱军心也是导致秦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苻坚来说,一统天下的美梦瞬间化为烟云,他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到淮北。随后与慕容垂的3万军队会合,沿途收集逃散的败军,只有10 万人返回长安,百万大军损失殆尽。早在慕容垂前来投奔时,丞相王猛就把他比作蛟龙猛兽,认为始终难以控制和驾驭,不如彻底铲除。而苻坚相信怀柔治天下,没有同意。后来前燕皇帝慕容暐被生擒,不但没有被杀,反而获得了新兴郡侯的爵位。结果,“淝水之战”后眼见前秦元气大伤,一直被苻坚厚待的慕容垂趁机举兵叛乱,而前燕皇帝慕容暐在长安也不安分,秘密召集族人策划刺杀苻坚。消息泄露后,苻坚这才诛杀慕容暐及其宗族。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垂在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同年,姚苌在关中同族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两年后,苻坚本人在新平(今陕西彬县)也被姚苌俘获并杀害,前秦不久也宜告灭亡,北方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

在苻坚的统一大梦瞬间破灭之际,他自己也身受箭伤,只身逃往淮北。英雄的荣耀与失意之间的转换往往来得是如此之快。苻坚,这位曾掌控北方大部的君主,一生英雄,然而却因为战场上的一个错误决定,让麾下百万大军如鸟兽散,这一切就如同破碎的梦境,让苻坚感到无比的失落。后来,他与慕容垂带领的3万大军汇合,并在途中集结了散去的败军,但最后只有10万人返回长安,其余的百万大军皆消失无踪。曾记得,当慕容垂前来投靠时,丞相王猛对他极为警惕,将其比作难以控制的蛟龙猛兽,主张斩草除根。然而,苻坚却深信以德服人,并未采纳这一建议。后来,前燕皇帝慕容暐被生擒,但他不仅未遭杀害,反而被封为新兴郡侯。

然而,“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一直受苻坚厚待的慕容垂趁机叛变,而前燕皇帝慕容暐在长安也不安分,秘密召集族人策划刺杀苻坚。消息泄露后,苻坚才下令诛杀慕容暐及其宗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384年,慕容垂在河南荥阳自立为燕王,建立后燕。同一年,姚苌在关中同族羌人的支持下自称为万年秦王,建立后秦。两年后,苻坚在新平(今陕西彬县)被姚苌俘虏并杀害,前秦也随之灭亡,北方再次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如此前秦

五胡乱华是两晋时期中华大地上的一次浩劫,那么由氐人建立的前秦王朝就是其中一个异类,这个政权(主要指苻坚在位期间)注重民生,对待各民族的政策也都比较温和,它就好像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为当时的北方百姓提供了十多年的太平岁月。这十多年时间说长不长,便是其影响可着实不容小觑。

宣昭帝苻坚被姚苌弑杀后,王猛之子王永传檄州郡,号召各地起兵响应苻丕。他提到先帝苻坚仁政,而姚苌、慕容垂暴虐,所过之处人烟灭绝。秋季来临,各地公侯牧守、垒主乡豪纷纷起兵响应,拥兵数万,并派遣使者与苻丕会合。天水姜延、冯翊寇明、河东王昭等都承檄起兵,苻丕拜任他们为将军、郡守,封为列侯。前秦名将邓羌之子邓景与窦冲首尾呼应,攻击后秦平凉太守金熙。安定北部都尉鲜卑没奕于等人也在孙丘谷大败后秦军队。哀平帝苻丕驾崩后,冯翊人郭质在广乡聚众起兵响应苻登,并向三辅百姓发布檄文,号召他们投奔苻登。三辅一带所有的民堡都起兵响应号召投奔苻登,由此可见苻氏王朝还是很得民心的。

五胡十六国是一段大分裂期,在这百余年的乱世中,割据军阀混战,屠城杀民的事例比比皆是,但前秦帝国却是个例外,自秦景明帝苻健立国,到秦末帝苻崇败亡,史书中的前秦军队没有一次屠城记载。公元370年,在前秦灭前燕时,秦军入城秋毫不犯,燕民各安其乐。

18 阅读:9913
评论列表
  • 2023-12-24 20:26

    可惜一代雄主,却存妇人之仁!呜呼!

  • 2024-02-14 11:09

    [得瑟]让你不听话,你苻坚称霸一方不香么

  • 冉闵才是第一最牛战神,杀了五胡鬼哭狼嚎,挽救华夏民族灭族危机力挽狂澜,杀了部分胡族就此灭族退出历史舞台!要不是战马活活累死, 慕容复 那几个熊样祖先根本打不过冉闵,哪有大燕什么政权?也就没有金老爷天龙八部里的什么复国剧情?

    用户11xxx28 回复:
    他杀的汉人比胡人更多[得瑟]
    陌上人如玉 回复:
    [笑着哭]被地摊文学活该不轻,不说奴隶出身的石勒,就是说刘裕,慕容垂,拓跋焘,苻坚,
  • 2024-01-15 18:46

    以德服人?[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