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门办一些重要的事,那必须得要带的物品当中,肯定会有身份证。
身份证作为我们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小到网吧上网、各种办卡等日常事务,大到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的重要时刻,都离不开它。
如果有人问你对什么数字印象比较深刻,那很大可能会回答自己脑海里已经滚瓜烂熟的身份证号了。
只因使用的场所实在是太多了,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想要在中国正常的生活,那就必须得要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我国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由 15 位数字编码,如今国人拥有的都是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了,每个身份证都是由18位各有含义的代码组成。
这里为什么说是18个代码而不是数字呢?因为有一部分人的身份证最后一位不是数字,而是一个特殊的“X” 符号。
当然也因为“X”这个比较特殊的符号,身份证尾号拥有它的人,也拥有随之带来很多困扰,甚至有时候让人直接崩溃。
比如说我身边一位叫小李的朋友,就是一位身份证上拥有“X”符号的天选之子,他就时常向我抱怨生活中的不便。
各种需要输入验证身份证信息的时候,突然发现键盘上只有数字,导致无法输入成功;
还有各种账号、证件的初始密码,一般默认是身份证“后六位”。
可不同系统对于这个后六位要求也不一样,有的是“X”分大小写,有的是“X”以其他符号代替,有的则是直接往前顺推一位不要“X”,如此就会让人容易搞混。
还有录入身份信息的时候,有些系统也会因为分大小写或者不是数字,导致查无此人,被要求各种开具证明,让办事多了不少波折……
这些经历糗事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让身份证带X的“小李”们,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为啥身份证号码非得弄个这么麻烦的“X”?都弄成简单的数字不行吗?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答一下“小李”们的疑惑。
我国是在1984年开始施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前面说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 15 位数字编码。
这 15 位数字前六位是地址码,第七位到第十二位是出生日期码,表示居民的出生年月日;第十三位到第十五位是顺序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第一代身份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在 2004 年开始换发二代居民身份证。
在编码方面,二代身份证在一代15位的基础上多了三个编码,也就是变成了18 位。
前六位仍是地址码,对应省市区,以首次办理身份证的地址排位,所以博学的人一看身份证号码,就知道这个人是哪个地方的人。
第七位到第十四位是出生日期码,从之前格式YYMMDD变成为 YYYYMMDD。
第十五位到第十七位是顺序码,第17位是性别代码,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而多出的第十八位则是校验码,用于检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防止身份证号码在输入、传输等过程中出现错误。
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也是由前面17个数字决定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有点复杂,这里就不多做叙述。
总之严格按照公式计算前17位的号码,能得到“0、1、2、3、4、5、6、7、8、9、10”这11个数字的结果,也就是身份证尾号是这其中的一个。
这里就是概率问题了,要是某人的尾号是 0-9,那自然没什么问题,该是几就填几。
但要是算出了的尾号是 10,你如果直接写10,那你的身份证不就从18位变成了19位,这就违反了国家标准,可就真的查无此人了。
所以当算出了的尾号是 10时,就用了 “X” 这个特殊的符号 来代替。这里X不是字母,而是数字,只不过是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中Ⅰ(1)、V(5)、X(10)、L(50)、C(100)、D(500)、M(1000),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身份证最后一位 “X” 的由来,那么它的正确读法是什么呢?
有人通过形象将它念做“叉(cha),也有人将它以字母x的读音读成“埃克斯“。
其实正确读音应该是按照是罗马数字中的 10,读法是 “shí”。
当然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必太过拘泥于读法。
今天这篇文章也只是单纯介绍一个身份证的冷知识,希望对你有点帮助。